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3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些年来,对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分析尚多而远期随访资料很少。为了解疾病的全过程,我们对病毒性心肌炎患儿作了远期随诊。现对其中资料完整的104例就其疾病的转归、病程、分期、心电图转归以及慢性期患者的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临床资料病历选自1974~1986年住院的病毒性心肌炎患儿104例。其中男59例,女45例。年龄:出生1岁9例,~3岁15例,~7岁39例,~10岁25例,~14岁16例。入院时处于急性期的90例,恢复期11例,慢性期3例。临床分型:重型21例,中型38例,轻型45  相似文献   
2.
剖宫产是妇产科最常见的手术之一,我科2008年1月~2009年实施削宫产手术600例,在护理人员的精心护理下,并发症发生几率明显减少.现将术前及术后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球后注射的方法有皮肤进针和结膜进针两种,前一种方法是我们日常多采用的,取其简易,消毒彻底,也不须作眼球表面麻醉。具体操作先要查对注射药物、日期、眼别和患者姓名,以免张冠李戴,发生差错,然后令患者平卧,用2%碘酒和75%酒精分别涂擦下睑及眼眶周围皮肤,在眶下缘的外1/3和内2/3交界处,用4厘米长的球后注射针刺入皮下,沿眶壁垂直进针约1.5厘米,触碰眶下骨壁后将针头略斜向鼻侧上方、即眶尖方向前进,此时嘱患者眼球转向鼻侧上方,避免损伤下斜肌,当针尖达直肌间筋膜时有少些阻力,穿过此筋膜进入球后肌肉圆锥时有落空感,此时再继续进针  相似文献   
4.
防止医院内感染是当前医院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与护理管理密切相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极为重要并急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眶颅穿透性损伤虽属少见,却是一种严重的外伤,有危及患者生命的危险。我院于1980年曾报导一例经开颅手术取除异物后治愈,最近又遇见一名因伤及脑干抢救无效而致死的病例,报告如下: 马××,男,20岁,工人,于1982年9月28日下午4时入院,住院号109325。患者于入院前半小时被炉钎刺伤右眼,钎从右眼内眦部穿入,深度据称约有6厘米左右,虽  相似文献   
6.
眼部碱性烧伤(常见石灰烧伤)是一种严重的化学伤,对眼组织损害甚大,如不及时救护治疗,会影响眼球的功能和视力,造成严重后果。眼部碱烧伤的紧急救护是立即用水冲洗,尽快除去致伤物质和坏死组织,以免继续破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尿潴留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产科剖宫产手术患者148例,按住院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80例、对照组68例,观察组按设计的护理干预措施实施干预,对照组按传统的护理模式护理.比较2组尿潴留情况.结果 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为为48.38%和14.71%,术后导尿的发生率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28.23%和7.35%.实验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护理干预有效降低了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益气通窍汤治疗慢性鼻窦炎81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笔者十几年来使用自拟益气通窍汤治疗慢性鼻窦炎81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共81例,均为门诊患者,男50例,女31例;年龄最小7岁,最大62岁,7~19岁22例,20~29岁36例,30~39岁16例,40~62岁7例;病程最短1年,最长15年,平均4年;其中单侧上颌窦炎9例,双侧上颌窦炎或合并有额窦、筛窦炎者70例,有鼻息肉和中鼻甲息肉样变化者2例。81例病人均有急性鼻窦炎史及反复发作史。2诊断依据 本组病例的诊断参照郑中立主编《耳鼻咽喉科诊断学》第3篇第13章慢性鼻窦炎的诊…  相似文献   
9.
患儿,男11岁,因间断抽搐2天入院。患儿半年前开始经常头痛,有时伴有呕吐。2个月前曾抽搐数次.当地医院诊断为癫痫。近2日无任何诱因开始出现抽搐,抽搐时双眼上翻,面部肌肉抽动伴左上肢抖动。持续1小时左右自行缓解。开始每隔1—2小时发作一次,以后间隔时间逐渐缩短。由局部抽搐转为全身肌肉抽搐。患儿既往未患过脑膜炎等其  相似文献   
10.
做好新生儿窒息的急救,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及智残,提高新生儿存话率和治愈率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