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2篇
  2020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自发性气胸是电视胸腔镜手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的适应证之一,2001年3月~2006年1月,我们采用两孔法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174例,手术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青藤碱对大鼠心脏移植慢性排斥反应抑制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PVG大鼠作为供体、DA大鼠作为受体,所有大鼠在移植后的10 d给予环孢素A,受体大鼠被分为单用青藤碱组、单用环孢素A组和两药联合治疗组.移植物经形态学测定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评估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内皮素-1的表达.结果 与未治疗组和环孢素A组受体大鼠相比,青藤碱组大鼠心脏移植物的血管病较轻(血管分数分别为2.63±0.41、2.21±0.45、2.21±0.45).两药联合治疗组比单用任何一种药的移植物血管病都轻(1.65±0.55).单用青藤碱不影响bFGF、VEGF和ET-1的表达.青藤碱和环孢素A联合用药明显地减少bFGF、VEGF和ET-1的表达.单用青藤碱不能抑制抗供体抗体的形成物.结论 青藤碱在慢性心脏移植物排斥模型中有治疗价值.青藤碱联合环孢素A能有效抑制心脏移植物血管病,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移植物内血管的发生、血管紧张度和组织重构的介质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胸段食管破裂(esophageal mptttre,ER)原因主要包括:自发性破裂(Boerhaave's综合征)、医源性破裂、异物刺穿或撕裂黏膜等.ER是普胸外科急症,误诊率高,发病24 h若不能及时救治则预后较差.接诊关键是手术时机、术式选择、围手术期支持治疗等方面.笔者于1999年6月至2005年7月收治了23例胸段食管破裂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我院于1997年6月至2005年3月间收治13例漏斗胸合并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或肺囊肿患者,均采用正中切口同期行带蒂胸骨反转术及先心病矫治术、肺囊肿肺叶切除术治疗,临床效果较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同期外科治疗漏斗胸合并先天性肺囊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1999年3月2004年2月期间收治了4例漏斗胸合并先天性肺囊肿的患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胸、腹腔镜联合治疗食管癌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腹腔镜联合治疗食管癌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全麻。胸腔镜经4个trocar游离胸段食管并打开膈肌,留置引流管。腹腔镜同样经4个trocar游离胃。腹腔操作结束后,将食管从颈部切口提出,直视下切除病灶并吻合。留置鼻胃管和鼻空肠管。结果手术时间450、470min;术中出血量150、200ml,病灶彻底清除,切缘阴性。术后病理2例均为高分化鳞癌,T1N0M0。2例均随访4个月,无复发。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切除术可行,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
单孔法胸腔镜诊断胸腔积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键  刘大仲  刘轶男  张凯 《中国内镜杂志》2007,13(5):535-536,540
目的 探讨单孔法胸腔镜胸膜活检诊断胸腔积液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患者于全身麻醉双腔气管插管下,于腋中线7肋间做1.5cm切口,置入胸腔镜以及活检器械取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 97例患者中诊断恶性间皮瘤33例,转移肿瘤35例,结核性胸腔积液18例,为非特异性胸膜炎7例,白血病患者2例。6例未取得明确诊断。恶性结果给予胸膜固定。良性结果给予抗结核、抗炎、开胸等相应治疗。结论 单切口胸腔镜是一种相对微创、准确高效的诊断胸腔积液的方法,为进一步治疗提供直接证据,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检查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8.
肠内营养在食管破裂病人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尝试解决食管破裂术后病人的营养不良问题,使病人得以顺利康复. 方法:本组病人通过术中留置鼻肠管给予肠内营养﹢谷氨酰胺﹢生长激素,术后肠内营养直至病人可以正常进食.测得术前、术后第1、5、8和12天外周血转铁蛋白、前清蛋白、清蛋白含量,结果采用组内比较. 结果:27例病人全部康复出院,无一例死亡.转铁蛋白、前清蛋白和清蛋白均于术后第1天明显下降(P<0.05 ),术后第5天恢复至术前水平.转铁蛋白和前清蛋白于术后第8天开始明显优于术前水平(P<0.05). 结论:食管破裂病人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降低手术风险,术后恢复顺利.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食管癌组织nm23-H1基因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4例食管癌标本中nm23-H1基因的表达。结果 26例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中,有14例阳性表达,而在28例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中,13例阳性表达,两者无显著性差异。26例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中,nm23-H1基因的平均阳性表达率为396%,在28例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中,平均阳性表达率为172%,两者差异显著。结论 nm23-H1基因表达与否与食管癌的转移无关,但其表达水平的降低与食管癌的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0.
刘大仲  王菲  张临友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9):2193-2195
目的探讨局限性肺切除术前应用吉非替尼辅助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92例行局限性肺切除术的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分为化疗组(术前接受吉非替尼辅助化疗,n=52)和对照组(仅接受局限性肺切除术,n=40),对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1年期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和比较。结果化疗组的手术切除率为92.3%,术后1年期生存率为78.8%,肿瘤复发和转移率为3.8%;对照组手术切除率为77.5%,术后1年期生存率为70.0%,肿瘤复发和转移率为17.5%。化疗组患者的手术切除率高于对照组,肿瘤复发转移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1年期生存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组主要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4%,对照组为1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化疗组生存质量评分为(35.48±14.52)分,低于对照组的(42.35±15.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吉非替尼术前辅助化疗可以提高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和生活质量,降低1年复发转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