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颌窦脊索瘤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患者,男,34岁。因左面颊部隆起伴左上列牙龈出血胀痛1年,于2006年3月8日入我院。患者3年前因左后上磨牙疼痛伴牙龈出血,服药后无缓解,在当地医院拔除左上第2、3磨牙,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类鼻黏膜上皮细胞应答炎性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 1 β(interleukin 1 β ,IL 1 β)和肿瘤坏死因子 (tumornecrosisfactor α ,TNF α) ,合成诱发型一氧化氮合酶 (induciblenitricoxidesynthase ,iNOS)的能力及其机制 ,以及类固醇药物对上皮细胞的影响。方法 将人类鼻黏膜上皮细胞(包括鼻息肉上皮细胞 ,下鼻甲上皮细胞 )进行无血清原代细胞培养 ,分别加入各种不同浓度的炎性刺激因子 (IL 1 β和TNF α)以及地塞米松 ,采用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不同条件下iNOSmRNA的水平。结果 ①不论用IL 1 β或是TNF α刺激 ,iNOSmRNA水平均随浓度的增加 ,时间的延长而增加 ,尤以鼻息肉上皮细胞明显。但当浓度到一定水平后 ,iNOSmRNA水平不再继续升高 ;②用IL 1 β +TNF α共同刺激 ,iNOSmRNA水平要高于单纯用其中的一种 (P <0 .0 1 ) ,同样鼻息肉上皮细胞iNOSmRNA水平要高于下鼻甲上皮细胞 ;③加入地塞米松后 ,被炎性因子诱发的iNOSmRNA升高的水平下降。当地塞米松浓度为 4 0ng/ml以上时 ,iNOSmRNA水平不再继续下降。 结论 ①IL 1 β和TNF α上调人类鼻黏膜上皮细胞合成的iNOSmRNA水平 ,鼻息肉上皮细胞更为活跃。它的机制可能是通过核因子 κB途径 ;②地塞米松降低这种上调作用 ,它的机制可能是通过阻断核  相似文献   
3.
药品是用于防病治病的特殊商品,其质量关系到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药品质量管理就其管理模式而言,是环链式管理模式.从新药研发与生产到经营与使用,每一个环节都是一个质量环,每一个质量环之间又是依次紧密相连的.任何一环出现缺陷,质量链条就会断裂,药品质量就得不到保障[1].医院药品的使用是药品流通的终端,因此,药品质量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部分医院药品储存现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温湿度的控制标准相对照,有较大差距,现对储存与管理中存在的温湿度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4.
缺氧对鼻息肉上皮细胞表达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通过上皮细胞对缺氧和炎性因子刺激的主动应答作用 ,探讨上皮细胞和缺氧对鼻息肉早期形成的影响。方法 将鼻息肉及下鼻甲的上皮细胞分别在常氧和缺氧状态下 ,以及不同炎性因子刺激条件下进行无血清原代上皮细胞的培养 ,采用原位杂交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enzyme linkedimmunosorbentassay ,ELISA)的方法 ,用促红细胞生成素 (erythropoietin ,EPO)为缺氧标志 ,检测上皮细胞分泌合成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 ,VEGF)的线粒体RNA(mitochondriaRNA ,mRNA)和蛋白质水平的变化。结果 ①缺氧条件下 ,EPO在来自于鼻息肉和下鼻甲的上皮细胞中明显表达 ,且两者无明显差异 ,表明EPO可作为组织缺氧标志 ;②上皮细胞合成的VEGFmRNA的能力在各种刺激下增加 ,而以缺氧条件下增加最为明显 (P <0 0 0 1) ,其中鼻息肉的合成能力要强于下鼻甲 (P <0 0 1) ;③VEGF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在不同的炎性因子以及缺氧刺激下表达增加 (P <0 0 1) ,且随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其中以缺氧刺激下升高最为明显 (P <0 0 0 1)。鼻息肉的表达明显高于下鼻甲 (P <0 0 1)。结论 上皮细胞在缺氧时可主动合成VEGF。而这种中鼻道黏膜缺氧诱导的VEGF的产生和分泌是鼻息肉早期形成的重要机制。这也可能是鼻息  相似文献   
5.
实验性变应性鼻炎最轻持续炎性反应对豚鼠鼻黏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豚鼠实验性变应性鼻炎最轻持续炎性反应(minimal persistent inflammation,MPI)模型,观察长期处于MPI状态下鼻黏膜的改变,初步探讨这一过程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9,MMP-9)表达的变化.方法 健康雄性Hartley系豚鼠30只,随机分为MPI模型组和对照组,每组15只.首先以含卵清蛋白(ovoalbumin,OVA)和氢氧化铝凝胶的生理盐水混合液行基础致敏和强化致敏,再以低浓度OVA长期鼻腔激发,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MPI模型.通过阿辛蓝-过碘酸-希夫(alcian blue-periodic acid-Schiff,AB-PAS)染色和Masson三色胶原染色(Masson's triehrome,MT),分别检测鼻黏膜上皮内杯状细胞的数量以及基底膜内胶原的含量;采用双霞免疫荧光法标记TGF-β1和MMP-9,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两种因子在鼻黏膜内的分布及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MPI模型组豚鼠鼻黏膜内杯状细胞数量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3.720,P<0.05);基底膜明显增厚,胶原含量增多(t=4.542,P<0.05).对照组豚鼠鼻黏膜内,TGF-β1几乎没有表达,MMP-9只在纤毛上皮细胞内有轻微的表达.MPI模型组豚鼠鼻黏膜内,两种因子均有表达.TGF-β1主要表达于黏膜上皮细胞及固有层内浸润的炎细胞胞质和细胞外基质;MMP-9主要表达于黏膜上皮细胞及固有层内浸润的炎细胞胞质中,其在黏膜上皮细胞内的表达强度高于对照组(t=25.218,P<0.05).结论 长期处于变应性鼻炎MPI状态下,豚鼠鼻黏膜内出现了具有组织重塑特征的改变,TGF-β1和MMP-9可能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RT-PCR检测原代培养的人鼻黏膜上皮细胞中IL-12、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以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3(MCP-3)mRNA的表达。方法:获取人鼻黏膜组织,原代培养人鼻黏膜上皮细胞。设计IL-12 p35亚基、IL-12 p40亚基I、CAM-1以及MCP-3的引物,参照物采用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目标扩增片段938 bp。半定量RT-PCR检测其mRNA在鼻黏膜上皮细胞的表达。结果:×400光镜下观察结果显示原代培养的鼻黏膜上皮细胞形状呈圆形或不规则形,饱满贴壁。RT-PCR结果通过1%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鼻黏膜上皮细胞有IL-12 p35I、CAM-1以及MCP-3 mRNA的表达,但无IL-12 p40亚基的表达。结论:人鼻黏膜上皮细胞中有IL-12 p35、ICAM-1以及MCP-3的mRNA表达,但无IL-12p40亚基的表达。人鼻黏膜上皮细胞不能合成完整有活性的IL-12。  相似文献   
7.
目的:明确单核细胞趋化蛋白-3(MCP-3)在喉鳞状细胞癌及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及分布,并探讨其在喉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MCP-3在喉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结果:RT-PCR检测表明,MCP-3 mRNA在喉癌及喉正常组织内均有表达,MCP-3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表达明显增多(P<0.05),并且在喉癌组织Ⅰ~Ⅱ期与Ⅲ~Ⅳ期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发现,喉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内均有MCP-3表达,MCP-3的表达位置在相对分子质量11 000;喉癌组织中MCP-3的表达明显较癌旁正常组织的表达增多(P<0.01),并且在喉癌组织Ⅰ~Ⅱ期与Ⅲ~Ⅳ期表达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发现:MCP-3阳性表达为黄色,主要分布在肿瘤细胞细胞质内,在喉正常的腺上皮组织中也可检测到阳性表达.结论:MCP-3可能与喉癌的发病机制有关,可能与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趋化和激活有关,肿瘤内的炎性微环境对肿瘤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B(staphylococcus aureus enterotoxin B,SEB)对原代培养的人鼻黏膜上皮细胞释放促炎因子和(或)趋化因子的作用。方法将无血清原代培养的人鼻息肉及下鼻甲上皮细胞分别在SEB1、10、100ns/ml,白细胞介素(intedeukin,IL)1β 20ng/ml及SEB 10ng/ml+地塞米松13ng/ml等不同条件下孵育,12、24和48h后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鼻黏膜上皮细胞分泌的IL-5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yte macrophagc colony stimulating factor,GM-CSF)在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①SEB刺激鼻黏膜上皮时,IL-5和GM—CSF mRNA表达增加,在一定范围内呈现时间和剂量依赖性,以10ng/ml、24h时最明显(P〈0.05),且鼻息肉组的表达高于下鼻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IL-1β 20ng/ml组IL-5和GM-CSF mRNA表达增加不及SEB 10ng/ml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③SEB 10ng/ml+地塞米松13ng/ml组的IL-5和GM-CSF mRNA表达强度较SEB 10ng/ml组弱,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SEB对原代培养的人鼻黏膜上皮细胞具有促炎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明确水通道蛋白1(AQP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并探讨其在喉癌发病中可能的作用机制及意义。方法:取喉癌组织20例及癌旁正常组织15例,应用RT-PCR,Western blot,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AQP1蛋白在喉癌和正常对照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结果:AQP1表达于正常喉黏膜固有层的血管内皮细胞及喉黏膜腺体上。在喉癌组中主要表达于肿瘤的血管内皮细胞,在肿瘤上皮细胞和癌巢中亦有表达。喉癌中AQP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较癌旁正常组织增多,二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QP1在喉癌组织中表达增高,在癌旁正常组织中较低,提示AQP1在喉癌发病中的重要作用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改良标准面移位进路术治疗颅中窝底前外侧良性肿瘤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对10例原发于翼腭窝、鼻咽部并向颅中窝海绵窦旁、颞下窝或翼颌间隙呈扩张性生长的较大良性肿瘤行单纯改良标准面移位进路和颅面联合进路2种术式切除,术中对面部切口、上颌骨拆卸、复位、固定、窦内黏膜取舍及鼻腔外侧壁保留等做了部分改进。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年2个月,成功9例,死亡1例,无出血、感染和移位骨坏死脱出等并发症。结论:采用改良标准面移位进路术治疗颅中窝底前外侧良性肿瘤,手术安全,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