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发性气胸是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的适应证之一,2001年3月~2006年1月,我们采用两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174例,手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1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于1990由Pettinato首先提出。随后,肾、肝、脾、肠系膜、腹膜后、头颈部以及外阴等肺外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也逐渐见著报道。WHO软组织肿瘤国际组织学分类专家组将由分化的肌纤维母细胞性梭形细胞组成的,常伴大量浆细胞和/或淋巴细胞的肿瘤命名为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nflammatory myofibroblastic tumor,IMT),并于1994年将IMT(编号为14.1.9)归属于其他肿瘤中的良性类型之一。我院于1999年3月至2006年7月间收治了12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胸段食管破裂(esophageal mptttre,ER)原因主要包括:自发性破裂(Boerhaave's综合征)、医源性破裂、异物刺穿或撕裂黏膜等.ER是普胸外科急症,误诊率高,发病24 h若不能及时救治则预后较差.接诊关键是手术时机、术式选择、围手术期支持治疗等方面.笔者于1999年6月至2005年7月收治了23例胸段食管破裂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1997年6月至2005年3月间收治13例漏斗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或肺囊肿患者,均采用正中切口同期行带蒂胸骨反转术及先心病矫治术、肺囊肿肺叶切除术治疗,临床效果较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肠内营养在食管破裂病人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尝试解决食管破裂术后病人的营养不良问题,使病人得以顺利康复. 方法:本组病人通过术中留置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谷氨酰胺﹢生长激素,术后肠内营养直至病人可以正常进食.测得术前、术后第1、5、8和12天外周血转铁蛋白、前清蛋白、清蛋白含量,结果采用组内比较. 结果:27例病人全部康复出院,无一例死亡.转铁蛋白、前清蛋白和清蛋白均于术后第1天明显下降(P<0.05 ),术后第5天恢复至术前水平.转铁蛋白和前清蛋白于术后第8天开始明显优于术前水平(P<0.05). 结论:食管破裂病人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降低手术风险,术后恢复顺利.  相似文献   
6.
静止性脑梗死(silent cerebfal infarcfion,SCI)又称无症状性脑梗死,指临床上无症状或临床症状和既往卒中史不相关的梗死灶。随着CT和MRI的广泛应用,SCI的检出率增加,并日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文献报道亦较常见,但脑出血后SCI却少见报道。本文收集2000年9月-2003年9月间43例脑出血后出现SCI的病人进行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7.
同期外科治疗漏斗胸合并先天性肺囊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1999年3月2004年2月期间收治了4例漏斗胸合并先天性肺囊肿的患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肠内营养等辅助治疗手段对胸外科危重症患者手术前后的营养不良、病程迁延、消耗严重等情况的改善康复作用。方法先给予肠外营养后通过鼻肠(胃)管过渡为肠内营养直至正常进食。测定营养支持前后外周血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含量。结果49例患者中44例康复出院,5例死亡。转铁蛋白、前白蛋白、白蛋白、总蛋白均于营养支持后1~2天明显下降(P〈0.05)。转铁蛋白、白蛋白于营养支持后第4—5天恢复至营养支持前水平(P〉0.05)。前白蛋白于营养支持后4—5天恢复至营养支持前水平(P〉0.05),并于营养支持后6~8天开始明显优于营养支持前水平(P〈0.05)。结论肠内营养辅助治疗胸外科危重症患者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胸、腹腔镜联合治疗食管癌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治疗食管癌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全麻。胸腔镜经4个trocar游离胸段食管并打开膈肌,留置引流管。腹腔镜同样经4个trocar游离胃。腹腔操作结束后,将食管从颈部切口提出,直视下切除病灶并吻合。留置鼻胃管和鼻空肠管。结果手术时间450、470min;术中出血量150、200ml,病灶彻底清除,切缘阴性。术后病理2例均为高分化鳞癌,T1N0M0。2例均随访4个月,无复发。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切除术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单孔法胸腔镜诊断胸腔积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键  刘大仲  刘轶男  张凯 《中国内镜杂志》2007,13(5):535-536,540
目的 探讨单孔法胸腔镜胸膜活检诊断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患者于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下,于腋中线7肋间做1.5cm切口,置入胸腔镜以及活检器械取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 97例患者中诊断恶性间皮瘤33例,转移肿瘤35例,结核性胸腔积液18例,为非特异性胸膜炎7例,白血病患者2例。6例未取得明确诊断。恶性结果给予胸膜固定。良性结果给予抗结核、抗炎、开胸等相应治疗。结论 单切口胸腔镜是一种相对微创、准确高效的诊断胸腔积液的方法,为进一步治疗提供直接证据,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检查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