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3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程友  黄金中  李景红  杜江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0):3992-3994,i003
目的:观察冻存复苏过程对人鼻中隔软骨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鼻中隔软骨细胞,对冻存1周组、1个月组、3个月组和新鲜制备组的软骨细胞进行倒置相差显微镜动态观察、甲苯胺蓝异染和Ⅱ型胶原的免疫组化染色,并测定”S-Na2SO4掺入量以观察对软骨细胞蛋白多糖合成量的影响,在细胞表型和功能方面进行比较。结果:各组间软骨细胞的生长过程、特殊染色无明显差别,蛋白多糖合成量(^35S-Na2SO4掺入量)测定值为(3.2&;#177;0.24)&;#215;10^3dpm/ug DNA,统计分析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F=0.6,P&;gt;0.05)。各组间细胞存活率差异没有显著性意义(F=2.1.P&;gt;0.05)。结论:冻存复苏的人鼻中隔软骨细胞保持了其生物特性,且冻存时间长短对冻存的软骨细胞存活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l,TGF—β1)和胰岛素对人鼻中隔软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鼻中隔软骨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代谢和^35S-Na2SO4掺入的检测比较不同浓度TGF-β1和胰岛素对人鼻中隔软骨细胞的增殖以及软骨基质蛋白多糖合成的影响,观察TGF-β1和胰岛素对软骨细胞表型的影响。结果 在15%血清的培养条件下,TGF-β1和胰岛素均能显著促进软骨细胞增殖,且在各自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呈量效关系,联合作用效果累加;TGF—β1、TGF—β1和胰岛素联合作用促使软骨基质蛋白多糖的合成量明显提高;TGF-β1使传代软骨细胞去分化提前。结论 一定浓度的TGF—β1、胰岛素和TGF-β1 胰岛素对体外培养的人鼻中隔软骨细胞具有显著的促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beta 1,TGF-β1)和胰岛素对人鼻中隔软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鼻中隔软骨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代谢和35S-Na2SO4掺入的检测比较不同浓度TGF-β1和胰岛素对人鼻中隔软骨细胞的增殖以及软骨基质蛋白多糖合成的影响,观察TGF-β1和胰岛素对软骨细胞表型的影响。结果在15%血清的培养条件下,TGF-β1和胰岛素均能显著促进软骨细胞增殖,且在各自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呈量效关系,联合作用效果累加;TGF-β1、TGF-β1和胰岛素联合作用促使软骨基质蛋白多糖的合成量明显提高;TGF-β1使传代软骨细胞去分化提前。结论一定浓度的TGF-β1、胰岛素和TGF-β1 胰岛素对体外培养的人鼻中隔软骨细胞具有显著的促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4.
甲壳胺无纺布的降解性及生物相容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甲壳胺无纺布在体外、体内降解性能和规律及其生物相容性。方法将甲壳胺无纺布称重后分组置于1%溶菌酶和0.1%溶菌酶溶液中,37℃恒温震荡水浴,按时间顺序取出,80℃烘干4h后称重,观察其体外降解速度,将其植入兔皮下,分别于2、4、8、12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和HE染色光镜检查。结果体外在1%溶菌酶溶液中1周平均降解5.52%,2周降解9.36%。体内植入大体观察及组织形态学检查显示其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结论甲壳胺无纺布具有良好的可降解性和生物相容性,可作为理想的组织工程细胞支架。  相似文献   
5.
目的:利用聚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强度大和甲壳胺无纺布可塑性好的特点,制作出一种力学性能良好及空隙均匀的新型聚合物支架。方法:实验于2004-05/12在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全军儿科中心实验室和中山大学高分子研究所进行。将2倍甲壳胺无纺布质量的聚丙交酯-乙交酯共聚物溶解于氯仿中,聚合物浓度为20g/L,将甲壳胺无纺布反复浸泡其中、烘干,直至均匀交联。去除氯仿细胞毒后,所制作的支架,测定其力学性能及孔隙率。结果:①新型聚合物支架抗压缩强度为1.4~2.0MPa,弯曲强度达16.3MPa,剪切强度为48MPa。②新型聚合物支架孔隙率达到82%~86%,孔径在100~300μm之间。结论:使用此法制作的组织工程支架,强度和可塑性较好,三维结构稳定,各项参数可控制,可以制作较大型体积的支架。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人自体血清和胎牛血清对人鼻中隔软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8/2005-03在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全军儿科中心实验室完成。①全血标本取自健康鼻中隔偏曲手术患者,男2例(分别为27岁和32岁),女1例(35岁),经患者知情同意。②自体血清的制备:抽取患者全血40mL,室温静置1h后,离心(1000r/min,30min)后取上清约20mL。③取手术患者的鼻中隔软骨分离软骨细胞进行原代培养,设人自体血清组和胎牛血清组,分别加含体积分数为0.1的自体血清和胎牛血清的1640培养基,并进行传代培养。④取第3代软骨细胞接种于培养板上培养,设人自体血清组、胎牛血清组和对照组(无血清培养),分别于培养后的第1,2,3,4,5,6天行四甲基偶氮唑盐检测。⑤取第2,3,4,5,6代软骨细胞接种于养板上培养,设人自体血清组、胎牛血清组和对照组,行软骨基质蛋白多糖含量(35S-Na2SO4掺入量)测定。⑥取第2代软骨细胞,分别将人自体血清组和胎牛血清组的细胞接种于两个25mL的培养瓶中培养至细胞传代老化,观察细胞表型。结果:①在体积分数为0.1的血清浓度下,人自体血清和胎牛血清对人鼻中隔软骨细胞增殖作用差异不明显(P>0.05)。②人鼻中隔软骨细胞蛋白多糖合成量的比较显示两种血清对第2,3,4,5代软骨细胞软骨基质蛋白多糖的合成作用差异不明显(P>0.05),但在第6代,人自体血清组软骨细胞蛋白多糖合成量明显高于胎牛血清组(P<0.01)。③胎牛血清人鼻中隔软骨细胞到第6代几乎所有细胞变为梭形,人自体血清培养的软骨细胞到第7代以后才绝大部分变为梭形细胞,初步证实了人自体血清在维持鼻中隔软骨细胞表型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结论:人自体血清能够有效地促进软骨细胞增殖和蛋白多糖合成同时维持细胞表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加入转化生长因子 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beta 1,TGF β1)的同种异体软骨细胞 /高孔隙率聚乳酸 (poly DL lactide,PDLLA)支架复合物修复兔耳廓软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18只大白兔随机分为同种异体软骨细胞 /PDLLA复合物加TGF β1组 (复合物组 )、同种异体软骨细胞 /PDLLA复合物组 (复合物对照组 )和不用任何修复材料的空白对照组 ,每组 6只。分别于 4、12、18周取材 ,行HE和甲苯胺蓝染色 ,观察各组兔耳廓软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 术后 18周 ,TGF β1复合物组修复软骨缺损的效果无论从大体标本观察或是病理组织学检查都比复合物对照组的修复效果好 ,空白对照组为纤维组织修复。结论 同种异体软骨细胞 /PDLLA复合物移植可形成组织工程化软骨修复兔耳廓软骨缺损 ,TGF β1可提高同种异体软骨细胞 /PDLLA复合物移植修复兔耳廓软骨缺损的质量。  相似文献   
8.
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来源的最新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耳、鼻、喉和气管主要由软骨构成,软骨组织工程技术的进展为这些器官的修复开辟了新的途径。软骨细胞是软骨组织工程修复重建的原动力。在体外培养过程中,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多,软骨细胞容易失去表型,丧失形成软骨的能力。组织工程软骨形成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必须获得大量的有功能和活力的种子细胞,因此寻求广泛的种子细胞来源是软骨组织工程修复首先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理想的软骨种子细胞必须具备取材方便、体外有较强的繁殖和定向分化能力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同种异体软骨细胞修复耳廓缺损的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兔同种异体软骨细胞和自行制备生物材料高孔隙率聚乳酸(poly—DL-lactide,PDLLA)支架复合物修复兔耳廓软骨缺损的可行性。方法 18只大白兔分为软骨细胞/PDLLA复合物移植组、单纯PDLLA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将体外培养的兔同种异体软骨细胞和自行制备的PDLLA支架形成复合物,修复兔耳廓软骨缺损。分别于植入后6周、12周、18周取材,HE和甲苯胺蓝染色了解兔耳廓缺损修复情况。结果术后18周,软骨细胞/PDLLA复合物移植组软骨缺损区为软骨组织修复,新生软骨与正常软骨问连接好,单纯PDLLA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为纤维软骨或纤维组织修复。结论同种异体软骨细胞/自制PDLLA复合物移植可较好地修复兔耳廓软骨缺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并分析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患者使用针对性护理的效果。方法:收集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患者共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联合针对性护理,将两组3日内高热缓解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3日内高热缓解率为95.5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73.33%,X~2=8.459,P=0.004。结论:在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患者的护理过程中,针对性护理能够迅速降低患儿体温,减少对患儿机体的损害,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