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8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生儿和婴儿肠道菌群的构成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和疾病的关系成为近年来胃肠道功能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新生儿和婴儿肠道菌群的构成和形成的影响因素,即时间、分娩方式、环境和地域、喂养方式、抗生素的应用和细菌间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喂养不耐受对早产儿近期结局的影响.方法 以2017年1月至12月住院且符合研究标准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喂养不耐受,分为喂养不耐受组和喂养耐受组.回顾分析早产儿住院及随访至校正月龄6个月的临床资料.结果 共纳入612例早产儿,其中喂养不耐受组182例和喂养耐受组430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喂养不耐...  相似文献   
3.
婴幼儿腹泻主要病因可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根据腹泻病程分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迁延性腹泻(2周≤病程<2个月)和慢性腹泻(病程≥2个月)。食物过敏(food allergy,FA)是引起婴幼儿慢性腹泻的非感染因素之  相似文献   
4.
患儿男 ,2d ,因皮肤苍白 2d于 2 0 0 2年 12月 2日入院。患儿系足月儿 ,因宫内窘迫 3 0min行人工破膜 ,母亲大量出血急行剖宫产。患儿出生时皮肤苍白、无呼吸、心率 <80次 /min ,Apgar评分 1min 1分 ,予面罩加压给氧、扩容、纠酸、纳洛酮等抢救 ,5min评 8分。生后第 2天皮肤仍苍白 ,时有烦躁、反应差。血红蛋白 (Hgb) 88g/L ,红细胞 (RBC) 2 .5 4× 10 12 /L ,红细胞压积 (Hct)2 7% ,复查Hgb 70 g/L ,未处理 ,转入我院。体检 :呼吸 40次 /min ,心率 13 5次 /min ,血压 5 5 /3 9mmHg(1mmHg =0 .13 3kPa) ,体重 3 160g。全身皮肤苍白 ,…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儿童结节性胃炎的病理学特征以及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方法 213 例具有上消化道症状行胃镜检查的儿童纳入研究,按镜下表现分为结节性胃炎组和非结节性胃炎组。应用改良悉尼标准评估胃黏膜组织病理学特征。比较两组间Hp 感染、胃炎程度和淋巴滤泡形成的发生率。结果 共38 人(17.8%)诊断为结节性胃炎。与非结节性胃炎组相比,结节性胃炎组Hp 感染率(86.8% vs 14.3%,P<0.01)、胃黏膜中-重度炎症比率(81.6% vs 15.4%,P<0.01)和淋巴滤泡形成比率(52.6% vs 10.3%,P<0.01)均增高。结节性胃炎对诊断Hp 感染的特异度为96.8%,阳性预测值为86.8%。在Hp 感染的58 人中33 人(56.9%)存在结节性胃炎,而Hp 阴性155 人中仅5 人存在结节性胃炎(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p 感染与非Hp 感染患儿相比,胃黏膜中-重度炎症表现(86.2% vs 5.2%,P<0.01)和淋巴滤泡形成(84.2% vs 14.9%,P<0.01)比率更高。不同部位胃组织的Hp 定植量、炎症程度、活动程度在结节性胃炎组和非结节性胃炎组中均不相同(P<0.01)。结论 结节性胃炎为儿童Hp 感染的一种特殊征象,其病理多呈中-重度炎症改变,是提示Hp 感染的内镜指标,应考虑Hp 根除治疗。  相似文献   
7.
高胆红素血症(高胆)为新生儿时期常见病,其主要危害是发展为核黄疸,病死率高,幸存者多遗留严重神经系统后遗症。早期预报并积极防治新生儿高胆是减少核黄疸发生的重要措施。传统用静脉血或微量血测定血清胆红素,均为创伤性并将其应用于临床。 一、经皮测胆红素仪应用的历史及原理  相似文献   
8.
病例:患儿,男,生后1h入院,第2胎第1产(第1胎人工流产),母患妊娠期糖尿病,系孕38 3w.剖宫产出生,无羊水早破,生时顺利,无窒息,生后即发现右侧上肢、下肢小腿部有小片状红斑、丘疹及大小小等疱疹,疱疹呈淡黄色或淡绿色,挑破后可见黄色或淡绿色液体.  相似文献   
9.
非IgE介导食物过敏免疫机制复杂, 缺乏具有特异性的实验室指标, 诊断和治疗方式单一, 常出现疾病误诊和诊断延迟, 因此迫切需要深入了解其发病机制, 寻找特异性生物标志物和新的治疗靶点。现从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两方面总结目前关于非IgE介导食物过敏免疫机制的研究成果, 探讨能够辅助疾病诊断和病情评估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并为该类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早产儿,进一步将其中的喂养不耐受组患儿按出生胎龄分为<31周组和≥31周组,以及按出生体重分为<1250 g组和≥1250 g组。分析纳入对象的病历资料,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临床特征及其危险因素。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符合标准的研究对象共612例,其中喂养不耐受组182例(29.7%),喂养耐受组430例(70.3%)。喂养不耐受组中,男婴103例(56.6%),女婴79例(43.4%);胎龄(30.6±2.3)周,其中93例(51.1%)胎龄<31周;出生体重(1298±417)g,其中93例(51.1%)<1250 g;134例(73.6%)为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不耐受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中的发生率为63.2%(134/212)。(2)喂养不耐受的诊断日龄为(2.7±0.9)d,消失日龄为(13.2±6.9)d,持续时间为(10.5±6.7)d,主要症状包括胃潴留100.0%(182/182)、腹胀54.4%(98/182)和呕吐17.0%(31/182)。(3)与胎龄≥31周者相比,胎龄<31周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诊断和消失更晚[(2.4±0.8)与(2.9±0.9)d,t=3.977;(10.4±5.2)与(16.0±7.3)d,t=5.935],持续时间更长[(8.0±5.0)与(13.0±7.3)d,t=5.450],恢复出生体重时间更晚[(9.4±4.1)与(12.0±5.1)d,t=3.672](P值均<0.05)。与出生体重≥1250 g的早产儿相比,出生体重<1250 g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诊断和消失更晚[(2.5±0.9)与(2.8±0.9)d,t=2.540;(10.0±4.5)与(16.3±7.4)d,t=6.951]、持续时间更长[(7.5±4.3)与(13.5±7.3)d,t=6.690]、更少发生呕吐[23.6%(21/89)与10.8%(10/93),χ^2=5.308](P值均<0.05)。(4)出生体重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保护因素(OR=0.998,95%CI:0.997~0.998),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OR=2.129,95%CI:1.163~3.897)、多胎(OR=1.812,95%CI:1.116~2.941)、生后48 h内应用枸橼酸咖啡因(OR=2.663,95%CI:1.619~4.381)、生后48 h内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OR=5.211,95%CI:2.861~9.489)和宫内感染(OR=1.988,95%CI:1.060~3.728)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较高;胎龄较小、出生体重较低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和消失时间较晚,持续时间较长;出生体重低、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胎、生后48 h内应用枸橼酸咖啡因、生后48 h内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和宫内感染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