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患者,男,55岁。因发现颈部肿物2年,声音嘶哑2个月,呼吸困难1个月于2009年10月22日入院。吸烟、饮酒史20年。否认放射物质接触史及甲状腺癌家族史。入院体检:颈前偏右可触及一大小约3cm×3cm×2cm的肿物,无压痛,质韧,表面光滑,可移动。甲状腺右叶可触及一肿物,大小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13岁,因双侧颈部包块渐进性生长5年入院.体检:双侧胸锁乳突肌上段前缘分别可触及一约4 cm×6 cm和4 cm×5 cm的肿物,肿物质韧、活动度差,无搏动感及波动感,触痛(一),未闻及血管杂音,四肢皮肤可见多处抓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Plummer-Vinson综合征(PVS)患者中颈段食管蹼样狭窄的临床表现,分析其与下咽癌发病的关系,提高临床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对临床上极为少见的1例PVS并发下咽癌患者的诊治过程进行总结,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临床特点。结果:1例以"吞咽困难"为主诉的PVS患者,经电子喉镜检查和病理活检后诊断为下咽癌。经胃镜检查,患者下咽后壁及侧壁向下延伸至食管蹼上方的黏膜在窄带成像(NBI)中可见大量上皮内乳头样毛细血管襻(IPCL)。于IPCL密集处的下咽黏膜行病理活检,结果为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入院后给予针对下咽癌的诱导化疗2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消失,肿瘤体积明显缩小。结论:下咽癌的发生与PVS的黏膜改变有关。NBI技术有助于早期诊断PVS患者下咽及食管黏膜变性。  相似文献   
4.
软骨脂肪瘤和骨脂肪瘤是两种罕发的良性间叶组织肿瘤。肿瘤局部切除后不易复发。现报道右耳廓“骨脂肪瘤”切除术后半年复发,我科于2002年收治再次手术1例。[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普米克令舒治疗小儿急性喉炎的疗效及对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该院接诊的120例急性喉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给予普米克令舒治疗,均连续治疗7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积分变化、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变化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3%(56/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4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呼吸困难、声嘶、犬吠样咳嗽及哮鸣音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呼吸困难、声嘶、犬吠样咳嗽及哮鸣音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0.38±0.06)分vs.(0.72±0.11)分、(0.55±0.07)分vs.(0.78±0.12)分、(0.34±0.05)分vs.(0.65±0.08)分、(0.44±0.05)分vs.(0.74±0.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呼吸困难、声嘶、犬吠样咳嗽及哮鸣音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4.53±1.20)d vs.(6.29±1.53)d、(4.72±1.55)d vs.(6.94±1.73)d、(4.38±0.95)d vs.(6.10±1.24)d、(3.98±0.75)d vs.(5.94±1.0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TNF-α、CRP及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血清TNF-α、CRP及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93.41±14.58)ng/L vs.(111.43±17.36)ng/L、(3.28±0.46)mg/L、(5.32±0.62)mg/L、(50.21±6.40)pg/ml vs.(61.37±8.32)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普米克令舒治疗急性喉炎患儿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的表达、缓解临床症状,且药物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