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科学   2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1991~2000年各月西宁等站的降水和气温预报进行了评分,并根据它们的评分结果,选取了最优子集回归、高次多项式、均生函数等7种预报方法作为集成预报的预报因子。通过降水试报得出,一元回归集成、权重集成、最优子集集成的趋势评分均超过了82%,降水预报集成后的趋势评分比单个预报方法的平均评分至少提高了15~2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2007年度气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基本气候概况2007年度(2007年1~12月)青海省基本气候特点为:全省气温明显偏高,居历年同期第3位;降水偏多,居历年同期第3位;日照偏少,居历年同期倒数第3位。冬、春季局部地区发生雪灾和初春寒潮,1月上中旬北部地区出现低温天气,2月、3月、5月和春季出现了异常高温天气,4月~5月上旬、6月上旬部分地区出现的干旱,夏、秋季洪涝、冰雹、雷击等气象灾害以及强降水引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气象灾害,秋季连阴雨等。本年度天气气候条件对农牧业的影响有利有弊;对水资源的影响较为有利,黄河上游流域降水量偏多使得黄河上游流量由枯转丰。1.1气温2007年各地年平均气温在-4.7℃(五道梁)~9.4℃(循化)之间(图1a),较历年同期偏高0.5~2.1℃(图1b),其中都兰、贵南偏高0.5℃,是全省偏高幅度最小的地区,茫崖偏高2.1℃,是偏高幅度最大的地区。全省年平均气温为3.3℃,比历年同期偏高1.1℃,与1999年和2003年并列为1961年以来气温最高的第3位,比最高年(2006年)低了0.3℃(图1c)。四季气温均偏高,冬、夏、秋三季平均气温分别为0.9℃、0.8℃、0.9℃,冬季持续偏暖,是1998年以来连续...  相似文献   
3.
利用1959~1997年黄河上游地区降水、流量资料,用EOF、REOF等数理统计方法,分析了黄河上游地区降水与流量之间的关系,并对黄河上游地区的水资源进行了估算。分析得出:龙羊峡年入库流量的丰枯主要与黄河上游地区的年降水量有关,春季流量的丰枯主要与上一年秋季的流量、春季的降水量有关,夏、秋季流量的丰枯主要与同期的降水量有关。  相似文献   
4.
利用1961—2008年青海省地面气象资料和100hPa、500hPa格点资料和太平洋海温资料分析了2008年1月中、下旬青海省低温连阴雪气候特征及其成因。结果表明:(1)2008年1月中下旬全省降雪量、降雪日数、降温幅度创历史极值;(2)大气环流异常是造成青海省出现大范围低温连阴雪灾害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5.
利用40a(1961—2000年)的海温资料和同期NCEP资料以及高原51个测站的降水资料,探讨了赤道东太平洋平均海温增暖与青藏高原东部地区500hPa月平均高度的相关关系,以及在这种相关影响下气温、比湿和气流动能等的变化状态。结果表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增暖(SSTA≥0.5℃)与青藏高原东部地区500hPa月平均高度场之间存在明显的滞后性相关关系,这种滞后性相关不但影响到高原高度场,还影响到气温、比湿和气流动能等,使高原500hPa气象场发生变化。同时这种变化又与高原东部地区表征旱涝状况的Z指数的时空分布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即当受影响的高度、气温、比湿增大及气流动能减小时,高原东部地区发生涝(多雨)的几率较大;当受影响的高度、气温、比湿减小及气流动能增大时,高原东部地区发生旱(少雨)的几率较大。  相似文献   
6.
黄河源头地区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玛多1953~2004年气象资料及塘乃亥的黄河径流量资料,分析了玛多平均气温、降水量、累计积雪量、蒸发量等与塘乃亥流量变化的关系,从气候角度找出了影响黄河断流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白彦芳 《青海气象》2007,(3):78-80,73
2007年夏季(6—8月)青海省气候特点是:全省气温偏高,大部分地区降水偏多,日照时数偏少。主要的天气气候事件是6月上旬东部农业区部分地区出现的干旱,8月下旬全省首次出现入夏以来大范围的高温天气,洪涝、冰雹、雷击等气象灾害以及强降水引发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全省1961-2004年冬季共44年的气温资料分析得出,2004年冬季是青海省有气象记录以来偏暖幅度最大的冬季。本用冬季累计积雪量、500hPa环流形势、500hPa高原指数、500hPa副高面积指数等分析了形成这种大幅度偏暖的气候成因。  相似文献   
9.
气候变化对青海高原植被演变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根据青海省1961-2007年的气候变化趋势,以1987年为界分为两个时段,用综合顺序分类法划分1961-1987年时段和1988-2007年时段青海省植被类型;依据CO2倍增时气温和降水的变化量,模拟了未来气候条件下,CO2倍增时青海省植被类型的演变趋势.结果表明:大部分地区每个阶段的植被类型都是朝着暖干化的方向发展,并且随着气候暖干化的发展,植被类型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0.
均生函数预测方法在天气预报等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但预测方法没有涉及到图形处理。在对方法、原理及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后,重新编写了程序的头部、中部、尾部语句及子过程调用函数。经多次调试试验,实现了入口资料调用灵活、多变、计算模拟结果屏幕显示等,提高了预测方法的整体实用性和预测信息的可视化程度。检验得知:该方法对青藏高原冬季降水的预报具有较高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