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科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
高腾  王立强  王勇  郑斯伦  胡宇 《地球学报》2019,40(6):884-894
西藏革吉县江玛—赛登地区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内近两年发现的成矿潜力较好的地区之一。本文对江玛南铜银矿点的石英闪长玢岩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全岩地球化学和锆石Hf同位素组成研究。利用LA-ICP-MS测得206Pb/238U年龄为(118.6±2.8)Ma(N=13,MSWD=3.8),此年龄可解释为石英闪长玢岩成岩年龄。全岩主量和微量元素分析显示,石英闪长玢岩属于中钾钙碱性准铝质I型花岗岩。岩石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LREE/HREE=9.37~9.76),富集轻稀土元素;δEu值为0.94~0.9, Eu负异常不甚明显。岩石相对富集Rb、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亏损Nb、Ta、Zr、Ti等高场强元素(HFSE),具有岛弧岩浆岩的岩石化学属性。锆石Hf同位素分析结果显示,锆石εHf(t)值为+7.9~+11.2,平均值为+9.5,两阶段模式年龄TDMC=456~675Ma,表现出明显的幔源成岩物质来源特征。通过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Hf同位素及区域综合对比研究,认为江玛南石英闪长玢岩的形成与班公湖—怒江特提斯洋南向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2.
西藏哈姆曲锑(金)矿床位于雅鲁藏布江结合带西缘, 矿体主要赋存于晚白垩世侵入岩中, 糜棱岩化闪长玢岩是其主要的赋矿围岩.矿体受NNE—SSW向断裂控制, 主要呈脉状、层状、透镜状产出.在野外地质调查和分析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的基础上, 对矿床辉锑矿进行了 S、Pb 同位素研究, 探讨了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辉锑矿δ34S值在...  相似文献   
3.
西藏甫勒铜矿位于拉萨地块西段,系与火山热液作用有关的铜矿点.矿化主要发育在前人所认为的林子宗群帕那组凝灰岩中,大量热液白云母与矿石硫化物共生.本文对热液白云母进行了40 Ar-39 Ar年代学测定,获得其坪年龄为77.0±0.8 Ma(MSWD=5.8),等时线年龄为76.1±1.3 Ma(MSWD=4.1),二者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指示其成矿作用发生于晚白垩世.白云母40 Ar-39 Ar年代学测试结果表明,矿区赋矿凝灰岩成岩年龄应早于77 Ma,成岩作用发生于晚白垩世,并非前人所认为的始新世帕那组火山岩.赋矿凝灰岩地球化学组成表明其为钙碱性、准铝质岩石系列;相对富集Rb、Ba、Th、U、K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Zr、Ti等高场强元素,呈现出陆缘弧火山岩属性,与狮泉河地区及林周地区典中组火山岩具有一定相似性.此外,凝灰岩地球化学组成还表现出高Sr,低Y的特征,具备部分埃达克岩的属性.通过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本文认为将甫勒矿区赋矿凝灰岩划归于帕那组火山岩存在问题,该凝灰岩应形成于晚白垩世新特提斯洋板片低角度或平板俯冲过程中板片自身部分熔融.  相似文献   
4.
干热岩是指地下高温但由于低孔隙度和渗透率而缺少流体的岩石(体),储存于干热岩中的热量需要通过人工压裂形成增强地热系统(EGS)才能得以开采,赋存于干热岩中在当前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开采的地热能被称为干热岩型地热资源,它是人类未来的重要替代新能源之一.干热岩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近50年的不断发展,干热岩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美国、日本、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相继投入巨资进行干热岩勘查、评价和开发实验,并且初步形成了商业开发的成功范例.实践表明,干热岩地热资源是深层地热能的一部分,往往与高温水热系统共热源且存在共生关系,但其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较大,应倡导“深层地热能”和“广义EGS”概念,即按照EGS技术着眼深层水热型和干热岩型地热能整体开发.为了克服诱发地震等环境安全问题,干热岩压裂造储技术研发方向正在从“刚性造储”向“柔性造储”发展.近几年来,我国分别在青海、西藏、四川、福建、广东、湖南、黑龙江、海南等高热流区域进行了干热岩地质勘查,并在青海共和、山东利津、广东惠州、四川康定、冀东马头营和琼北等地相继开展了干热岩初步钻探,但仅在青海共和的干热岩勘探与开...  相似文献   
5.
角西矿床是班公湖-怒江成矿带上目前发现的首例石英脉型钨矿床。本文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及黑钨矿微量、稀土元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角西矿床主要发育与中新世花岗岩密切相关的含黑钨矿(±白钨矿)石英脉,矿脉主要受张性裂隙控制,宽度在0. 02~2m之间,"五层楼"分带模式较为明显,蚀变类型主要为云英岩化和角岩化。矿化可以分为氧化物阶段、硫化物阶段和萤石-碳酸岩阶段。与华南同类型矿床相比,角西黑钨矿的稀土元素含量极低(∑REE=0. 560×10~(-6)~1. 186×10~(-6)),具有较为明显的正Eu异常。黑钨矿中相对富集Sc元素(平均31. 15×10~(-6))的特征表明成矿流体富含F-和/或PO_4~(3-)离子。以上研究成果不仅有助于加深该矿床成因的认识,而且为后续矿床勘查提供了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