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科学   10篇
  2016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1.
通过对大兴安岭北段晚侏罗世吉祥峰组中酸性火山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其中存在高Sr低Y型火山岩,即文献上所称的埃达克质岩,笔者认为中酸性火山岩的岩浆起源于下地壳玄武质岩浆,为玄武质岩浆底辟上侵引起地热梯度增加、下地壳中-基性变质火成岩石部分熔融的之混合岩浆,是古太平洋板块向西伯利亚板块斜向俯冲过程中,蒙古-鄂霍次克海槽封闭,陆壳碰撞使地壳加厚,形成兴蒙造山带时所引起的一系列构造岩浆活动。其形成时的构造环境应是在滨太平洋构造域背景下受古亚洲构造域的影响和限制,并非是滨太平洋构造活动带的单一活动所致。早白垩世上库力组酸性火山岩属陆壳重熔型(S型)火山岩,其形成可能与印度-澳大利亚板块朝北偏东方向推挤运移、中国东部岩石圈拉张引起的下地壳拆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
大兴安岭北段根河地区中生代构造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以1∶25万额尔古纳左旗幅区调资料为基础,结合大兴安岭北段区域地质特征,在综合厘定测区主要基底断裂的存在及展布特征时,根据大小构造配套关系,对全区共轭剪节理系统进行了详细的测量和综合研究,将研究区中生代构造应力场划分了三期,即早侏罗世、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构造线方向由NE-NW-NE变化。通过研究再造了测区中生代古构造应力场,重塑了中生代构造发生、发展的力学机制。同时,认为这三期构造应力场的转换是形成各时代地质体的动力学基础,并提出中生代三期构造应力场的形成转换与鄂霍茨克海的扩张、封闭及伊泽纳吉板块的俯冲紧密相关,以及大兴安岭火山岩带就是在这种快速应力转换机制下形成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3.
大兴安岭北段斯木科流纹质碎斑熔岩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兴安岭北段斯木科地区发育一种具有独特结构特征的火山岩石类型——流纹质碎斑熔岩,其具有熔岩和熔结凝灰岩的双重结构.岩石富Si、碱,Na2O/K2O=0.61~0.82,轻稀土富集,Eu亏损强烈,富集Rb、Th,亏损Ba、K,与同期流纹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相同,其区别主要在岩相学上.二者均形成于造山后伸展环境,属于由于岩浆向上运移、定位过程的不同而形成的"同质异相体".  相似文献   
4.
大兴安岭北段塔木兰沟组玄武岩地球化学及构造背景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昱  赵焕力  韩彦东 《地质与资源》2005,14(2):87-91,96
通过对大兴安岭北段塔木兰沟组玄武岩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其形成的大地构造环境的综合研究发现,塔木兰沟组玄武岩具有拉斑玄武岩和碱性玄武岩的双重特征,Na2O-22O;Eu无异常,La/Yb=35.7(平均);富集Ba、Sr、K,亏损Nb.岩浆的形成可能与裂谷作用有关.在这一构造-热事件中,推测该裂谷在上黑龙江地区陆壳减薄最大,呼中地区岩石圈减薄最大,根河地区陆壳、岩石圈减薄均较小.  相似文献   
5.
大兴安岭北段根河地区早白垩世火山杂岩按岩石及其地球化学特征,可划分为3类:第Ⅰ类为流纹质岩石,富Si、碱,低Al、Ti,Na2O/K2O〈1,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δEu=0.27-0.59),富Rb,贫Sr、Ba;第Ⅱ类为粗面英安质岩石,富Al、Ti,Na2O/K2O〉1,具弱的负Eu异常(δEu=0.65-0.95),富Sr、Ba,贫Rb;研究认为第Ⅰ、Ⅱ类岩石产于挤压隆升相伴的拉张至造山后伸展构造环境。第Ⅲ类由安粗岩、歪长粗面岩组成,富Ti、Al,Na2O/K2O≥1.1,Eu无异常(δEu=0.93-1,06),Th/Ta、Ta/Hf值显示大陆板内伸展环境,其形成可能与玄武质岩浆的底侵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
通过1:25万阿荣旗幅地质调查,在阿荣旗孤山镇-东亚东镇一带发现一套酸-中酸碱性火山岩石组合,时代为晚白垩世,将其新建岩石地层单位——孤山镇组。孤山镇组主要分布于大杨树盆地南部,由流纹岩、流纹质火山碎屑岩、粗面岩和英安岩组成,上覆地层为嫩江组,下伏地层为甘河组。岩石高碱(Na2O+K2O=7.83%-10.28%),属酸碱性系列。轻稀元素土富集,δEu=0.39-1.07;Nb、Ta基本无亏损,P、Ti强烈亏损,可能形成于陆内断陷盆地活动结束时期。  相似文献   
7.
赵书跃  郑全波  韩彦东 《地质通报》2016,35(7):1095-1105
依据近年来区域地质调查的成果,漠河逆冲推覆构造中段的典型构造为逆冲叠瓦状断层、紧闭尖棱褶皱、倒转褶皱及反冲断层形成的冲起构造和隔挡式褶皱。这些构造显示指向SSE的变形。结合同位素资料,认为漠河逆冲推覆构造形成的时代为晚侏罗世晚期—早白垩世早期。其形成与中亚蒙古-鄂霍茨克构造带晚期造山时代和动力学背景一致。  相似文献   
8.
依据大兴安岭呼中地区中浅变质岩系构造变形特征,对其划分了5个构造岩片,其经历了两期构造变形作用的改造,早期伸展构造改变了原始地层的基本结构,晚期收缩体制下强烈的推覆挤压又造成了构造岩片的移位和叠置,从而使地层广泛非史密斯化,根据不同岩石组合变形特征,划分了8个构造地层类型,在此基础上,结合建造组合特征,建立了构造地层单位—吉祥沟岩组和大网子岩组,两岩组并称为倭勒根岩群。  相似文献   
9.
黑河市大新屯锑-金矿床位于大兴安岭成矿带东北部,区内构造、岩浆活动频繁.1∶5万水系沉积物Sb、Au、Hg异常强度较高,规模较大,是金及多金属成矿有利部位.为了对区内1∶5万水系沉积物异常进行评价,选定了规模最大的新07Hs-35异常,利用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方法对异常进一步查证.经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后圈定Sb、Au、Hg、Ag、As、W土壤地球化学异常多处,以Sb、Hg、Au异常为主,各元素异常浓集中心吻合较好.因此利用槽探工程对圈定的土壤地球化学异常进行了验证,发现了锑-金矿体,从而确定了大新屯锑-金矿找矿靶区,说明地球化学勘查快速确定找矿靶区是成功的.  相似文献   
10.
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带北段大面积分布有中酸性火山岩,形成时代主要是早白垩世光华期.区内覆盖严重,给岩石地层的划分带来很多困难.文中以中生代早白垩世光华期库西火山构造洼地为例,从火山构造洼地的形成演化及岩浆演化双重角度讨论了其对火山地层层序的控制作用.岩浆作用及火山构造洼地的演化均具有连续性和不可逆性,对火山地层的控制作用表现在岩石化学及地球化学特征的有规律的变化.利用岩石化学反演方法定量模拟了岩浆形成演化过程,以此为依据讨论了火山地层的时空演化.结合火山构造洼地不同演化阶段对特殊火山岩相的控制作用及横向的可对比性,确定了火山地层的层间叠置规律.探索性地建立了大兴安岭北段早白垩世光华期区域性火山地层格架,为大兴安岭地区早白垩世地层对比及岩浆动力学分析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