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6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究血清Nε-羧甲基赖氨酸(CML)对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程度颈动脉钙化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就诊患者506例,其中1型糖尿病148例,2型糖尿病191例,无糖尿病者167例,所有患者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双侧颈动脉。将颈动脉钙化严重程度按照0~8分予以评估,以1~4分为低钙化组,5~8分为高钙化组。记录患者一般临床资料、体格检查结果、实验室检查结果,并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测量血清CML水平。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确定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程度颈动脉钙化的独立预测因子。随访复测CML并追踪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分析CML变化与MACCE的关系。结果在颈动脉高钙化组和低钙化组,糖尿病患者的CML、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均高于无糖尿病者(P<0.05),且2型糖尿病患者高于1型糖尿病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ML是1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钙化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OR 2.025,95%CI 1.368~2.996,P<0.05),也是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钙化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OR 2.485,95%CI 1.481~4.171,P<0.05)。随访期CML水平明显升高与MACCE相关。结论CML是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程度颈动脉钙化的独立预测因子,并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糖尿病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冷热试验诱发头晕和/或眩晕时的眼震强度,探讨头晕眩晕与眼震强度的关系。 方法 对399例前庭周围性疾病患者进行常规冷热试验检查,以双耳冷热气刺激诱发出头晕和/或眩晕感时的眼震强度为指标,比较分析头晕及眩晕感与眼震强度的关系。 结果 冷热刺激诱发头晕眩晕及关联眼震总体分析,出现眩晕时的眼震强度总是大于头晕。左右耳冷热气刺激诱发头晕、眩晕的眼震阈值分别为:左耳冷4.2°/s、5.9°/s,左耳热4.2°/s、8°/s,右耳冷4.6°/s、6.2°/s,右耳热5.3°/s、 6.5°/s。399例患者进行双耳冷热交替刺激,共计1 596次试验,诱发出头晕513次(32.14%),其中312次仅有头晕、201次在头晕后10 s左右还出现眩晕;诱发出眩晕906次(56.77%),其中705次直接出现眩晕,无从头晕向眩晕进行过渡,另201次眩晕出现在头晕10 s左右之后;未引出头晕眩晕378次(23.68%)。 结论 眩晕对应的眼震强度阈高于头晕,眼震较弱时患者表现为头晕,较强时则呈现眩晕。冷热气刺激诱发眼震强度由弱到强及同时存在的由头晕到眩晕现象,提示头晕眩晕症状与两侧前庭张力差的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电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大鼠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本课题采用体重在200 g左右的雄性Wistar大鼠,以链脲佐菌素链脲估菌素左下腹单次注射诱导形成糖尿病模型,造模后选血糖≥16.7 mmol/L的Wistar大鼠喂养8周制成DPN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普通针刺组、电针组,另设正常组,每组8例,共32例.普针组选用肝俞、脾俞、肾俞、后三里、环跳、阳陵泉等穴位进行针刺;电针组取相同穴位,进针后快速捻转1 min后,接KWD-808II脉冲电疗仪,肾俞、后三里接1对导线,正极在上,负极在下,采用疏密波,电流量以大鼠肢体肌肉轻度收缩为度.以上两组每穴治疗20 min,隔日1次,共治疗8周.通过对大鼠一般情况、血糖、体重的监测,结合神经电生理方法检测神经传导速度,评价电针对DPN的治疗效应.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抑制法测血清和坐骨神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采用硫代巴比妥荧光法测血清和坐骨神经中丙二醛(MDA).结果:治疗8周后,电针和普针组大鼠血糖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NCV)明显快于模型组(P<0.01),普针组和电针组大鼠血清和坐骨神经中SOD含量比模型组明显升高(P<0.01),MDA水平显著降低(P<0.01),而电针组相对于普针组效果更加明显(P<0.01).结论:电针能有效改善DPN模型大鼠周围神经病变症状、体征;电针能更好地改善大鼠的抗氧化能力和抑制大鼠机体内的活性氧损伤.  相似文献   
4.
合成了PPE的齐聚物{1,4-二[3,5-二(3-甲基-3-羟基-1-丁炔基)苯炔基]苯)(4),通过^1H—NMR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对其荧光性质做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引入四个2-甲基-2-羟基-丁炔基作为取代基团后,溶解性提高。取代基的引入导致齐聚物4旋转阻力增大,溶液荧光有明显的精细结构。而4具有较好的荧光单色性,因而是一种潜在的新型荧光发射材料。  相似文献   
5.
外周静脉留置针及深静脉置管是我科广泛应用的静脉输液方法,已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但因留置针的透明敷贴引起患者皮肤完整性受损,给临床护理带来了新的问题,我科病房2004年9月~2005年12月内有6例发生,我科就此进行了分析并采取相应对策,2006年1月后即无此类问题发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针刺的方法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观察对其学习和记忆的改善效果。方法通过给大鼠灌服D-半乳糖制剂,造成大鼠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分别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药物对照组、普通针刺对照组、电针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只给予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灌服,药物对照组给予哈伯因混悬液灌服治疗,普通针刺组采用针刺"百会"、"神庭""、肾俞""、太溪""、足三里"的方法进行治疗,电针组采用针刺"百会""、神庭""、肾俞"、"太溪""、足三里"穴,并在些基础上联接电针进行治疗。以10d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通过大鼠跳台试验来检测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并对大鼠大脑海马CAI区的tau蛋白含量进行观察。结果造模后,正常对照组大鼠的记忆逃避潜伏期时间明显少于模型对照组(P〈0.05),治疗结束后药物对照组、普通针刺组、电针组的逃避潜伏时间短于模型对照组(P〈0.05)。电针组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和药物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海马CAI区的P-tau蛋白表达治疗组都低于模型组,且电针组的效果要优于药物对照组和普通针刺组(P〈0.05)。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循经远取动法与肩三针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循经远取动法治疗,如手太阴经型取鱼际,手阳明经型取合谷等;对照组采用肩三针法治疗,穴取肩前、肩髃、肩髎,7天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观察组肩关节活动度治愈率为72.0%(18/25),优于对照组的40.0%(10/25)(P<0.05).治疗后观察组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现有疼痛强度(PPI)评分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循经远取动法治疗肩关节周围炎在镇痛作用、提高肩关节活动度方面均优于肩三针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s on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between kinetic acupuncture on the distal points of the affected meridians and shoulder three-needle therapy.Methods Fifty cases of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n observation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25 cases for each.The cases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kinetic acupuncture on the distal points of the affected meridians.For example,the case of Hand-Taiyin type was treated with Yǘji(鱼际LU 10)and the case of Hand-Yangming type was treated with Hégǚ(合谷LI4),etc.The cases in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shoulder three-needle therapy,in which,Jiānqián (肩前Extral),Jiānyǘ(肩髃 LI 15)and Jiǎnliáo(肩髎 TE 14)were selected;7 days of treatment made one session,totally 2 sessions were required.Results In observation group,the curative rate based on ROM of shoulder joint was 72.0%(18/25),which was superior to that of 40.0%(10/25)in control group (P<0.05).After treatment,the improvements of McGill SF-MPQ score,VAS and PPI in observation group were all superior to those in control group(all P<0.05).Conclusion The kinetic acupuncture on the distal points of the affected meridians is advantageous at analgesia and motor improvements of shoulder joint in treatment of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as compared with shoulder three-needle therapy.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艾滋病病毒(HIV)阳性的男男性行为者(MSM)中,Rush poppers(简称Rush)的使用情况与HIV传播相关高危性行为的关联性。方法通过访谈式问卷调查2012—2016年知晓自己感染状况的沈阳HIV阳性MSM的相关信息。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使用Rush与HIV传播相关高危性行为的关联性。结果共调查了528例HIV阳性MSM,其中知晓HIV确认阳性中位时间为5个月,近3个月Rush使用率为30.9%(163例)。与未使用Rush者相比,使用者具有年龄≤24周岁(22.1%vs.14.8%,P=0.040)的比例更高、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85.3%vs.77.0%,P=0.029)的比例更高等特征。Rush使用者未将HIV感染状况告知偶然性伴比例高于对照组(99.1%vs.94.3%,P=0.03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相对于非Rush使用者,通过互联网寻找MSM性伴[调整比值比(aOR)=6.8,95%可信区间(CI)=2.6~17.9)]、有外地MSM性伴(aOR=2.2,95%CI=1.1~4.2)、安全套使用率低(aOR=3.9,95%CI=2.2~7.0)、有多个MSM性伴(aOR=1.5,95%CI=1.0~2.3),是研究对象使用Rush的独立关联因素。结论 HIV阳性MSM知晓HIV感染状态后Rush使用率高,使用Rush的MSM更倾向于通过互联网寻找性伴,安全套使用比例低且性伴数更多,易造成HIV的传播扩散,需加强相关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9.
目的运用温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模型大鼠,观察该法对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以及氧化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从神经保护的角度探讨温针治疗DPN的可能机制。方法链尿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肌肉注射诱导形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弥可保组、温针组。温针组每日针刺大鼠双侧脾俞、肾俞、环跳和后三里穴,得气后在针尾缠绕艾绒点燃施灸30 min,弥可保组每日肌肉注射弥可保50μg/kg。另设正常组进行对照,模型组和正常组只作捆绑处理。共治疗8星期。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观察一般状态、血糖,测定坐骨神经传导速度,用化学比色法测定坐骨神经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治疗后,弥可保组和温针组坐骨神经感觉传导速度明显优于模型组(P〈0.01),MDA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SOD和TAOC水平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而温针组与弥可保组相比较,以上各项亦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温针能有效提高DPN模型大鼠神经传导速度,并且能有效地减轻氧化应激对神经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0.
王晓咏  毛翔  宫朋 《安徽医学》2018,39(6):750-751
目的 探讨改良夹层法鼓膜修补术在高风险型鼓膜穿孔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到2017年3月在太和县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27例高风险型鼓膜穿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单侧鼓膜大穿孔(穿孔面积超过鼓膜面积50%)13例,单纯鼓膜前下方边缘性穿孔5例,单纯二次手术2例,鼓膜前方边缘性大穿孔7例,27例中鼓膜边缘性穿孔或大穿孔有7例合并耳漏或霉菌性外耳道炎.术前纯音测听检查要求气骨导差在35 dB以内同时中耳乳突CT检查排除中耳胆脂瘤,中耳乳突炎及听骨链异常.在显微镜下行改良夹层法修补鼓膜.结果 术后1个月复查,27例鼓膜穿孔全部愈合,完成上皮化.术后3个月,纯音测听骨气导平均阈值,17例较术前听力有改善,气骨导差缩小15 dB以上,7例变化不大,3例听力下降.结论 对高危型鼓膜穿孔的患者,特别是边缘性大穿孔的患者采用改良夹层法修补鼓膜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