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科学   6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陆相含煤地层的煤层对比问题比较复杂。我们通过追踪煤系露头和几条勘探线钻孔资料的分析,研究了河东煤田中部,即山西中阳、离石、柳林以北到临县一带的煤系岩相旋回和煤层的变化规律,并用于煤层对比。实践证明,用岩相旋回方法对比陆相煤系,仍为一种有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河东煤田上石盒子组上段海绵硅质岩是“海泛作用”的产物。该层位可与河南禹县上石盒子组七煤段中的海绵硅质岩对比,为等时地层标志。本文以太原组5~7层生物碎屑灰岩、紫斑泥岩、海绵硅质岩等3个等时地层为标志,建立华北西部晚古生代的等时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论述华北西部晚古生代聚煤盆地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及聚煤规律,并以聚煤过程分析为原则,提出“聚煤事件”的理论,认为“煤基本上是淡水成因”,聚煤作用发生在盆地进积与退积的转化过程中。这个过程持续时间越长,聚煤强度越大。原煤带的时空演化与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是一致的,即海水逐渐南退,厚煤带也随之南移。  相似文献   
3.
4.
河东煤田上石盒子组上段海绵硅质岩是“海泛作用”的产物。该层位可与河南禹县上石盒子组七煤段中的海绵硅质岩对比,为等时地层标志。本文以太原组5 ̄7层生物碎屑灰岩、紫斑泥岩、海绵硅质岩等3个等时地层为标志,建立华北西部晚古生代的等时地层格架。在此基础上,论述华北西部晚古生长聚煤盆地沉积体系的时空演化及聚煤规律,并以聚煤过程分析为原则,提出“聚煤事件”的理论,认为“煤基本上是淡水成因”,聚煤作用发生在盆地  相似文献   
5.
位于外海与内陆之间的过渡地带的陆表海盆地,在全球海平面升降变化过程中,其充填演化具有滞后效应。根据华北聚煤盆地西部的资料,提出了陆表海型聚煤盆地层序地层模式,结合生物组合带推断地层年代。   相似文献   
6.
桂学智 《地层学杂志》1989,13(2):120-125
<正> 1979年至1982年期间,我们在太原西山煤田南部清徐详查勘探过程中,通过地表露头观测与追踪并结合钻孔资料对比,发现东大窑灰岩之上第一层砂岩在东部北岔沟剖面中,以往文献定名为“北岔沟砂岩”,其下为5号煤层;而西部这层砂岩却在5号煤层之下。因此,东大窑灰岩之上第一层砂岩不是“北岔沟砂岩”,定名为“火山村砂岩”。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