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肿瘤位置、最大直径及甲状腺外浸等临床病理特征与甲状腺癌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研究分析初次手术治疗的6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临床及病理资料,运用检验临床病理特征与前上纵隔淋巴结阳性率的相关性。 结果 肿块位置、最大直径、数量、腺体外侵、受累腺叶数及Ⅵ区淋巴结转移等特征,以及患者年龄等相关因素中,只有VI区淋巴结对前上纵隔淋巴结状态有影响;60例患者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10/60(16.67%)。相关因素的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对比:≥55岁vs <55岁(20% vs 16.36%, P<0.05);肿块位于下极 vs 上极 vs 中极(P>0.05);最大直径≥1.5 cm vs 最大直径<1.5 cm(18.18% vs 15.79, P>0.05);单灶 vs 多灶(21.88% vs 10.71%, P>0.05);单叶 vs 多叶(17.5% vs 15%, P>0.05);男性vs女性(20% vs 15.55%, P>0.05); Ⅵ区淋巴结阳性vs 阴性(24.43% vs 3.57%, P<0.05); 结论 总体来说,甲状腺乳头状癌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较低。本研究发现VI区淋巴结状态可能与前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相关,未来仍需大样本前瞻性的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2.
随着甲状腺结节的发病及检出率日益增高,甲状腺结节的分子标记物在鉴别结节的性质,术前诊断及患者预后都有重要作用。本文总结归纳关于相关分子标记物及检测手段在甲状腺结节诊治中的更新进展,结论表明甲状腺结节的单个致病分子的研究较为成熟,多分子联合检测手段可提高诊断精确率,同时提供更加可靠的分子依据,指导手术及术后药物治疗。尽管其还未能替代“金标准-病理诊断”,但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管理和治疗,必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颈部开放入路颌下腺切除会导致术后瘢痕,局部皮肤感觉异常或减退及皮肤粘连等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让患者更多获益,越来越多的颈外入路内镜下颌下腺切除手术应运而生。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于2021年5月14日在国际上首次完成了经腋入路内镜下颌下腺切除术。患者术后康复快,美观效果满意,无并发症发生。患者术后5个月复查,颈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分析两种不同手术途径对颌下腺良性疾病面神经下颌缘支的保护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12月—2018年6月在四川省肿瘤医院初次手术的134例颌下腺良性疾病患者,分别采用不同手术入路进行颌下腺全切术,术式1:颈阔肌下翻瓣显露面神经下颌缘支;术式2:不显露面神经下颌缘支,仅在颌下腺表面分离;术后均随访6个月以上,统计两种不同途径手术的面神经下颌缘支损伤并发症出现的情况,运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 运用术式1的患者中有2例出现暂时性口角歪斜,随访6个月后恢复正常,运用术式2的患者均无口角歪斜症状,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两种手术途径均可有效保护面神经缘支,初学者建议加强颌下腺及面神经局部解剖知识。  相似文献   
5.
下颌骨肿瘤手术切除遗留的硬软复合式缺损的一期精准个体化修复一直以来是行业讨论的热点。计算机辅助设计(computer-aided design,CAD)/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mamufacture,CAM)及 3D打印技术为此类缺损的一期修复重建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该技术使得修复更加精准、个体化,同时最大程度减少了骨皮瓣供区组织的损伤。本研究报道了四川省肿瘤医院收治两名口腔恶性肿瘤患者,分别采用血管化游离腓骨肌皮瓣、血管化游离骼骨肌皮瓣结合CAD/CAM及3D打印技术一期进行肿瘤切除后的硬软组织复合式缺损的一期精准个体化的修复重建,发现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取得满意的修复效果。CAD/CAM技术及3D打印技术结合游离皮瓣应用于肿瘤患者的手术可 产生良好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6.
造成下颌骨病变的病因,包括口腔恶性肿瘤、下颌骨的先天性畸形、放疗后引起的骨质坏死以及头颈颌面部的外伤等。作为颞下颌关节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下颌骨的缺陷通常会导致严重的面部畸形和咀嚼功能障碍,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个体化、精准地修复重建下颌骨的缺损成为头颈外科医生关注的重点。四川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收治1例右侧牙槽骨深面滑膜肉瘤侵犯下颌骨的青年女性患者,运用显微外科技术结合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uter aided manufacture, CAD/CAM)及3D打印,采用游离骼骨肌皮瓣精准的个体化修复重建了下颌骨节段性缺损,术后达到满意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侧颈淋巴结转移与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预后密切相关,而Ⅴ区(颈后三角区)淋巴结转移率及复发率均较低,清扫Ⅴ区后易损伤副神经引起肩部功能障碍。对于有临床证据证实转移至Ⅴ区的PTC患者,有必要进行Ⅴ区淋巴结清扫,而术前评估未能发现Ⅴ区转移的N1b患者手术范围存在争议,Ⅴ区亚分区Ⅴa区和Ⅴb区的颈清扫策略有待后续研究进一步阐明。本综述回顾性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相关文献,探讨及总结了近年来甲状腺乳头状癌Ⅴ区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以及手术治疗策略,以期为临床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黄石  沈朝勇  何天琪  侯楠  王轶 《四川医学》2021,42(12):1189-1193
目的 探讨生命早期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reve, B. breve)干预对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小鼠模型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24只新生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A组(AR组)、B组(阴性对照组)及C组(B. breve干预组),每组8只。C组小鼠从出生后第一天即开始给予口服B. breve干预,每日一次,连续8周。第9周龄开始,使用OVA进行腹腔注射(每周一次,连续2周)及鼻腔滴注(每日一次,连续6周)建立AR模型。A、B组小鼠均给予生理盐水口服干预,A组采用OVA进行腹腔注射及鼻腔滴注建立AR模型,B组小鼠予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及鼻部激发。观察末次鼻部激发后10分钟内小鼠喷嚏及抓鼻次数,采用Luminex及ELISA检测各组血清IL-4 、IL-10、IFN-γ和OVA特异性IgE(OVA-SIgE)水平,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脾细胞悬液中CD4+CD25+Foxp3+ Treg细胞的比例,取鼻腔粘膜HE染色。结果:与AR组比较,B. breve干预可减少小鼠末次鼻部激发后10分钟内喷嚏及抓鼻次数(P<0.001、P<0.001),更好的维持黏膜正常形态,降低血清IL-4、IL-10及OVA-SIgE水平(P 值分别为P=0.03、P<0.001及P<0.001),提高脾细胞悬液中CD4+CD25+Foxp3+ Treg细胞的比例( P<0.001);B. breve组血清IFN-γ水平与AR组无统计学差异(P =0.276)。结论:生命早期B. breve口服干预可以有效抑制小鼠后期AR症状,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h2细胞反应及增强CD4+CD25+Treg细胞功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孤立性纤维性肿瘤(solitary fibrous tumor,SFT)是一种罕见的间质肿瘤,头颈部是SFT发生的第三大常见部位,而位于颅底的复杂沟通性SFT则鲜有报道。我科收治1例颅底沟通性SFT,具有肿瘤解剖位置隐蔽、周围组织解剖结构复杂、与颅内相沟通等特点。在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技术辅...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