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8 毫秒
1.
肿瘤休眠中断引起的转移复发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休眠是肿瘤细胞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又没有明显生长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的打破最终引起肿瘤转移复发。肿瘤休眠使得在无法根除肿瘤细胞的情况下,允许通过诱导其休眠防止肿瘤复发或通过靶定存活机制、耐药机制来诱导残留休眠细胞死亡;休眠标志物的发现还有助于判断预后。因此肿瘤休眠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目前肿瘤休眠疗法在临床抗癌治疗中已获得明显的进展。中医药在肿瘤患者术后或放化疗后的无病阶段使用极为普遍,中医药有可能通过诱导或维持肿瘤休眠状态,从而防止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2.
颈部肿块的处理有时极具挑战性,一是体现在对肿块性质的判定,二是体现在对原发灶的搜寻,三是体现在能否有效的切除,后两者有时更具挑战性.在临床医疗活动中我们不时会遇到棘手的病例,在施治措施经讨论又难以统一的情况下,"施治策略"的制定的确是一大难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影响打鼾发生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328名大学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以打鼾者为病例组,未打鼾者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打鼾的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打鼾在不同性别中分布有显著性差异,根据性别分层经单、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对于男性打鼾组在悬雍垂过长、咽部疾病史、高BMI以及颈围等因素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OR值分别为11.314、3.261、2.245、0.220.对于女性打鼾组在扁桃体分度与体质指数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OR值分别为2.456、2.304.结论对于男性大学生悬雍垂过长、曾经患有咽部疾病、肥胖等可能是引起打鼾的危险因素.对于女性大学生扁桃体肿大与肥胖可能是引起打鼾发生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咽旁间隙肿瘤手术方法和径路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咽旁间隙肿瘤手术方法和入路的选择.方法 对6例原发于咽旁间隙较大的良性或低度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和效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分别采取颈侧入路、腮腺后入路、口咽软腭部入路及经颈颌入路的方法,完整切除了咽旁间隙肿瘤.结论 根据肿瘤的起源、大小、部位和性质选择咽旁间隙肿瘤的手术入路.对于比较大的良性实体或低度恶性肿瘤以及恶性肿瘤,以颈外入路和颈颌入路为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单侧扁桃体肿大与非霍奇金淋巴瘤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探讨单侧扁桃体肿大患者中恶性淋巴瘤的发生及临床特征 ,以利早期发现并综合治疗。方法 :对 10 0例单侧扁桃体肿大患者行单侧扁桃体切除术 ,对其中 10例证实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NHL)者行全身联合化疗 ,8例术后放疗。结果 :10例NHL 5年生存率为 6 0 %。结论 :短期内有进行性扁桃体单侧肿大、扁桃体外观可疑者 ,需行以活检为目的的扁桃体切除术 ;有上呼吸道症状及全身系统症状如发热、畏寒、盗汗 ,颈部、腋下、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及肝脾肿大等都是扁桃体恶性淋巴瘤的主要临床特征 ;药物治疗不敏感时应考虑恶性淋巴瘤的可能  相似文献   
6.
2001年8月~2009年4月我科在鼻内镜下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35例,根据患者不同情况分别采用鼻内镜下不同的手术径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鼻内镜下上颌窦内内翻性乳头状瘤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分析各自的优势与不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01~2010-12间,接受手术Krouse分期为III期的15例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病例。比较鼻内镜下上颌窦内侧壁切除术和下鼻道开窗联合进路术的术后复发率。结果两组术后复发率的比较如下:鼻内镜下,上颌窦内侧壁切除术为14.3%(1/7),下鼻道开窗联合进路术12.5%(1/8)。两种手术径路术后复发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者效果相差不大,倾向于下鼻道开窗联合进路术处理上颌窦内翻性乳头状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上鼓室切开结合外耳道和鼓室成形术治疗主要局限于上鼓室胆脂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上鼓室进路治疗31例病灶主要限于上鼓室的胆脂瘤患者,并于清除病灶后,用耳屏或耳甲腔软骨/软骨膜行外耳道成形和鼓室成形术,重建上鼓室外侧壁和恢复传音结构。结果:经上鼓室外侧壁重建和鼓室成形术后,除2耳鼓室硬化者外,余听力都有提高或保持正常状态,仅有1例出现鼓膜穿孔,31例均未发现囊袋状内陷或胆脂瘤再发。结论:上鼓室切开进路,I期用软骨/软骨膜行外耳道成形和鼓室成形术,较好地恢复了外耳道及中耳结构形态和功能,对治疗局限于上鼓室的胆脂瘤和防止复发的效果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检查在喉癌及喉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诊断的价值。方法对24例行颈部淋巴结清扫的喉癌及喉咽癌患者的螺旋CT检查做回顾性分析,并与术后病理进行对照。结果 24例喉癌及喉咽癌中,12例有淋巴结转移,另12例未见异常。应用螺旋CT术前检查发现,淋巴结转移并为病理所证实的共10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2例,其灵敏度为83.3%,特异度91.7%,准确度为87.5%。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在诊断喉癌及喉咽癌颈部淋巴结转移中,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肿瘤休眠中断引起的转移复发是肿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肿瘤休眠是肿瘤细胞在宿主体内持续存在又没有明显生长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的打破最终引起肿瘤转移复发。肿瘤休眠使得在无法根除肿瘤细胞的情况下,允许通过诱导其休眠防止肿瘤复发或通过靶定存活机制、耐药机制来诱导残留休眠细胞死亡;休眠标志物的发现还有助于判断预后。因此肿瘤休眠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目前肿瘤休眠疗法在临床抗癌治疗中已获得明显的进展。中医药在肿瘤患者术后或放化疗后的无病阶段使用极为普遍,中医药有可能通过诱导或维持肿瘤休眠状态,从而防止肿瘤复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