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科学   2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南沙海区NS90-103柱样为例,利用各种古生产力指标物,如有机碳含量,有孔虫壳和有孔虫碳同位素,重建了200000a以来古生产力变化,并对结果予以讨论。  相似文献   
2.
南海南部大陆架的残留沉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南海南部大陆架的残留沉积物的粒度、石英砂表面结构特征、生物分布等,并指出残留沉积普遍遭受改造。按其早期的形成环境差异和改造作用不同,划分出加里曼丹-巴拉望残留沉积区和亚南巴斯-纳土纳残留沉积区。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南海4个岩心的74个样品进行Q型因子分析,求得4个浮游有孔虫组合:亚热带-热带组合,温凉组合,热带易溶组合和亚热带组合。亚热带-热带组合为优势组合,它的发育状况反映了晚第四纪西太平洋热带海水对南海的影响程度,其因子载荷作为古海流特征的参数。温凉组合的发育与南海存在冷涡有关。利用转换函数FP-12E计算了南海南部表层古水温,冰期与间冰期的表层水温平均变化冬季为4.7℃和2.9℃,夏季为3.0℃和2.1℃,季节性温差冰期最大可达8.6℃,间冰期最大可达5.0℃,均比太平洋同一纬度海区的大。冬季表层古水温波动比夏季的大。全新世的表层水温呈上升趋势,但在NS86-43柱中有一变冷现象,这可能和the younger Younger Dryas有关。  相似文献   
4.
对西南极西北海域乔治王岛和纳尔逊岛之间长城湾浅水海区柱长83cm的沉积柱样NG93-1进行了矿物学、Sr、Pb、O、C等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揭示了沉积物以陆源碎屑物为主,证实南设德兰群岛火山岩是该海区沉积物的重要控制源。O、C同位素记录了早全新世以来两次冰期,一次高温的气候变动信息,并指出Sr、Pb同位素组成的剖面变化具有气候演变的示踪意义。  相似文献   
5.
南海东北部沉积环境和沉积演化模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本区沉积环境特征,划分为4个沉积相,阐明了各相带的特征标志及其相互关系。并从海底地形地貌、沉积物的特征、分布和沉积相以及韩江三角洲沉积过程,结合珠江三角洲发育阶段的对比,初步认为南海东北部的沉积物是多次海退和海进作用形成的,其沉积演化模式似可分为3个沉积旋回的6个阶段。  相似文献   
6.
NP93-2柱样采自南极普里兹湾陆架区域,具有明显的冰海沉积作用特征,受冰川和海洋共同作用。粒度参数、矿物组成、微体古生物和地球化学等资料揭示了该区12937a以来的沉积作用特征和沉积环境与气候变动的信息。大约在10ka,气候波动突然明显回暖,冰筏源碎屑物质增加,晚期还有一个短暂气候波动。  相似文献   
7.
EnvironmentalmagneticmeasurementsofmarinesedimentsfromAntarctica:implicationstopaleoclimatechangesduringthepast15kaHouHongmi...  相似文献   
8.
作者研究了南海东北部表层沉积物的特征、分布及其演变等,根据海底沉积环境大陆架、大陆坡和南海北部海盆(本区深海盆)中的地貌特征、沉积类型、矿物组合、地球化学  相似文献   
9.
南海表层沉积类型与沉积作用若干特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根据底质的粒度分析结果,编制了南海表层沉积类型图,把南海的表层沉积划分为12种主要的类型,它们的展布与水深线的走势大体一致。大陆架表层沉积物主要由现代沉积,再造沉积,残留沉积和少量残余沉积组成,半沉海一深海沉积中生物碎屑的组成和含量往往成为确定沉积类型的重要因素,受碳酸盐溶解作用的影响,随着水深增大,钙质与硅质生物碎屑含量呈相互消长的关系,沉积类型因而不同。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南沙群岛海区94-10柱样浮游有孔虫碳氧同位素组成、粒度组成及全岩样14C测年的研究,发现南沙群岛海区在末次冰期结束后的转暖过程中发生了两次明显的气候回返事件,即事件Ⅰ(约12—11kaBP)和事件Ⅱ(约10—8kaBP),其中事件Ⅰ可能为新仙女木事件;在末次冰期结束后的气候转暖过程中,东亚古季风演化具有不稳定性和突发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