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科学   9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体素模型的三维显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矿产资源勘探数据的特点,研究了适合地质体信息三维可视化的体绘制模型和空间插值算法。基于IDL软件平台,开发了三维数据可视化软件;该软件能够快速、准确地将地质体的物性特征展示出来。最后,以内蒙古某金属矿床钻孔资料为例,对建立的三维可视化方法技术进行了应用检验,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
三维构造建模是三维地质建模的核心内容,主要揭示地质构造的几何形态和拓扑关系.三维地质建模在许多地质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三维构造建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能解决更加复杂的地质问题,能够更精细地刻画地质构造.从三维构造建模的应用需求入手,回顾了领域现状,系统阐述了三维构造建模的基本要素、地质规则及构造模型表达方法,以促进三维构造建模理论向完善化发展.同时分析了传统三维构造建模流程中的难点,指出了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并对当前常用三维构造建模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剖析,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铀成矿信息挖掘模块研发技术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深入研究了基于GIS软件的铀成矿信息挖掘模块的开发技术,应用混合编程技术实现了GIS技术与铀成矿信息挖掘技术的无缝集成,弥补了GIS软件在铀成矿信息提取功能上的不足.通过具体的开发实例,详细介绍了铀成矿信息挖掘模块的开发过程.实践表明,开发出的软件模块界面友好、功能实用,可快速完成铀成矿信息的提取与综合.  相似文献   
4.
微弱信息提取是当前砂岩型铀矿勘查中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文章介绍了航放弱信息提取的内涵,研究了航放弱信息形成理论,建立了有效的弱信息提取数学模型;基于GIS软件,提出了两种有利于揭示弱信息的数据可视化方法,并实现了弱信息提取模型的GIS平台内运行.在东胜地区,完成了航放弱信息提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应用航放弱信息提取技术可快速缩小砂岩型铀矿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5.
中国中西部前陆盆地大多具有陆内俯冲造山形成的特点,层序地层学在这类前陆盆地中的应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领域。对川北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5条露头剖面和1条测井剖面进行详细沉积相分析和层序地层划分,同时阐述了沉积相迁移规律、层序界面类型、层序发育特征及基准面变化;将川北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TS1,TS2,TS3和TS4)。大竹、开江一带须家河组沉积厚度为400~600m,4个层序发育完整;向北东至万源一带地层变薄至100余m,保存残留不全的须家河组只能归为1个三级层序(TS4)。在露头剖面和测井剖面层序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建立的层序地层格架表明:TS1—TS2以曲流河及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盆地处于稳定坳陷和慢速充填的欠补偿状态,TS3—TS4以冲积扇、辫状河及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盆地处于强烈坳陷和快速充填的过补偿状态。沉积相的时空叠置样式受北部秦岭造山带构造活动的制约作用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本介绍了奇号异值分解的原理.采用混合编程的方式.实现了奇异值分解程序与GIS平台的无缝集成;结合鄂尔多斯盆地某地区铀资源勘查项目.基于GIS平台把磁测数据作为二维实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通过对不同奇异值对应的正交空间基进行组合.在区域场与局部场的分离、砂岩型铀矿弱信息提取及断裂构造识别等应用领域取得了较好的试验效果。  相似文献   
7.
晚三叠世中扬子北缘前陆盆地层序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沉积学和层序地层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中扬子北缘上三叠统4 条实测露头剖面和1 条测井剖面进行了详细的沉积相分析和层序地层划分,同时阐述了沉积相迁移规律、层序界面类型、层序发育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上三叠统可以划分为4 个三级层序(TS1,TS2,TS3 和TS4),进一步归为1 个二级构造层序。荆门—当阳盆地上三叠统沉积厚度约为1 200 m,4 个层序发育完整;向东至汉川、鄂州一带地层变薄不足40 m,向西越过黄陵背斜至秭归、利川一带层厚100~300 m,后两者保存残留不全的上三叠统只能归为1 个三级层序。层序界面类型主要有不整合面、河流冲刷侵蚀作用面和岩性岩相转换面等。在露头剖面和测井剖面层序地层划分的基础上建立的层序地层格架表明,中扬子北缘晚三叠世从TS1-TS2 到TS3-TS4 沉积组构发生了由低能到高能的转变。在构造、古地理背景和气候因素共同控制层序发育样式的背景下,研究区经历了从湖沼体系到冲积体系的转变,体现了晚三叠世中扬子北缘前陆盆地发育早期的沉积特征。  相似文献   
8.
综合利用油田开发区岩心和测井等资料,对黄骅盆地港西开发区一区l断块新近系明化镇组进行沉积微相研究。结果表明,明化镇组为中一高弯度曲流河沉积,沉积微相单元可以细分为主河道、支河道、河间溢岸沉积、废弃河道和泛滥平原等,不同的微相单元在测井曲线上具有较好的电性响应特征。在总结沉积微相发育模式的基础上,认为在高可容纳空间体系阶段,孤立的条带状河道砂体镶嵌在大面积分布的河间及泛滥平原细粒沉积背景当中,河道砂体被泥岩所分隔;而在低可容纳空间体系阶段,多层不同期次的河道砂体发生切割叠置,造成砂体厚度较大,连通性较好。垂向上,河道砂体的不同配置方式体现了A/S比值随时间的旋回性变化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概要地阐述了GPS、RS、GIS在铀资源勘查评价中发挥的作用;从3S本质出发,分析了铀资源评价中3S技术的集成方式、关键技术及具体应用方向。最后介绍了砂岩型铀矿综合评价中3S技术的应用流程与方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