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入院后诊疗经过:患儿考虑诊断急性消化道大出血、失血性贫血(中度),予禁食、补液、奥美拉唑抑酸、卡络磺钠联合蛇毒血凝酶静脉止血及红细胞悬液输注纠正贫血等处理。鉴于患儿反复消化道出血原因不明,既往胃镜检查提示正常上消化道黏膜,故定位考虑中下消化道出血,重点警惕美克尔憩室?消化道血管畸形?高位结肠息肉?  相似文献   
2.
儿童EB病毒感染1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EB病毒感染在儿科并不少见,由于其感染时能引起多系统病变,而且临床表现多样,往往不能作出早期诊断。我院自2001年9月~2002年9月共收治EBV感染患儿190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EB病毒相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治及常见并发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EB病毒是人类常见的感染病毒之一,90%左右的成人曾经有EB病毒感染.原发的小儿感染可无症状或仅有非特异性表现,年长儿则可以表现为典型的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可以潜伏在体内成为无症状的携带者.本文主要介绍EB病毒相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治及其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食物免疫耐受是指机体对摄入的食物抗原不产生正免疫应答的现象,当食物免疫耐受未能正常建立或发生抑制时,人体就可能对食物成分产生过敏反应。随着儿童食物过敏率升高,早期食物过敏与后期诸多疾病之间的关联被发现,人们愈发重视儿童时期对食物抗原的免疫耐受形成。近年来相关研究不断有新的进展,发现食物免疫耐受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综合影响,大体可分为抗原、机体、环境三个方面。该文就关于儿童食物免疫耐受形成的影响因素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减少食物过敏发生,改善食物过敏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本文详细了解儿童 EBV感染的首发症状及疾病诊断情况 ,并探讨 EBV感染临床多样性的机制。研究中对作者所在医院经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测定 EBV VCA Ig M阳性的 l90例EBV感染患儿的首发症状、疾病诊断及预后进行前瞻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 EBV感染患儿起病症状不一 ,首发症状中以发热多见 (6 6 .8% ) ,其他依次为咳嗽 (14 .2 % )、皮疹 (7.9% )、淋巴结肿大 (5 .3% )、眼睑浮肿 (3.2 % )、咽痛 (1.6 % )、惊厥 (1.6 % )、肉眼血尿 (0 .5 % )等。可累及全身各个系统 ,引起疾病多样 ,但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 (4 0 .5 % ) ,其次为传…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儿童周期性呕吐综合征(CVS)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预后,以期提高对儿童周期性呕吐综合征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消化科2008年1月至2019年12月住院且符合儿童功能性胃肠病ROME Ⅳ诊断标准的141例CVS患儿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 141例患儿中男65 例、女76例,发病年龄中位数5.5岁(≤15岁5月龄),诊断年龄中位数8.3岁(11月龄至15岁8月龄),首次发病至确诊病程平均2.3年(3个月至11.3年),平均住院4次。其中60.28%(85/141)有明确诱因,感染与饮食不当最常见。所有病例均有呕吐,发作持续时间中位数为5 d(2~14 d),平均每日呕吐发作约15次,间歇期中位数38 d(5 d至6 个月)。其他症状包括腹痛(72.34%,102/141)、恶心(46.81%,66/141)、头晕(30.50%,43/141)、发热(26.24%,37/141)、头痛(19.86%,28/141)、便秘(19.15%,27/141)。所有病例急性期均予以补液等对症支持治疗,发作间期予以赛庚啶、普萘洛尔、西比灵等药物预防治疗,88例随访1~10年,81例(92%)治疗有效,9例仍有头痛表现(其中1例外院诊断偏头痛),13例有腹痛表现。结论 CVS是儿童呕吐的常见病因之一,各年龄段均可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发作前通常有诱因且临床诊断常有延迟;CVS可反复发作,除呕吐外常有其他消化道或自主神经紊乱相关症状;对于发作频率高、持续时间长的患儿预防应用赛庚啶、普萘洛尔、西比灵等药物多数有效;该组CVS患儿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疗效与其他地区相似,但随访偏头痛、腹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国外数据。  相似文献   
7.
13C-尿素呼气试验是诊断儿童幽门螺杆菌感染最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查。自应用以来,该试验已在禁食时间、标记尿素的用量及剂型、试餐的类型、呼气样本的收集时间、检测呼气样本的设备、 13CO 2/ 12CO 2的基线增量分界值及试验结果的表示等方面进行了多次修改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  相似文献   
8.
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包括上腹痛综合征(epigastricpain syndrome,EPS)、餐后不适综合征(postprandialdistress syndrome,PDS)两种临床亚型。基于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Ⅳ标准,FD是一组以上腹部疼痛或烧灼感、餐后饱胀、早饱、过度嗳气等上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经过适当评估,症状不能用其他疾病来完全解释。FD通常病程迁延、症状反复,严  相似文献   
9.
儿童过敏性结肠炎33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中跃  马鸣  陈洁 《临床儿科杂志》2006,24(10):790-793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结肠炎(AC)的诊治特点。方法分析33例AC儿童的临床表现、结肠镜及病理学特点、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①AC以2岁以下儿童多见,共24例(占72.7%)。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28例(84.8%),便血25例(75.8%),其他还有腹痛、体重下降、腹胀、呕吐等。②内镜下表现为灶性红斑、粘膜变脆7例(21.2%),多发性小结节12例(36.4%),血管减少、多发浅表糜烂10例(30.3%),明显溃疡、表面渗出4例(12.1%),主要累及直肠24例(72.7%),乙状结肠28例(84.8%)。组织病理学主要表现为粘膜各层EOS浸润,以固有层轻中度浸润为主(94%)。③病史及辅助检查包括有:血红蛋白下降23例,外周血EOS增高8/20例。血清白蛋白下降5/33例,IgA下降6/10例,IgE增高6/18例。过敏原阳性9/18例,其中牛奶阳性3例,鱼虾、蟹阳性3例,鸡蛋阳性2例,豚草阳性1例。11例病儿有过敏性体质史。10例症状发作与进食食物明显有关(牛奶6例,鸡蛋2例,豆制品1例,动物肝脏1例),5例患儿母亲有明显进食牛奶及海鲜食物史。④患儿经住院治疗均缓解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0.2±4.7)d。结论儿童AC临床表现及内镜特点各异;详细的病史、辅助检查、内镜检查结合多点粘膜活检有助于AC的诊断;停食可疑食物是治疗AC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ݸ˾���ȾʱT�ܰ�ϸ����Ⱥ�ı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儿童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时的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方法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38例[H.pylori+慢性浅表性胃炎(CSG)12例;H.pylori+十二指肠溃疡(DU)5例;H.pylori-CSG21例]儿童胃窦黏膜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各组患儿均在内镜检查下取胃窦黏膜作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检查及淋巴细胞提取,同时抽取外周肝素抗凝静脉血2mL。提取的淋巴细胞经CD3FITC、CD4PE、CD8PerCP染色后行流式测定。其中,胃黏膜T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以CD3设门。结果(1)胃黏膜CD+3(%)细胞的检出率分别为:H.pylori-CSG组3.14±2.03,H.pylori+CSG组4.58±2.30,H.pylori+DU组为6.49±4.49;(2)胃黏膜CD+3细胞中CD+4(%),CD+8(%)的相对比例及CD+4/CD+8值分别为:H.pylori-CSG组为19.81±9.25,47.30±12.83,0.43±0.19,H.pylori+CSG组为40.66±12.52,29.25±8.58,1.42±0.31,H.pylori+DU组为31.98±14.02,49.52±19.00,0.72±0.43。H.pylori+CSG组局部胃窦黏膜CD+4细胞、CD+4/CD+8比值明显高于H.pylori-CSG组,CD+8细胞则低于H.pylori-CSG组(P<0.01)。H.pylori+DU组CD+4、CD+4/CD+8比值也高于H.pylori-CSG组(P<0.05),但CD+8细胞无统计学差异。H.pylori+DU组CD+8细胞高于H.pylori+CSG组而CD+4细胞无统计学差异,CD+4/CD+8比值则低于H.pylori+CSG组(P<0.01)。(3)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在三组之间并无明显的差异。结论H.pylori+DU与H.pylori+CSG的宿主的T淋巴细胞反应并不相同,而局部胃窦黏膜的T淋巴细胞亚群的异常可能在儿童H.pylori感染的免疫致病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