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科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门源盆地位于青藏高原东北缘北祁连山腹地,为狭长的新生代走滑拉分山间宽谷盆地。其中充填一厚约407~960 m、干旱气候条件下的河湖相沉积"红层",长期以来各项研究工作均未能于其中采获任何生物化石。因此,尽管各家均认同其属"第三纪"无疑,但仍对其确切时代存在着较大的争论,而对其时代的确定有助于正确认识门源盆地形成时的构造背景,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区域地层对比、"红层"形成气候条件与南侧西宁盆地及北邻酒泉—张掖盆地古气候环境所作的对比,深入探讨认为其时代属中中新世,并初步分析了门源盆地形成的新构造运动大陆动力学机制背景。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东昆仑野马泉铁多金属矿床处于野马泉—开木棋河华里西期铅、锌、钴(金、锑、锡、铋)成矿亚带中,矿床规模达中型以上,是东昆仑地区重要的铁多金属矿床之一。通过分析矿床地质特征、矿体特征、围岩蚀变及控矿规律,认为铁多金属矿的成矿受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热液蚀变和晚石炭世缔敖苏组碳酸盐岩建造的控制,已发现的矿体赋存于岩体外接触带及附近的断裂带中,远离接触带铁矿体的规模逐渐变小,具有夕卡岩型矿床的基本特征。依据控矿因素特点,探讨了该类铁多金属矿床的勘查模型。  相似文献   
3.
20 0 1年 ,青海地调院区调一分队在开展青藏高原空白区 1∶2 5万库郎米其提幅区域地质调查过程中 ,在东昆仑西段祁漫塔格山东沟沟口发现 2件石器 .该石器产出于祁漫塔格山北缘山前一呈残留孤丘状的全新世Ⅱ级冲洪积扇阶地中 ,热释光年龄为 :( 4 .8± 0 .3)ka ,此冲洪积扇已被后期水流改造为河流阶地 ,海拔 32 2 0m .石器详细特征如下 :其一 ,外观呈青灰色 ,板状长方体 ,长 2 8.5cm ,宽 2 3cm ,厚2cm .正面一侧距边缘 2cm处有一宽 0 .4cm、深0 .3cm、近半圆形贯通表层的刻槽 .正反两面中央部分较为光滑 ,四周密布大小不等的麻点状凹坑 .总观…  相似文献   
4.
柴北缘成矿带是青海省仅次于东昆仑成矿单元的矿产资源战略性勘查接续地,文章以2014年开展的“中国矿产地质志·青海卷”项目为依托,基于全国Ⅲ级成矿区带的划分,结合柴北缘地质构造演化与成矿特点分析,提出了柴北缘成矿带5个Ⅳ级成矿亚带和5个Ⅴ级成矿区的划定方案;重点概述了金、铅、锌、煤、石棉、石灰岩、硼等重要矿种的主要矿床类型及成矿特征,并总结了时空分布规律,认为柴北缘重要矿种主要属于岩浆作用矿床与沉积作用矿床,主要成矿期为早古生代和中生代,次为晚古生代和第四纪。同时,通过矿产地质志的编撰,从区域地质演化的角度探讨了构造对成矿的约束,认为不同的构造环境控制不同的矿床类型和不同矿种的矿床,其中,滩间山岩浆弧产出以岩浆热液型青龙沟式金矿床和海相火山岩型锡铁山式铅锌矿床为代表,而柴北缘蛇绿混杂带则产出与印支期中酸性侵入岩有关的接触交代型多金属矿为特点;另外提出了柴北缘金矿迥异于典型造山型金矿的新认识,厘清该地区金成矿作用的构造环境、成矿期次及华力西期酸性岩浆含矿性是今后的主要研究方向,并且从地球化学元素组合的角度研究发现,柴北缘地区金矿大多处于中浅剥蚀程度,深部空间找矿潜力较大。  相似文献   
5.
青海“三稀”矿以稀有金属矿产和伴生稀散元素矿产为主, 稀土矿床分布于拉脊山成矿带和柴北缘成矿带, 类型仅有岩浆型(轻稀土)和岩浆热液型(轻稀土), 成矿于早古生代奥陶纪和志留纪, 成矿环境研究程度较低。稀有金属矿床主要出露于西秦岭成矿带和柴达木成矿带, 类型可分为与岩浆作用有关的岩浆型(铌、钽)、伟晶岩型(锂、铍、铌、钽)、岩浆热液型(铌、钽); 与沉积作用有关的蒸发沉积型(锂)和化学沉积型(锶), 岩浆作用矿床成矿高峰期为中生代三叠纪, 成矿于古特提斯演化后碰撞环境, 沉积作用矿床成矿爆发期为新生代新近纪和第四纪, 与青藏高原强烈抬升所致的断陷成盆及干旱气候有关; 稀散元素矿床均为有色金属矿床的伴生矿, 广泛分布于北祁连成矿带、柴北缘成矿带、东昆仑成矿带、西秦岭成矿带和阿尼玛卿成矿带, 矿种多样, 已知成矿元素有Ga、Ge、Cd、In、Se、Te等, 矿床类型丰富, 主要包括海相火山岩型、接触交代型和陆相火山岩型, 成矿时代相对集中于早古生代奥陶纪、晚古生代二叠纪和中生代三叠纪, 可能形成于原特提斯演化弧后盆地、岩浆弧环境。依据矿床时空分布特征、成矿作用及成矿地质背景, 将青海“三稀”矿产划分为10个矿床成矿系列、18个矿床成矿亚系列、20个矿床式。基于“三稀”矿床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区域成矿条件、已知矿化信息和研究程度分析, 提出了成矿区带不同类型“三稀”矿产找矿远景, 认为西秦岭成矿带、柴北缘成矿带和东昆仑成矿带为伟晶岩型锂、铍、铌、钽、铷稀有金属找矿远景区, 柴达木成矿带为蒸发沉积型和化学沉积型锂、锶、铷矿找矿远景区; 对于研究程度较弱的稀散元素矿, 除在已知的矿集区着力稀散元素赋存状态、超常富集研究和资源量核算之外, 东昆仑成矿带牛苦头—野马泉矽卡岩型有色金属矿集区为稀散元素找矿的有利远景区。  相似文献   
6.
东昆仑西段阿达滩盆地早新生代陆相碎屑岩沉积建造,原先被笼统认为属“下第三系”。1:25万库郎米其提幅区调中,在该碎屑岩建造中首次发现淡水腹足类化石:假菊石型南方圆螺黄河亚种Australorbis pseudoammonius huanghoensis Yu,实椎螺(未定种)Lymneasp.根据含化石地层的岩相特征及腹足类化石生存时代,阿达滩盆地的下第三纪应属古近纪渐新世的干柴沟组下部,据该套地层的存在及不整合覆盖于其上的早更新世七个泉组分析,推断阿达滩盆地在渐新世末存在一次较强规模的隆起。  相似文献   
7.
针对深处青藏高原腹地中低纬度高海拔(4 600~5 300m)永冻土地带的青海乌丽地区,开展了该地区天然气水合物形成的气源条件研究。冻土区地表沿断层发育若干冷泉,野外采集冷泉新鲜水500mL密封送实验室进行气相色谱分析。首先对水中溶解的烃在真空和60℃恒温条件下脱出气体,将脱出气体经ρ(NaOH)=300g/L的碱液吸收CO2,余下气体经碱液驱赶至量气管上端,计量脱出气体的体积,并转移至另处;然后根据溶解烃含量注入适当体积的脱出气体进行色谱标定、单点外标定量。结果在冷泉中检测出CH4体积分数一般在223.60~1 097.30 μL/L之间,最高达1 113.21 μL/L。野外工作查明烃源岩主要为上二叠统那益雄组含煤碎屑岩建造,次为上三叠统巴贡组碎屑岩。前者中赋存的煤层及炭质泥岩为天然气水合物气源供给的重要母质。此研究成果揭示该地区具备形成天然气水合物藏的良好气源条件及成藏潜力。   相似文献   
8.
新一轮区调填图所获资料表明,加里东期花岗岩成因类型复杂多样,有岛弧花岗岩、同碰撞花岗岩及少量陆内造山花岗岩等,说明东昆仑东段在加里东时期经历了复杂的洋—陆俯冲、陆陆碰撞的动力学过程。  相似文献   
9.
柴达木盆地西南缘与之毗邻的阿达滩盆地对周边造山带构造应力场的变化响应敏感,并有较多的地质记录。中新生代以后,其与阿尔金断裂带同处于统一左行走滑剪切应力场作用之下,构造形迹保存较好。通过对盆地内沉积建造、断裂系性质及区域构造特征的识别分析,推断柴达木盆地西南缘在始新世时构造活动处于南北向挤压环境,而渐新世后则转换为左行平移构造应力之下。推测柴达木西南缘在三维空间上应当存在着来自塔里木地块斜向上的推挤力。通过盆地沉积及构造序列分析,初步建立了该区晚古近纪构造运动阶段性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10.
陆域天然气水合物作为一种未来开发潜力最大的非常规清洁能源而备受各国政府青睐,目前国内外对陆域水合物形成条件的研究集中于4个重点方向:温度-压力、气源、气体运移及水合物的圈闭,大量的研究表明最为直接的条件为温度-压力和气源,而圈闭则决定水合物的成藏规模。同时水合物的形成机制也成为研究的热点。近年来,我国学者依据陆域水合物形成的温压条件而做出的理论预测曾成功地指导了祁连山冻土区水合物的发现。然而,地处海拔4 600多米的北羌塘青南冻土区有着比祁连山水合物产出地更佳的水合物形成条件,但至今未获得找矿成果突破,还存在二叠系烃源岩中有机质的沉积环境不明、气体成因不清及烃源岩综合评价缺乏标准等诸多问题。对国内外在水合物形成条件等方面进展的总结将给青南地区今后水合物勘查诸多有益的启示,如冻土厚度及类型、烃气成因、断层、圈闭和储层等因素对水合物形成及成藏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