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地球科学   10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
2.
安徽省沿江地区网纹红土和下蜀土的形成环境及其年龄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通过对安徽省沿江地区的网纹红土和下蜀土的岩性、地球化学特征、古地磁和热释光测年等综合研究,认为网纹红土形成于山地、丘陵古地理景观和热带-亚热带湿热气候环境中.年龄介于0.45-2.5MaB.P.之间,其底界年龄与我国北方午城黄土的底界基本一致;下蜀土形成于山前垅岗状倾斜平原古地理景观和干旱-半干旱的温带-暖温带气候环境中.年龄介于0.13-0.45MaB.P.之间.与我国北方上离石黄土大体相当,以往与马兰黄土对比并不合适。  相似文献   
3.
赵晓玲  孙健  黄多成  汪灶建 《安徽地质》2017,27(4):297-300,313
地质环境是城市建设与发展的重要基础,阜阳市人口众多,地质资源丰富。本文根据取样测试结果,结合阜阳市区域地质环境特征,分析阜阳市存在的区域地下水位下降、深层地下水位降落漏斗,水土污染和地质灾害等环境地质问题及其成因,旨在为国土规划、开发整治、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防治,以及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服务。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淮北平原第四纪孢粉序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木文根据淮北平原多年来积累的孢粉资料,通过区域地层对比,2.5Ma以来共划分10个孢粉组合,为重建本区古气候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5.
安徽省浅层地热能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安徽省浅层地热能地质背景、气候特征、社会及经济技术因素等开发利用条件及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论述,提出了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浅层地热能资源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安徽淮北平原上新世—全新世岩石地层划分及其年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淮北平原5.0MaB.P.以来的地层名称较多,在各种地质文献中引用比较混乱,组的含义也不清楚。本文根据地层指南的要求,将地层单位厘定为常胜沟组、桃园组、潘集组、茆塘组和蚌埠组。通过古地磁、古生物、地层测年等研究,底界年龄分别为4.5、2.5、1.0、0.25和0.01MaB.P.左右。  相似文献   
7.
安徽省亳州城区地热流体质量与环境影响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循  官煜  黄多成 《安徽地质》2015,(2):141-144
亳州城区蕴藏有一处大型地热田,本文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分别对其地热流体进行质量和环境影响评价。亳州城区地热水温41~52℃,具有人体保健理疗价值,适宜作为理疗热矿水保健洗浴和供暖等开发利用;一般不适宜直接作为饮用水、灌溉用水和渔业用水。  相似文献   
8.
官煜  李晓荣  黄多成 《安徽地质》2003,13(4):285-289
本文主要以阜阳市地面沉降为例,分析并提出了内陆平原地区地面沉降的基本特征、主要危害、形成条件、发展趋势以及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9.
于振江  黄多成 《地层学杂志》1993,17(2):148-153,T002
<正> 安徽淮北平原西部地区上第三系研究程度较差,安徽省燃化局石油勘探处于1974年  相似文献   
10.
淮北平原上第三系划分和孢粉序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正> 安徽省淮北平原在埋深约100—150 m处广泛分布着半成岩和未成岩的以棕红、灰绿色为主的河、湖相沉积物。张可迁(1962)将其归属于早更新世,与苏北的下草湾组对比。于振江(1990)根据孢粉和植物化石等创建了固镇组和辛集组,时代属中新世。最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