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科学   1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中国煤矿工程地质灾害与减灾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通过对煤矿工程地质灾害及灾害链概念和构成的系统论述,全面分析了煤矿开发中工程地质的灾害问题及致灾特点,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2.
黄陵矿区地质灾害的现状与评价预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论述黄陵矿区地质环境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区地质灾害的类型、现状与特点,采用模糊判别等数学方法对矿区的地质灾害进行了评价与预测,并据此确定了黄陵矿区有4个地质灾害区段,即黄陵城区灾害段、黄陵店头镇灾害段、苍村井田灾害段和车村井田灾害段。   相似文献   
3.
陕西黄陵彬长矿区地质灾害的评价预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黄陵彬长矿区地质灾害类型、现状与特点的分析研究,确立了矿区地面塌陷、斜坡变形等各类地质灾害评价预测的原则与模型,依据评价预测的计算与分析结果,将矿区划分为稳定区、次稳定区、危险区和极危险区,确定出12个灾害段。  相似文献   
4.
斜坡变形综合评价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系统科学的基本思想,结合研究斜坡变形的各种方法,建立了针对斜坡变形和破坏的工程地质评价系统。该系统由基于人工神经网络法的稳定性计算子系统、可靠性评价子系统和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的预测子系统3部分组成,可完成对斜坡的稳定性计算、可靠性评价和变形及破坏的预测等功能,通过实例计算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为斜坡灾害的防治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由于煤矿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其基本特征,从自然地理、地质环境、经济技术条件和人为因素等方面分析了这些地质灾害形成的原因及危害。针对不同灾害特点,分别提出了监测、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生物工程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6.
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的影响因素较多,又多具不确定性和模糊性。目前对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主要采用定性的专家打分法,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基于以上考虑,在分析矿山地质灾害形成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应用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量化了各评价因素的权重,并将该权重引入模糊综合评价,建立了基于FAHP的模糊综合评价的矿山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数学模型。并应用此方法对陕北某矿区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与实际调查结果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7.
8.
西安市地裂缝的活动,导致了西安市工程地质环境的日趋恶化,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本文以灰色系统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小寨地裂缝东段引起地面变形的GM(1,1)模型,并用本模型对该区域今后数年内的变量进行了预测.它克服了传统方法需要确定影响因素及其权重的困难,使用比较方便.  相似文献   
9.
煤矿床开发利用后的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大量的数据资料,全面、系统地分析煤矿床开发利用后的一系列地面地质环境问题及致灾的因素,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渭北煤田的新构造运动特征,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状况。认为内力型地质灾害(地震及活动断裂)是新构造运动的直接反映,外力型地质灾害(滑坡、崩塌、土壤侵蚀、地面裂陷、奥灰水害及瓦斯突出等)一般多与人类活动有关,但其地质背景也是新构造运动。所以,研究煤田内地质灾害,必须全面认识煤田内的新构造运动的性质及其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