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地球科学   2篇
  2008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通过对福建早侏罗世火山作用的研究,对中生代大地构造演化提出了新的看法。研究认为华南地区的早中生代火山作用是印支运动后造山大陆裂解(伸展)形成的,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无关;中侏罗世是区域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性质发生重大变化的主要时期,由于古太平洋板块作用导致印支后造山裂解大陆的闭合,构造域转换发生在中侏罗世。中侏罗世太平洋板块往北西方向俯冲碰撞和持续挤压,早侏罗世的火山-沉积盆地逐渐开始闭合,开始从东西向特提斯构造域向北东向太平洋构造域的体制转换,在地球动力学体制上,由后造山阶段的伸展应力体制转换为挤压应力体制。  相似文献   
2.
福建晚侏罗世两条性质不同的巨型火山岩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剑丽 《福建地质》2001,20(4):171-176
晚侏罗世为福建火山活动的鼎盛时期,形成两条巨型火山岩带,即沿涨带和仙霞岭带。据其产出的构造环境,火山活动特点和岩石学,地球化学等特征,推测沿海带火山岩与太平洋板块向北西消碱作用有关,为陆缘造山带壳幔混合源岩浆之产物;仙霞岭带则与江山-绍兴对接带中段复活活动有关,可视为陆-陆碰撞造山带壳源重熔岩浆演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