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4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16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7 毫秒
1.
作者分别用差速离心法及蔗糖梯度离心法制备胎盘微绒毛膜(PMM),用受体放射分析法研究了PMM的转铁蛋白受体(TfB),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制备的PMM均可用于受体分析,但差速离心法更为简便。测定60例产妇PMM的TfR,其数目为3.53±1.98×10~(12)个位点/mg膜蛋白,最大结合容量为6.33±4.21×10~(-12)mol/mg膜蛋白,Kd值为4.95±3.39×10~(-9)mol/L。受体结合反应体系最适实验条件为,膜蛋白浓度每管50μg,标记物浓度每管50 000cpm,孵育30分钟,B/F分离的聚乙二醇浓度为12%(W/V)。对TfR的特性研究表明:TfR与转铁蛋白的结合具有高度亲和力、高度特异性及可饱和性。  相似文献   
2.
转铁蛋白受体(TfR)在恶性肿瘤性细胞上表达比正常细胞或良性肿瘤细胞上表达明显增加。我们分析了10例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和5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fR位点数与反映细胞增殖状态的指标“氚一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值的关系,并用植物血凝素(PHA)刺激10例正常健康)儿童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转化,测定刺激后细胞的TfR位点数及其3HTdR掺入值,发现三组间细胞TfR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相似文献   
3.
4.
早期生长反应基因 1属即刻早期基因家族成员 ,它编码的蛋白质是一种含锌指结构的核磷酸蛋白 ,具有转录活性。它不仅与细胞生长、分化、凋亡有关 ,而且与肿瘤关系密切 ,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消失。外源性早期生长反应基因 1的导入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 ,它还与某些白血病的诱导分化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多药耐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5.
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属即刻早期基因家族成员,它编码的蛋白质是一种含锌指结构的核磷酸蛋白,具有转录活性。它不仅与细胞生长、分化、凋亡有关,而且与肿瘤关系密切,在多种恶性肿瘤中表达消失。外源性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的导入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它还与某些白血病的诱导分化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多药耐药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检测19例ALL和7例AML外周血白血病细胞TfR位点数(TfR)、血清铁(SI)、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铁蛋白(SF)、血清转铁蛋白(Tf)和细胞内铁蛋白(CF),发现急性白血病病例SI变化不,SF、CF增加,Tf下降,TfR与SF、CF呈正相关,与Tf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差速离心法制备胎盘微绒毛膜,用125I-Hunter试剂联接标记铁蛋白,在国内首次建立了胎盘微绒毛膜铁蛋白受体放射配体分析法,并进行了最适反应条件及铁蛋白受体的特性研究。所标记的125I一铁蛋白放化纯达95%以上,且免疫活性和生物活性均较好。用放射配体受体分析测定了11例正常足月孕妇胎盘微绒毛膜铁蛋白受体数为(3.534土1.105)×1012位点/毫克膜蛋白,亲和力常数Ka为(2.203土0.622)×107mol-1.L。实验条件为:膜蛋白160ug,125I互铁蛋白与游离铁蛋白分离的PEG浓度为12%。对铁蛋白受体特性研究表明:铁蛋白受体与铁蛋白结合具有高度特异性、可饱和性和中度亲和力。  相似文献   
8.
白血病细胞线粒体超微结构及其蛋白质双向电泳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白血病细胞线粒体(mt)形态、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与mt蛋白组分变化间的可能的关系。方法采用离心法分离纯化了可移植性小鼠腹水型白血病细胞(L7811)及正常615纯系小鼠胸腺细胞线粒体,对其超微结构进行了电镜观察。结果对它们各自蛋白质双向电泳图谱分析后发现在PH4.5~6.5,MW15~35KD范围内正常对照有8个蛋白质斑点在L7811l白血病细胞线粒体电泳图谱相应位置未观察到,而在PH6左右、MW10~17KD区域内白血病样品有3个蛋白质斑点,在正常对照的电泳图谱相应区域也未观察到。结论白血病细胞与正常对照细胞相比线粒体在超微结构和蛋白质组成上均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白血病患儿体外药物敏感性,观察初治患儿白血病细胞体外对多种化疗药物的原发耐药情况,为小儿白血病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TT法测定22例白血病患儿外周血或骨髓白血病细胞对阿糖胞苷(Ara-C)、地塞米松(DEX)、多柔比星(ADM)、柔红霉素(DNR)、长春新碱(VCR)、依托泊甙(VP-16)等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22例患者中S/S15例,R/R2例,S/R3例,R/S2例,体外药敏与体内疗效总符合率77.3%,阳性符合率83.3%,阴性符合率33.3%,敏感度78.9%,特异度40.0%。结论:MTT法是简便、快速、客观的肿瘤细胞敏感实验方法,可用于指导临床合理选用化疗药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儿童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了83例儿童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临床特点及治疗经过,并进行了随访。结果:83例儿童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中男女比例为1.6∶1,年龄小于2岁41例,多器官受累34例,受累器官功能(主要指肝功能、肺功能、骨髓功能)损害者共27例,中位随访时间为39个月,失访2例,死亡7例。分组治疗中A、B两组(无脏器功能异常)未发生死亡病例,而C组(有脏器功能异常)共死亡7例;A、B两组的无事件生存率亦高于C组(P<0.05)。结论:按照临床特征分组治疗可大大改善儿童郎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预后,但多脏器功能损害的疗效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