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5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NS)的病理表现之一,糖皮质激素口服完全缓解率仅为20%,多数呈激素耐药,起病10年后 30%~40%进入肾衰竭,是儿童慢性肾衰竭的最常见原因。近几年国外有报道采用甲基泼尼松龙  相似文献   
2.
孙良忠  岳智慧  陈述枚  莫樱  蒋小云 《广东医学》2007,28(12):1974-1977
目的 探讨蛋白尿与肾损害及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 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49例,男35例,女14例;年龄1.4~15岁,随访24~92个月者18例.病例分为持续蛋白尿组(甲组)18例,间歇蛋白尿组(乙组)31例.比较两组患儿肾小管间质和肾小球病理损害、肾功能损害和病情进展的差异.结果 甲组较乙组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平均秩和:33.44比20.10)、肾小球系膜增生程度(平均秩和:29.67比22.29)、肾功能损害[血肌酐65.5(14.0,805.0)比46.0(16.0,353.0)μmol/L]均严重(P<0.05).甲组患儿随访后较随访前血肌酐升高[208.0(90.0,586.0)比57.0(36.0,125.0)μmol/L](P<0.05);乙组差异无显著性.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Ⅰ Ⅱ Ⅲ级患儿,随访后血肌酐较随访前升高[120.0(46.0,586)比54.0(35.0,125.0)μmol/L],P<0.05.随访后重复肾活检甲组2例,病理改变均较随访前加重;乙组1例,较随访前无明显加重.结论 在难治性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持续蛋白尿患儿肾小管间质和肾功能损害严重.持续蛋白尿和肾小管间质损害与病情进展相关.  相似文献   
3.
口服西米替丁对肌酐清除率的影响和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使用西米替丁对肾病患儿肌酐清除率 (Ccr)的影响 ,将53例肾小球疾病患儿分为两组 :A组28例Ccr≥80ml/(min·1.73m2)和B组25例Ccr<80ml/(min·1.73m2)。观察对象实验当天分别留7a.m.~9a.m.和10a.m.~12a.m.尿,测2小时尿肌酐 ;9am抽血测血肌酐 ,并口服西米替丁0.8g/1.73m2。分别计算服药前、后2小时肌酐清除率 (Ccr1、Ccr2)并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两组患儿Ccr2均较Ccr1显著降低 (P<0.05) ,但A组患儿 (Ccr1 -Ccr2)的均数与同组Ccr2均数的比值仅为3.9% ;B组患儿 (Ccr1 -Ccr2)的均数与同组Ccr2均数的比值则为103.4 %。对数回归示 ,(Ccr1 -Ccr2)/Ccr2与Ccr2呈显著负相关 ,(r= -0.791 ,P<0.05)。提示对肾功能不全患儿可用服西米替丁后的Ccr评价其肾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蛋白对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PTCs)增殖与凋亡的影响。【方法】用不同剂量(0.1,0.5,1,5,10,30mg/mL)去脂牛血清白蛋白(dBSA)超载体外培养的NRK52E,dBSA 0mg/mL作为对照。细胞增殖活性用MTS比色法检测和显微镜观察。细胞凋亡检测:荧光染料DAPI染核,DNA梯带实验,原位末端标记(TUNEL)实验和苔盼蓝染色计数。【结果】高剂量dBSA超载未完全融合NRK52E细胞144h后细胞变得更密集。MTS比色结果发现,高剂量dBSA(5、10、30mg/mL)超载可明显诱导NRK52E细胞增殖,增殖活性分别为(0.700±0.045)A、(1.021±0.029)A和(1.273±0.173)A,较对照细胞(0.441±0.020)A显著升高,P均〈0.05。高剂量dBSA超载的NRK52E细胞,有较多出现核碎裂和核固缩,有较强DNA梯带和原位末端标记信号。苔盼蓝染色计数发现,高剂量dBSA(5、10、30mg/mL)超载NRK52E细胞72h的死亡细胞数[(680000±28618)/mL,(970000±52915)/mL和(1132500±88954)/mL较对照的死亡细胞数[(312500±28395)/mL]显著升高,P均〈0.05;而且死亡细胞数呈剂量依赖性。【结论】白蛋白超载NRK52E细胞既可诱导细胞增殖,又可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胡志  蒋小云  魏仁桂  曾瑜  孙良忠  岳智慧 《新医学》2003,34(11):681-683
目的:总结儿童SLE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特点。方法:对89例住院儿童SLE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13项诊断标准中该组SLE患儿以抗核抗体阳性(93%)、抗双链DNA抗体阳性(87%)、补体C3降低(85%)、肾脏损害(73%)、非畸形性关节炎或多关节痛(44%)、白细胞减少(40%)较常见,非诊断标准如贫血、发热、脱发、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浆抗体(peri-antineutrophilcytoplas-micantibody,p-ANCA)阳性等亦多见,皮疹多但典型者少,患儿C反应蛋白明显升高者多提示存在感染;②男性患儿浆膜炎(27%)多于女性(19%),而抗Sm抗体阳性率(0)明显低于女性(22%),P<0.05;发生肾衰竭者男性(67%)多于女性(42%),P<0.05;③89例入院前误诊率高达48%(43/89),住院病死率为6%(5/89),多由感染所致(4/5)。结论:儿童SLE临床表现多变,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应结合实验室检查,早期诊断并防治感染,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环孢素A(CSA)治疗皮质激素耐药的儿童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的疗效。方法1997年6月至2004年10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收治皮质激素耐药的FSGS患儿14例,应用CSA进行治疗,开始剂量为5mg/(kg.d),以后根据CSA血质量浓度调整剂量,维持CSA血质量浓度在150~300μg/L。有效者用药6个月至1年后逐渐减量。结果完全缓解10例(71.4%),部分缓解2例(14.3%),无效2例(14.3%),CSA治疗皮质激素耐药的FSGS总有效率达85.7%。CSA治疗期间泼尼松使用剂量减少。完全缓解10例中6例停药,其中5例复发,4例再用CSA治疗,尿蛋白再次转阴,1例放弃治疗。1例原有肾功能不全者治疗后血肌酐进行性升高。结论CSA治疗皮质激素耐药的FSGS有一定的疗效,但停药后复发率高,治疗中需注意CSA副反应。  相似文献   
7.
Ⅱ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与肾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Ⅱ型血管紧张素Ⅱ受体(AT2受体)介导的生理、病理作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就AT2受体的研究进展及其与肾脏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细胞凋亡在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硬化过程中的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孙良忠  岳智慧  汤洁如 《中华儿科杂志》2000,38(5):285-287,I005
目的 探讨细胞凋亡在肾小球硬化过程中的意义。方法 将48只8~10周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于实验第1天、第21天对模型组分别从大鼠尾静脉注射2mg/kg阿霉素,给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第2次注药后4、12、20、28周时分别处死每组各4只大鼠,取肾行病理及电镜检测,并用末端标法凋亡情况。结果 模型组大鼠在20和28周时出现肾小铧,肾小萎缩、间质单个核细胞浸润和纤维化,肾小球、肾小雕恨细胞数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见习医学生的职业满意度并反思。方法以调查表形式调查中山大学附属医学院2007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150名见习学生。结果大部分学生(84/150)是因为自己的兴趣进入医学院学习,经过3年的医学院学习生活,21.3%(32/150)未想好毕业后成为何科医生,毕业后准备改行者占8%(12/150),62%(93/150)已经后悔将成为一名医生。后悔的原因包括医生职业风险大(122/150),回报少(61/150),需要终身学习及需要长期值夜班(61/150),工作无时间规律(47/150)等。结论见习医学生职业满意度不够理想,可采取加强医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加强敬业爱岗教育,提升医学生的人文素养,尤其是培养积极进取的意志和健康的生活态度,锻炼强健的体魄,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等措施增加医学生职业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霉酚酸酯的活性代谢产物霉酚酸(MPA)在原发性IgA肾病患儿中的群体药动学(PPK)模型,探究影响MPA药动学参数的因素,为临床个体化给药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收集使用霉酚酸酯的47名原发性IgA肾病患儿的636个药物浓度监测数据及相应临床资料,利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进行PPK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协变量筛选,通过拟合优度图、重抽样自举法和可视化预测检验法评价模型。结果 原发性IgA肾病患儿MPA体内药动学符合一级吸收和消除二房室模型(目标函数值为3 276.31)。协变量分析提示体重和白蛋白(ALB)水平为表观清除率和表观分布容积的显著影响因素。通过最终模型估计可得MPA最终模型PPK参数群体典型值:中央室分布容积为5.79 L,清除率为4.06 L/h,外周室分布容积为430.93 L,隔室间清除率为15.40 L/h,口服吸收速率常数为1.29 h-1。经验证,预测校正观测浓度点大部分位于预测校正模拟浓度的90%置信区间内,说明MPA最终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性。结论 建立了原发性IgA肾病患儿口服霉酚酸酯后MPA的PPK模型,明确了体重及ALB水平是MPA代谢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