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1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患者,男,68岁。因发现颈部肿块半个月余入院。患者于入院前3个月出现乏力、吞咽不畅,2个月前出现吞咽呛咳,半个月前发现颈部肿块,自发病以来有明显消瘦。体检:左甲状腺区可扪及一直径约7.0cm的肿块,边界不清、质韧、固定、无压痛,甲状软骨、气管右偏明显,间接喉镜下见双声带光滑、活动好。辅助检查:甲状腺B超示左甲状腺混合性团块;CT示左侧甲状腺区多发大小不一的囊性密度灶,最大约3.6cm×3.0cm,边缘可见环形致密钙化灶,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中间实质部分呈不均匀强化,拟诊为左甲状腺区占位,但恶性病变不完全除外;X线胸片见气管受压改变;F…  相似文献   
2.
鼓膜成形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鼓膜成形术(myringoplasty)又称鼓膜修补术,是通过组织移植技术修复穿孔,重建一个完整而活动的鼓膜,其目的是提高听力及防止经鼓膜穿孔所致的中耳感染。鼓膜成形术始于1878年,最早由Berthold提出,迄今临床应用已有百年。至上世纪50年代,随着手术显微镜的应用,移植技术的提高和各种新型抗生素的问世,鼓膜成形术的技术逐渐成熟,鼓膜穿孔的愈合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3.
甲状腺肿瘤可分良性肿瘤、癌及其它恶性肿瘤三大类。良性肿瘤中主要包括甲状腺乳头状腺瘤、滤泡状腺瘤等;甲状腺癌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状癌、髓样癌等;甲状腺其他恶性肿瘤较少见,主要有甲状腺恶性淋巴瘤、血管肉瘤、纤维肉瘤和骨肉瘤等。而来源于非甲状腺实质的甲状腺区肿瘤极为少见。本文报道了1991年至2002年12月间5例来源于甲状腺区的特殊肿块,结合临床资料讨论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术后妊娠期甲状腺素水平的调控过程,旨在降低母体甲状腺功能减退继发的胎儿异常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甲状腺癌术后妊娠妇女甲状腺激素水平的调控过程,通过每月监测其甲状腺功能,了解左旋甲状腺激素(优甲乐)增加剂量和目标TSH水平。结果20例妊娠妇女孕21次,1例妊娠2次,第1次孕早期流产,20例优甲乐的基础剂量均为100μg,以12.5μg为调整增量,目标TSH水平设为0.10—0.25mU/ml。20例优甲乐剂量平均增加50μg,即增加了基础剂量的50%。在孕16周左右TSH水平达到平衡,直至分娩。所有胎儿均健康,发育良好;所有20位妇女产后均规律随访,时间平均5年(6个月~10年),无复发。结论甲状腺癌术后妊娠,应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优甲乐以12.5μg为调整剂量,将母体TSH水平控制在0.10—0.25mU/ml,既保证胎儿健康发育,又抑制母体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甲状腺中静脉在甲状腺乳头状癌(cN0)Ⅵ区颈淋巴结清扫术中定位喉返神经的意义及手术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cN0)213例,术中以甲状腺中静脉为标志来定位喉返神经后行Ⅵ区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213例患者中颈淋巴结转移82例,淋巴结转移率38.4%.喉返神经永久性损伤2例,暂时性损伤2例,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2例,暂时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6例.3例在术后3年内出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1.36%.结论:以甲状腺中静脉为标志定位喉返神经后行Ⅵ区颈淋巴结清扫术,喉返神经损伤率和甲状旁腺损伤率较低.因而认为,以甲状腺中静脉为标志暴露喉返神经全程后,行Ⅵ区颈淋巴结清扫术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还原型谷胱甘肽拮抗庆大霉素耳毒性作用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对庆大霉素耳蜗毒性的拮抗效果,并且比较了两种给药方法对其效果的影响.方法健康黑目豚鼠41只,随机分为五组,各组动物在观察期结束后,检测由8kHz、4kHz、2kHz频率短音诱发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Ⅲ波反应阈;扫描电镜观察外毛细胞形态变化;采用耳蜗基底膜铺片的方法,对深染的外毛细胞表皮板进行计数.结果谷胱甘肽组耳蜗三排外毛细胞呈V字型排列有序.庆大霉素组外毛细胞纤毛散乱、倒伏,深染的表皮板数明显增加,Ⅲ波反应阈明显提高.合并给药组深染的表皮板数较庆大霉素组明显减少,Ⅲ波反应阈的提高幅度明显减小(P<0.05).后继给药组深染的表皮板数和8kHz、4kHz的Ⅲ波反应阈与庆大霉素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2kHz的Ⅲ波反应阈与庆大霉素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谷胱甘肽组与生理盐水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与庆大霉素合并应用可以显著地减轻庆大霉素的耳毒性;庆大霉素停药后再给予还原型谷胱甘肽,对耳蜗高频段的毛细胞所受庆大霉素毒性可能难以产生拮抗作用,但是对耳蜗中、低频段的毛细胞可能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α-氨基羟甲基噁唑丙酸(AMPA)受体是脊柱动物中枢神经系统一类主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信号传导、神经发育以及突触的可塑性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AMPA受体在听觉神经系统中的分布、生物学特征及和它在听觉神经系统发育、突触传递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尚  金晓杰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2006,14(3):214-215,222,T0003
目的检测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acid,AMPA)受体亚型GluR2/3在不同周龄大鼠耳蜗核的表达及其与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brainstemresponse,ABR)的关系,为听觉中枢发育的分子机制提供可能的实验依据。方法分别测定1、4、9、15周龄SD大鼠ABR反应阈;FITC标记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GluR2/3亚型在不同周龄SD大鼠耳蜗核中的表达。结果1周龄SD大鼠未引出明显的ABR波形,4周起能引出稳定的ABR波形,且4、9、15周龄SD大鼠ABR反应阈无显著性差异。GluR2/3在不同周龄大鼠蜗核神经元中均有表达。1周龄SD大鼠背侧蜗核(dorsalcochlearnucleus,DCN)中神经元表达较少,位于胞膜,较弱。4周龄时表达强,主要位于胞膜;9周龄时较弱,位于胞膜及胞浆;15周龄时可见于胞膜及核周胞质,但胞质较强,胞膜含量低。4周龄与1、9、15周龄胞膜相比,有显著性差异;1周龄与9、15周龄胞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出生后GluR2/3在耳蜗核的含量及分布部位均随年龄变化而变化,这种改变可能与耳蜗核的发育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分子水平判定喉鳞状细胞癌(LSCC)切除范围的彻底性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3例LSCC患者手术切缘组织中癌基因EGFR和抑癌基因p53、p27以及与凋亡有关的Bcl-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通过随访观察其与肿瘤复发的关系。结果:23例LSCC患者中20例手术切缘组织细胞病理检测为阴性,其中p53阳性3例(15%),p27阳性11例(55%),Bcl-2阳性7例(35%),EGFR阳性3例(15%)。有4例肿瘤局部复发,其p27均为阴性;2例Bcl-2阳性;p53和EGFR均为阴性。结论: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SCC手术切缘EGFR、p53、p27、Bcl-2水平来判断手术范围是可行的,其中p27蛋白表达较为重要,但应同时检测多种基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α-氨基羟甲基恶唑丙酸(α-amino-3-hydroxy-5-methyl-4-isoxazole-propionic acid,AMPA)受体亚型GluR2/3(Glutamate recptor 2/3)在不同周龄大鼠蜗神经核的表达。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GluR2/3亚型在不同年龄(1~16周)SD大鼠(Sprague-Dawlay rat)背侧蜗神经核中的表达,免疫电镜技术检测其在细胞内的定位。结果1周龄大鼠蜗神经核中无明显表达,2周时开始出现该受体的表达,3周时亦有极少量表达,4周时表达有明显增加,以后依次递增,至9周时表达最强,以后逐渐下降,并稳定于16周。各周龄受体均表达于包膜及胞浆中。电镜下(6周、10周)时见胶体金主要沉积于线粒体,部分可见于粗面内质网及胞浆。结论出生后GluR2/3在蜗神经核的含量随年龄变化而变化,这种改变可能与听觉发育及可塑性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