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6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叶毅桦  黄莹 《广西医学》2003,25(8):1358-1360
目的 :探讨窒息新生儿生后 2 4小时血糖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93例新生儿于生后 2 4小时内、治疗前抽血送检 ,2 0例正常新生儿于生后次日清晨抽血送检。血糖由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进行分析。结果 :(1)重度窒息组血糖明显高于轻度窒息组及对照组。(2 )死亡儿血糖明显高于存活儿 (P <0 .0 0 1) ,且高血糖发生率亦高 (P <0 .0 0 1)。(3)重度窒息儿高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轻度窒息儿 (P <0 .0 0 1)。结论 :窒息早期由于应激 ,儿茶酚胺及皮质醇分泌增加 ,促使血糖升高 ,与病情和预后有一定联系。病情越重 ,血糖越高 ,预后越差  相似文献   
2.
叶毅桦  李锐钦 《四川医学》2001,22(8):761-762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期的常见病 ,是由于寒冷、感染、窒息、早产等原因引起的皮肤或皮下脂肪硬化伴水肿。是导致新生儿死亡的主要疾病之一。现将我院自 1997年 1月至 1999年 10月 ,有完整资料的 114例硬肿症患儿进行血清钠分析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14例 ,男 89例 ,女 2 5例 ,出生体重 <150 0 g17例 ,~ 2 50 0 g74例 ,≥ 2 50 0 g2 3例 ,胎龄<2 8周 5例 ,~ 37周 84例 ,≥ 37周 2 5例。硬肿程度 :根据 1990年沈阳会议标准 ,轻度 73例 ,中度 36例 ,重度 5例。合并症 :窒息 37例 (32 .4 6 % ) ,高胆红素症 34例 (2 9…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脐血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东莞市莞城地区新生儿脐血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的发生率。方法 9676例活产新生儿生后即取脐血,采用定量法测定红细胞G6PD/6PGD的比值。低于1.0者为G-6-PD缺乏。结果 测得G-6-PD缺乏的患儿265例,总发生率为2.74%。其中男230例,发生率为4.07%;女35例,发生率为0.87%。男性发生率明显高于女性(χ^2=90.75,P<0.001)。结论 脐血G-6-PD活性筛查,能比较准确地检测出G-6-PD缺乏患儿,指导临床对其并发症进行早期干预,避免智力低下等后遗症的发生,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袁慧珍  叶毅桦  邓汉涛 《新医学》2004,35(5):293-294
目的 :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ventilator associatedpneumonia,VAP)的发生率及其与通气时间的关系、病原学特点、防治措施。方法 :收集 10 9例机械通气的新生儿临床资料 ,并对其中并发VAP的 37例进行分析。结果 :①新生儿VAP的发生率 33 9% ,病死率 2 7% ;②机械通气时间越长 ,VAP发生率越高 ;10 9例机械通气患儿以机械通气时间划分为两组 ,通气时间 3日以内VAP发生率为2 7% ,通气时间超过 3日VAP发生率为 4 9%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③支气管分泌物致病菌培养以革兰阴性菌多见 ,耐药菌株较普遍。结论 :VAP是新生儿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 ,其致病菌多为革兰阴性菌。VAP发生率与机械通气时间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小儿轮状病毒肠炎血锌水平变化及补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轮状病毒(RV)肠炎血清锌水平的变化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佐以补锌治疗对RV肠炎的疗效和发病后3月内腹泻发生率的影响.方法收集1183例健康儿静脉空腹血清,按年龄(6月~3岁)分组将所得血清值作为东莞地区该年龄段儿童血锌正常值(正常对照组);收集近2 a 172例门诊确诊为RV肠炎患儿的临床资料,172例随机分为两组,补锌治疗组92例和对照组80例(按年龄分段).以正常对照组为对照;观察RV肠炎患病初时血清锌水平;补锌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口服葡萄糖酸锌片,比较两组的疗效及补锌治疗组治疗前、后的血锌水平变化,评价补锌辅助治疗RV肠炎的临床意义.电话跟踪两组患儿3个月内腹泻的再发情况,分析补锌对于腹泻再发的预防作用.结果 RV肠炎患儿血锌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血锌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锌治疗组总有效率94.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3.7%,疗效比较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补锌治疗后治疗组血锌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随访显示,3月内治疗组腹泻发生9人,发生率为9.8%(9/92)对照组腹泻发生为21人,发生率为26.2%(21/80),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RV肠炎患儿血清锌水平降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佐以补锌对于提高RV肠炎的疗效有良好的作用.补锌治疗后,RV肠炎患儿血清锌水平基本恢复正常.随访显示保持血锌水平的正常对减少发病后3月内腹泻的发生率有一定的作用.说明WHO推荐补锌的剂量和疗程同样适合中国小儿RV肠炎的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病原菌特点及防治措施。方法:对该院近4年多来NICU病房机械通气并发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并发VAP59例,发生率为20.77%;死亡15例(25.42%)。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机械通气时间越长,VAP的发生率越高。而发生VAP的新生儿,其住院时间亦明显延长。支气管分泌物培养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多。结论:VAP的发生与胎龄、出生体重、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相关;其病原菌以革兰氏阳性球菌为主,主要是葡萄球菌和孪生球菌属;对VAP应本着预防为主的原则,加强呼吸道管理;发生VAP的时候应及时进行支气管分泌物培养,以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轮状病毒肠炎患儿血锌水平的变化及补锌治疗对其疗效的影响。方法对儿科门诊治疗的143例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的血锌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儿童(p<0.01);补锌辅助治疗后血锌水平明显升高,补锌患儿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患儿,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补锌辅助治疗对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新生儿硬肿症在我国仍是较为常见和多发的疾病之一,本文报道33例新生儿硬肿症时蛋白C抗凝活性(PC:ACA)的改变. 材料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对照组:孕母无妊高症,子痫,糖尿病,产后无窒息的正常健康足月儿10例(胎龄38~42周、早产儿8例(胎龄28~36周),生后24小时内取血.观察组:新生儿硬肿症33例,诊断依据中华医学会第二届新生儿学术会议制定的标准.母孕期健康,家庭中无血液病史,无巨大头颅血肿,采血前未输血或血浆,未使用抗凝剂及维生素K,无重度窒息,无心功能不全.轻、中、重度硬肿症各11例,其中足月儿3例,早产儿30例,入院后24小时内采血,采血时无DIC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维生素D佐治社区获得性肺炎儿童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KP)、25羟维生素D3[25-(OH)D3]以及免疫球蛋白A(Immunoglobulin A,IgA)的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将我科室于2011年10月至2012年5月期间收治的76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随机分为VitD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抗炎、抗病毒及其他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服用阿法骨化醇胶囊,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分别检测患儿AKP、25-(OH)D3以及IgA水平,同时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1个月后,VitD治疗组临床疗效痊愈率(92.1%)及总体有效率(100.0%)均高于对照组(68.4%、89.5%),且前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1个月后,VitD治疗组AKP为(225.48±77.44)U/L、25-(OH)D3为(77.84±21.12)nmol/L及IgA为(0.43±0.16)g/L等生理生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的(289.14±111.73)U/L、(35.18±13.55)nmol/L、(0.31±0.0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辅以补充足量的VitD可缩短社区获得性肺炎疗程、改善疗效、提高儿童呼吸系统免疫力,VitD缺乏可能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潜在病因。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窒息酸碱紊乱及阴离子间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毅桦 《四川医学》2003,24(3):235-236
目的 探讨新生儿窒息酸碱紊乱的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测定68例窒息新生儿的动脉血气及血清电解质,计算阴离子间隙(AG)值及应用预计代偿值计算式来判断三重酸碱紊乱(TABD),以明确酸碱紊乱的类型。结果 68例中单纯酸碱紊乱16例,二重酸碱紊乱44例,三重酸碱紊乱5例。高AG35例,正常AG27例,低AG6例。结论 新生儿窒息时糖酵解增加,大量乳酸堆积,导致高AG状态的代酸是窒息酸碱紊乱的最根本原因。除测动脉血气外应同时测定血清电解质及推算AG值。处理时应改善机体缺氧状态,保护和支持各脏器功能,使用碱性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