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单侧声带麻痹(VCP)可导致不同程度的声嘶和吞咽困难,为消除症状,并纠正麻痹声带内收功能不良所致声门裂隙。与目前广泛应用的声带注射或甲状软骨成形术等静态治疗相比,麻痹声带的再活动术更符合生理。由于神经-神经吻合术或神经肌蒂移植术等动态治疗尚未能广泛用于临床,本文介绍一种通过环甲肌(CT)的电起搏刺激麻痹声带再活动的新技术。作者检查了萎缩肌肉对电刺激的反应性以及狗在失神经支配15个月后对电起搏反应中肌收缩的效能。实验:①分别用压榨、重复缝扎和切断3cm神经的方法损伤喉返神经。在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 ,研究生教育已经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为了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 ,我国研究生招收规模正在逐步扩大。如何充分利用现有师资条件在研究生数量增长的同时保证培养质量已成为摆在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本文尝试就所在学科培养临床医学研究生的一些具体方法进行探讨。1 追踪学科发展主线1 1 易于明确研究方向。任何学科都有前沿、热点领域 ,都有影响整个学科的一条或几条主线。研究生教育所培养的目标是本学科的高层次人才 ,因此 ,必须密切追踪最前沿动态。我们在研究生进院之际 ,就与其进行深入广泛…  相似文献   
3.
乙状窦后进路内窥镜手术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为乙状窦后进路相关内窥镜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测量30例干颅骨表面标志位置关系,准确定位乙状窦后进路骨窗;利用10具甲醛固定成年头标本模拟内窥镜下乙状窦后进路,验证其可行性。结果:(1)以星点至乳突点连线中点为中心作直径2.0cm的骨窗适于暴露桥脑小脑角区结构;(2)内镜下乙状窦后进路可在尽量减少压迫小脑的情况下充分暴露桥脑小脑角区神经、血管等重要结构。结论:精确定位乙状窦后进路骨窗能够最大限度减少牵托小脑,对临床开展锁孔手术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切除侧颅底肿瘤的最佳入路.方法:44例患者中,采用下颌外旋入路17例,耳后C形切口入路16例,上颌外旋入路7例,颞额入路4例.结果:25例良性肿瘤术后无复发;19例恶性肿瘤中,术后生存不足1年2例,1年以上4例,2年以上7例,3年以上6例.结论:下颌外旋入路适用于切除咽旁间隙、颞下窝、鼻咽部、口咽部、蝶骨、斜坡及上颈椎肿瘤;耳后C形切口入路适用于切除颞骨肿瘤.  相似文献   
5.
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与其他部位的骨筋膜室综合征一样,都是由于骨筋膜室内的压力增高导致肌肉与神经发生进行性缺血坏死的病理状态.足部的骨筋膜室小,骨折损伤处的严重出血导致骨筋膜室内的组织压进行性增高,进而微循环破坏而产生严重后果.治疗应当以迅速减压为第一要务.笔者自2006年6月~2011年12月采用改良手术减压加药物综合治疗足部骨筋膜室综合征15例,均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颞下窝A型入路进行改进,并对其切除颈静脉球瘤(glomus jugulare tumor, GJT)的临床效果进行总结。  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4年5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行肿瘤切除术的GJT患者。手术方式以颞下窝A型入路为基础,并在面神经前移、乙状窦处理方式方面予以改进。术后6 h复查CT评估有无出血灶,术后2周复查MRI明确有无肿瘤残留。对患者定期随访,术后1年复查MRI了解有无复发征象并评估面神经功能。  结果  共纳入39例行改进的颞下窝A型入路肿瘤切除术GJT患者。其中术前面神经功能House-Brackmann(HB)分级Ⅰ、Ⅱ、Ⅲ、Ⅳ、Ⅴ、Ⅵ级分别为12例、6例、8例、9例、3例、1例。3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死亡、偏瘫、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脑脊液漏,经脑脊液引流等保守治疗后症状消失。术后6 h颅脑CT检查均未发现颅内出血;术后2周MRI检查示37例(94.9%)患者肿瘤病灶完整切除,2例(5.1%)患者为近全切除。术后1年,面神经功能HB分级Ⅰ、Ⅱ、Ⅲ、Ⅳ、Ⅴ、Ⅵ级分别为8例、16例、9例、4例、2例、0例,面神经功能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1年,1例患者肿瘤复发,予以补充放疗,随访过程中肿瘤无显著增大。  结论  改进的颞下窝A型入路GJT切除术不仅可保留经典颞下窝A型入路的优势,且通过改变面神经前移方式有助于保全面神经功能、通过压闭而非结扎乙状窦减少脑损伤及脑脊液漏的发生,提高了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首届中国颅底外科多学科医师论坛于2009年7月10~12日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医师协会主办,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大学口腔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中国人民解  相似文献   
8.
随着耳外科技术的发展以及生物医学工程领域的进步,人工听觉技术的研发取得了巨大成果。人工耳蜗植入(cochlear implant,CI)的发展日趋完善,听觉脑干植入技术(auditory brainstem implant,ABI)是该领域的又一重大突破,是目前国外听觉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9.
听神经瘤是桥脑小脑区最常见肿瘤,是目前耳外科研究的重点.听神经瘤治疗方案主要包括随诊观察、放射治疗和中颅窝入路、乙状窦后入路和经迷路入路等手术治疗方式.如何针对性选择合适治疗方案达到个体化治疗的日的是听神经瘤研究的热点.本文就听神经瘤治疗现状,各种治疗方案的适应证及优、缺点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0.
分泌性中耳炎(OME)是引起儿童听力下降常见病因之一。许多学说曾被用以解释鼓室持续渗出,但目前尚无定论。作者设想持续的细菌抗原可能引起中性粒细胞(PMN)脱颗粒,导致中耳长期炎症。选用二种PMN粒蛋白-乳铁蛋白(Lf)和37型阳离子蛋白(CAP37)作为脱颗粒现象和局部炎症的标记,以观察OME中细菌抗原与PMN脱颗粒蛋白浓度的关系。作者选择了从3个月到8岁的27例(47耳)鼓室渗液患儿进行研究。有4耳(9%)培养出了病原菌:肺炎链球菌(S菌)和流感嗜血杆菌(H菌)各半。与此相反,分别有10耳(21%)和12耳(26%)检出S菌抗原和H菌抗原,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