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温干预起始时间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影响.方法Wistar 7日龄新生大鼠,随机分到缺氧缺血后0 min、60 min、120 min、6 h起始亚低温干预组、常温(37℃)恢复组、正常对照组(假结扎组),每组30只.每组20只于缺氧缺血后78 h处死,10只用于测定脑组织含水量,10只经灌注固定,冠状切片进行微管相关蛋白-2(MAP-2)免疫组化染色,测定脑梗塞面积;另外10只于生后42d用迷宫实验检测其学习和记忆能力.结果(1)亚低温干预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量与常温恢复组相比显著减少(P<0.05);(2)亚低温干预各组大鼠脑梗塞面积与常 温恢复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且随着亚低温干预起始时间的延迟,梗塞面积逐渐增大;延迟6 h的干预仍有效;(3)亚低温干预各组大鼠学习和记忆能力显著高于常温恢复组(P<0.05).结论亚低温干预效果与缺氧缺血后低温的起始时间有 关,延迟6 h的亚低温干预仍有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2例细菌性脑膜炎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转归分为预后良好组(n=122)与预后不良组(n=30),比较两组患儿的一般情况、首发症状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 预后不良组极低出生体重、外周血WBC < 5×109/L或 > 20×109/L、C-反应蛋白 > 50 mg/L、脑脊液WBC > 500×106/L、脑脊液糖 < 1 mmol/L、脑脊液蛋白 > 2 g/L比例高于预后良好组(P < 0.05),血培养和/或脑脊液培养阳性率、革兰阳性菌及无乳链球菌培养阳性率高于预后良好组(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脊液糖 < 1 mmol/L、脑脊液蛋白 > 2 g/L是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脑脊液糖 < 1 mmol/L、脑脊液蛋白 > 2 g/L是新生儿细菌性脑膜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枸橼酸咖啡因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后脑白质髓鞘碱性蛋白(MBP)表达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将48只7日龄Sprague-Dawley新生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HIBD组和枸橼酸咖啡因干预组,每组16只。左侧颈总动脉结扎并缺氧(80 m L/L氧气和920 m L/L氮气)2 h制作HIBD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左侧颈总动脉,不行结扎及缺氧处理;干预组在缺氧缺血前、缺氧缺血后0、24、48、72 h给予枸橼酸咖啡因(20 mg/kg)腹腔注射,HIBD组分别在同一时间点以等量生理盐水行替代腹腔注射。各组大鼠于12日龄处死,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左侧脑皮层下白质MBP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Real-time PCR)检测各组大鼠左侧脑组织腺苷A1受体(A1R)和A2a受体(A2a R)m RNA的含量。结果 HIBD组左侧脑皮质下白质MBP表达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少(P0.05),干预组较HIBD组MBP表达增多,但仍低于假手术组(P0.05);HIBD组A1R m RNA较假手术组显著上调(P0.05),干预组A1R m RNA较HIBD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枸橼酸咖啡因能减轻缺氧缺血后新生大鼠脑白质损伤,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下调腺苷A1R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预测极早产儿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极早产儿1714例的临床资料。按7:3比率将1714例极早产儿随机分为训练队列(1179例)和验证队列(535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独立预测因子并建立列线图模型,并由验证集评估列线图预测模型的可行性。最后,分别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分析对模型的鉴别能力、准确性和临床实用性进行评估。结果1714例极早产儿中,住院期间死亡260例,存活1454例。对训练集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后筛选出胎龄<28周、出生体重<1000g、重度窒息、重度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Ⅲ~Ⅳ级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败血症、剖宫产、孕母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等8个变量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训练队列中列线图模型预测极早产儿住院期间死亡发生的AUC为0.790(95%CI:0.751~0.828),验证队列中列线图模型预测极早产儿住院期间死亡发生的AUC为0.808(95%CI:0.754~0.861)。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显示出较好的拟合度(P>0.05)。决策曲线分析显示当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的阈值概率分别为10%~60%和10%~70%时对极早产儿进行临床干预具有较高的净收益。结论构建并验证了预测极早产儿住院期间死亡风险的预测模型,可帮助临床医生预测极早产儿住院期间的死亡概率。  相似文献   
5.
小儿肝血管瘤是发生于婴幼儿的一种肝脏血管源性肿瘤,是临床上常见的良性肿瘤,包括婴幼儿肝血管瘤及先天性肝血管瘤,临床表现不一,无显著特异性,且部分患儿存在充血性心力衰竭.一般来说,无并发症的血管瘤随着时间推移大多可自愈,但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者病死率较高.新生儿肝巨大血管瘤并心力衰竭者外科手术风险较大,临床需尽快控制心力衰竭症状,降低病死率,从而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全身亚低温治疗对新生儿的不良影响 ,评价亚低温治疗新生儿窒息的安全性。方法 将中重度窒息足月新生儿 2 4例随机分为亚低温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各 12例 ,亚低温治疗组维持肛温在 3 3~ 3 4℃ 72h ,其他治疗措施与对照组相同。两组均连续进行监护和生化指标检测 ,记录临床症状及体征。结果 两组均无出血、严重感染及死亡。亚低温组治疗期间心率平均下降 3 0次 /min ,血压及呼吸未见明显改变 ,未发现与亚低温相关的心律失常及肺动脉高压。其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酶时间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血钠、血钾、血钙在低温治疗后与治疗前及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窒息新生儿治疗前均有代谢性酸中毒 ,部分患儿有急性肾功能异常 ,治疗后均逐渐纠正 ,亚低温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 全身亚低温治疗无严重的不良反应 ,在严密监护下用于足月新生儿窒息的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放射损伤对未成熟脑高增殖细胞的影响以及X-染色体连锁的凋亡抑制剂(XIAP)过度表达对放射后氧化应激产物硝基酪氨酸(NT)和4-羟基壬烯醛(4-HNE)形成的影响。方法新生10日龄XIAP过度表达转基因C57BL/6小鼠(XIAP组)及同期野生型10日龄C57BL/6小鼠在8Gy单一剂量放射线照射后6h或7d处死取脑,进行脑组织硝基酪氨酸和4-羟基壬烯醛免疫组化染色,以及海马齿状回、侧脑室下区面积测量。结果照射后7d海马齿状回、侧脑室下区面积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照射后脑组织硝基酪氨酸和4-羟基壬烯醛免疫活性明显增加,照射后6hXIAP过度表达组大脑海马齿状回、侧脑室下区硝基酪氨酸和4-HNE的阳性细胞数明显低于野生组(P<0.05,P<0.001)。结论放射线照射可导致活性氧、活性氮基团过度表达,进而引起高增殖细胞损伤;XIAP过度表达可能抑制照射后硝基酪氨酸和4-HNE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住院早产儿的基本特征、导致早产的原因,为早产的防治、早产儿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1997年7月~2007年7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2 517例早产儿的胎龄、出生体重、占同期住院新生儿的比率及早产原因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 517例早产儿中,极早早产占2.7%,早期早产占26.9%,32~35周占42.9%,35~36周占27.5%。超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出生体重儿、1 000~2 000 g、2 000~2 500 g分别占总数的2.3%、19.1%、31.7%、46.9%。早产儿占同期住院新生儿总数的25.7%~33.05%,且有逐年上升趋势。早产的主要原因是胎膜早破(24.16%)、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18.5%)、双胎及其并发症(17.52%)、自发性早产(10.33%)、前置胎盘/胎盘早剥(5.24%)。十年间,导致早产原因排序无明显变化,妊高征、双胎/多胎及其合并症略有上升。【结论】早产发生率呈上升趋势,胎膜早破、妊高征、双/多胎是导致早产的主要原因。加强围生期保健,积极防治早产诱发因素,是减少早产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甲泼尼龙干预对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心肌组织中p53、caspase-3 mBNA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3组.药物组(n=30)制备心肌IRI模型,然后右股静脉注入甲泼尼龙30 mg·kg-1.IRI组(n=30)和假手术组(n=10)于右股静脉注入灭菌生理盐水0.75 mg·kg-1.IRI组和药物组分别于缺血0.5h、缺血再灌注(IR)2、4、8、12和24 h时各取5只大鼠处死,假手术组于缺血再灌注12 h时处死动物,取出心脏,采用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原位杂交法检测p53、caspase-3 mRNA.结果:IRI组与药物组p53 mRNA和caspase-3mRNA均于心肌缺血0.5 h后即出现表达,p53 mRNA在IR 8 h达高峰,而caspase-3 mRNA的峰值出现在IR 12 h,凋亡细胞计数在IR 12 h达高峰(P<0.05).与IRI组同时相点比较,药物组p53、caspase-3 mRNA表达及凋亡细胞百分比均降低(P<0.05).结论:p53和caspase-3在缺血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作用;甲泼尼龙可抑制细、胞凋亡,对心肌IRI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围生期窒息对早产儿自然杀伤(NK)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31例轻度窒息早产儿及25例重度窒息早产儿生后2h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测定,对照组为同期在本科住院的无窒息早产儿30例。结果重度窒息组CD3-/CD16+CD56+,CD3+、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与轻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窒息组CD3-/CD16+CD56+,CD3+、CD4+、CD4+/CD8+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重度窒息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窒息缺氧可导致早产儿NK细胞及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随着窒息程度加重,早产儿免疫功能改变愈加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