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所周知,电高辐射和香烟烟雾对子代产生一定的影响[1],本研究通过低剂量γ射线联合香烟烟雾处理孕鼠,观察仔鼠的体重及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变情况,为二者联合对子代机体的影响提供理论依据。材料与方法一、香烟烟雾水溶的制备参照Chin的方法[2]制成每毫升香烟烟雾水溶物相当于0.6支香烟(豫烟王牌过滤嘴香烟,河南生产)主流烟雾成分。二、实验动物昆明种健康小白鼠(省动物中心提供)鼠龄2mo,雌鼠体重21~27克,为处女鼠,雄性为24~28克,饲养室温度20~23C,湿度50%~55%。三、小鼠妊娠的确定与分组将上述雌雄小鼠以2:1比例合笼过…  相似文献   
2.
3.
对孕4、7、10、13天的小鼠进行不同剂量γ射线(60Co,0~10Gy)全方位照射,同时皮下注射不同浓度的香烟烟雾水溶物(0~2支/只)。观察仔鼠出生体重、生长速度、旷场行为、学习和记忆等神经行为。结果表明当照射剂量大于05Gy时,与香烟联合对仔鼠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明显增加。与单独照射组和单独给烟组比较,仔鼠出生体重明显降低,生长缓慢,并与照射剂量和香烟浓度呈正相关。结果提示低剂量γ射线与香烟联合作用于孕鼠,影响仔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导致神经行为发育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慢性神经源性痛时的痛行为反应和脊髓背角NOS活性变化以及电针对它们的影响作用。方法:SD大鼠72只分为对照组(n=24,假手术)、模型组(n=24,手术)、电针组(n=24,手术+电针)。慢性神经源性痛模型参照Mosconi氏的大鼠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法制作。电针取“环跳”和“阳陵泉”穴区。痛阈测定采用热辐射测痛法,分别于术后第2、4、7、14、28 d进行实验观察,NOS活性观察用NADPH-d酶组织化学法。结果:慢性神经源性痛时,大鼠抬腿潜伏期(痛阈值)降低,经多次电针后,随着电针次数的增加抬腿潜伏期也逐渐升高(P<0.05)。脊髓背角的NOS活性,慢性痛大鼠明显降低,电针后又明显回升(P<0.05)。结论:慢性神经源性痛时,热痛敏的行为学表现与NOS活性的下调变化相一致,而电针对慢性神经源性痛的抑制及对脊髓背角NOS活性的表达升高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牛蛙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研究P物质对γ -氨基丁酸激活电流的调制作用。方法 实验采用的方法是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实验材料为急性分离的牛蛙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结果 在受检的神经元中大多数神经元 ( 95% )对γ -氨基丁酸 ( 1~ 1 0 0 0um)敏感 ,并且能被荷包牡丹碱 (GABA受体的阻断剂 )所阻断。另一方面 ,P物质能抑制γ -氨基丁酸激活电流的 3 0 .85%。结论 由于P物质受体和γ -氨基丁酸受体共存于牛蛙DGR神经元膜 ,并且P物质受体的激活可以调制γ -氨基丁酸受体激活的反应 ,从背角神经元释放的P物质可以逆转由γ -氨基丁酸介导的突触前抑制反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过氧亚硝基阴离子 (ONOO- )在家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三血管阻断法复制家兔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分别测定对照组、单纯缺血组、再灌注损伤组脑组织匀浆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丙二醛 (MDA)、NO- 2 /NO- 3(代表一氧化氮水平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水平的变化。结果 缺血再灌注组的NO- 2 /NO- 3、iNOS、MDA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两组 (P <0 .0 5 ,P <0 .0 1 ,P <0 .0 5) ,而SOD的活性显著降低 (P <0 .0 5)。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时脑组织内有大量的ONOO- 产生 ,ONOO- 参与脂质过氧化 ,介导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7.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染色体结构异常的携带者虽然表型正常,但婚后临床表现可引起不育、流产、死产、新生儿死亡和发育畸形等;而在染色体结构异常类型中,缺失是染色体畸形中较常见的一种。本文报告一例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常规制备染色体,并经G显带而确诊的1号染色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大鼠慢性神经源性痛时的抬腿潜伏期变化及电针对其治疗作用。方法 72只SD大鼠制作慢性神经源性痛模型 ,随机分为对照组、慢性疼痛组、电针治疗组各 2 4只。电针取坐骨神经压迫侧环跳、阳陵泉穴。痛阈测定采用热辐射测痛法 ,术前、术后d2、d4、d7、d14、d2 8测后肢抬腿潜伏期 ,电针组并于每次电针前后各测 1次抬腿潜伏期。结果 电针治疗组术后d2开始抬腿潜伏期缩短 ,与慢性疼痛组基本相似。随电针次数增加 ,抬腿潜伏期逐渐延长 ,到d14坐骨神经压迫侧与慢性疼痛组相比明显延长 (P <0 .0 5 )。d2 8已显著延长 ,但仍低于实验对照组假手术侧 (P <0 .0 5 )。结论 多次电针后对坐骨神经压迫引起的慢性神经源性痛大鼠的热痛敏具有明显的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P物质对牛蛙背根神经节神经元γ -氨基丁酸激活电流抑制的机制或途径。方法 实验采用的方法是全细胞膜片钳技术 ,实验材料为急性分离的牛蛙背根神经节神经元。结果 P物质在牛蛙背根神经节神经元能引起一缓慢的内向电流 ;并且P物质能明显抑制牛蛙背根神经节神经元γ -氨基丁酸激活电流 ;蛋白激酶C的抑制剂H - 7(5 0ЧM)能阻断此抑制作用。结论 P物质可能通过蛋白激酶C抑制γ -氨基丁酸激活电流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