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通过去伪影前、后CT各组织的CT值和剂量比较,探讨金属伪影消减(metal artifact reduction,MAR)算法对头颈部钛板植入术后放疗计划的剂量影响。方法 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19年10月—2020年3月收治的头颈部肿瘤患者20例,均为术中植入钛板进行下颌骨重建患者。在模拟定位阶段,分别获取常规CT图像和MAR算法后的去伪影CT图像。使用自动勾画软件对基于MAR算法的CT图像进行危及器官勾画,而后将勾画复制到常规CT图像上,分别统计各危及器官的CT值。以颈2椎体前缘作为计划中心点,设置2个40 cm×40 cm的对穿照射野并计算剂量。采用SPSS 21.0软件包对结果行配对t检验。结果 在各组织的平均CT值方面,相比常规CT图像,基于MAR算法的去伪影CT图像的各组织平均CT值发生明显变化,变化范围为5.04%~127.19%,平均变化率为26.29%。除喉部、左右腮腺、咽扁桃体、垂体和甲状腺外,去伪影前、后各组织的平均CT值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剂量研究结果显示,两组CT各组织的平均剂量除口腔外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MAR算法可以有效降低CT图像的伪影,但也改变了无伪影区域的CT值,对剂量造成一定影响,可以将其作为靶区勾画的参照,但不可将去伪影CT图像用于剂量计算。  相似文献   
2.
内听道先天性异常在颞骨先天性畸形中占12%[1],临床上较为少见.但由于内听道内解剖细小、复杂,含面神经、前庭蜗神经等重要组织结构,蜗神经异常可致严重听力损失,极大地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因此,认识内听道的先天性异常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于拟行人工耳蜗植入的患者,了解蜗神经等发育情况及预测手术时可能出现的意外是术前必须解决的问题.影像学检查是评价内听道解剖形态最直观的方法,CT和MRI对观察内听道骨性结构及神经发育情况各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88例眼眶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疗效、生存预后和不良反应。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88例于2011年01月至2019年06月在我院就诊的眼眶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88例眼眶肿瘤病灶经手术切除或病理活检后,接受放疗或同期放化疗,通过观察随访患者的生存数据及治疗相关不良反应,评价局部控制率和疗效,计算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率、局部无进展生存(localregional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LPFS)率和远处无进展生存(distant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DPFS)率。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39.8个月(范围14~111个月),88例患者眼肿瘤的局部控制率为100.0%,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率为83.0%,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率为17.0%。平均OS为93.8个月,5年OS、LPFS和DPFS率分别为80.5%、80.1%和81.8%。辐射相关早晚期不良反应均为1-2级,患者可耐受,较常见的急性不良反应包括眶周红斑或皮炎(98.9%)和眼眶肿胀感(92.0%)。结论:本回顾性分析显示,眼眶恶性肿瘤经手术联合放疗或同期放化疗的综合治疗后有较为满意的生存数据,患者可耐受相关治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为口腔恶性肿瘤放疗患者个性化定制可分离式3D打印口腔支架,评价其摆位精确度。方法: 选择20例口腔肿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采用可分离式3D打印口腔支架和传统3D打印口腔支架进行固定,通过锥形束CT(CBCT) 获取患者治疗前(首次放疗)、中(第10次放疗)、后(第 20次放疗) X1、Y1、Z1 方向的平移和X2、Y2、Z2方向的旋转摆位误差,以及第三颈椎和下颌支的摆位误差,进行临床摆位误差评估。采用SPSS 23.0 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对照组和试验组在X1、Y1、Z1 方向平均平移误差分别为(0.120±0.083)、(0.180±0.250)、(0.170±0.150)cm和(0.081±0.084)、(0.047±0.059)、(0.046±0.036)cm,在Y1(t=2.4, P<0.05)、Z1(t=3.64, P<0.05)方向上具有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和试验组在X2、Y2、Z2平均旋转摆位误差分别为 1.04°±0.62°、1.26°±1.30°、0.65°±0.55°和0.67°±0.73°、0.54°±0.24°、0.45°±0.37°,在Y2(t=2.53, P<0.05)方向上具有统计学差异; 对照组和试验组在第三颈椎的位移量为(0.130±0.080)和(0.074±0.090)cm,在下颌支中点的位移量为(0.240±0.180)和(0.095±0.065)cm,具有统计学差异(t=2.99, P<0.05)。结论: 可分离式3D打印口腔支架相比传统3D打印口腔支架,能有效提高摆位精度,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鼻咽癌(NPC)是我国东南部地区常见的头颈部肿瘤,传统放化疗手段对晚期患者的疗效有限,特异性免疫治疗是目前临床探索的新方向.肿瘤细胞通过多因素多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监控打击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逃逸机制为恶性肿瘤侵袭、转移、治疗抵抗及复发提供了有利条件.了解NPC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逃逸机制,有助于寻找肿瘤免疫逃逸机制中的有效治疗靶点,开发相关免疫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放疗后可出现肿瘤复发、放疗后纤维化及放射性脑损伤等,常规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对其诊断效果欠佳,功能成像则具有独到优势.本文综述鼻咽癌放疗后常规影像学表现和功能性成像在这方面的应用价值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