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球科学   29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浙江中生代晚期火山岩极为发育,而有无中生代早期火山岩,则向无定论。本文在确认浙东南松阳毛弄煤矿一带煤系沉积下部火山岩属中生界毛弄组的基础上,测得其SHRIMP锆石U-Pb年龄为180±4Ma,首次证明浙江存在早一中侏罗世火山岩,同时表明浙东南尚没有确切的中侏罗世晚期至晚侏罗世火山岩活动记录,而且也缺失晚侏罗世和大部分中侏罗世地层。  相似文献   
2.
在扬子克拉通东南缘的江山-绍兴结合带沿线多处出露新元古代深成杂岩,以往被认为是沿扬子克拉通和华夏地块碰撞缝合带侵入的板内型深成岩类。本文选择其中的浙江金华罗店中酸性深成杂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提出它们属TTG岩石组合,包括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组合(T1T2G1)和二长花岗岩-花岗岩组合(G2QM)两类,普遍以明显富集Rb、Ba、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而强烈亏损Nb、Ta、Ti、P等高场强元素为特征,δCe为弱负异常或无异常,属典型的弧岩浆岩类。T1T2G1组合富钠贫钾,εNd(t)值=+2.6~+9.4,Mg#值为41.5~63.1,推断由玄武质俯冲板片脱水部分熔融而成,并受到地幔楔橄榄岩熔体的混染。G2QM组合与T1T2G1组合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但又明显富K2O(2.75%~5.08%)、LILE和LREE,低Mg#值(27.2~52.31)和εNd(t)值(+1.7~+2.0),应是T1T2G1源区继续部分熔融的产物,可能未受到明显的地幔楔橄榄岩混染。测得花岗闪长岩(G1)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841±10Ma,奥长花岗岩(T2)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793±13Ma,前人报道之花岗岩(G2)年龄为832±44Ma,结合上述地球化学特征,说明T1T2G1和G2QM组合是由新元古代古华南洋向扬子东南缘持续俯冲形成的。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前人研究结果,提出金华罗店与诸暨璜山、绍兴平水等地的深成杂岩共同构成了扬子克拉通东南缘一条长达200km的青白口纪(930~793Ma)陆缘弧型深成杂岩带,反映迟至793Ma前仍存在强烈的洋壳俯冲,扬子克拉通尚未与华夏地块发生碰撞拼合,且T1T2G1-G2QM组合的出现指示洋壳俯冲正处于早-中期阶段。  相似文献   
3.
板山坪岩体是北秦岭二郎坪群中的侵入岩。为了查明该岩体的成因,对该岩体进行了锆石U-Pb年代学、锆石原位Hf同位素研究以及矿物化学分析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板山坪岩体岩性组成主要为石英闪长岩和花岗闪长岩,花岗闪长岩内部存在暗色包体。本次研究获得板山坪石英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442.7~432.2 Ma,花岗闪长岩锆石U-Pb年龄为436.8~432.7 Ma,暗色包体锆石U-Pb年龄为437.6 Ma。锆石176Hf/177Hf值为0.282 737~0.282 736,εHf(t)值集中分布在8.4~9.4之间,二阶段Hf模式年龄(TDM2)在876~832 Ma之间。石英闪长岩结晶温压分别为673 ℃~745 ℃和0.19~0.54 GPa,花岗闪长岩结晶温压分别为657 ℃~730 ℃和0.48~0.96 GPa,暗色包体结晶温压分别为680 ℃~734 ℃和0.69~1.65 GPa。综合分析认为板山坪岩体为复式岩体,两期结晶年龄分别为496~487 Ma和442~432 Ma。岩石来源于地幔分离出来的新生下地壳。  相似文献   
4.
闽东南长乐南澳构造带沿线出露大面积白垩纪花岗岩岩基,普遍存在岩浆混合现象,肖厝侵入岩是其中的代表性岩体.野外观察和化学分析表明,肖厝侵入岩由二长花岗岩和辉长闪长岩、以及该两种混合端员岩浆混合形成的闪长质-花岗闪长质-花岗质过渡岩类组成;岩石总体富碱、富LREE和LILE、贫HFSE; A/CNK=0.82~1.05,属准铝质微过铝质钙碱性系列,部分受流体交代的岩石A/CNK值可升高至1.69;岩浆混合过程中发生了元素的选择性富集/亏损和同位素组成的均一化,(87Sr/86Sr)为0.7055~0.7061,εNd(t)为-1.9~-3.0.锆石年代学研究表明,肖厝侵入岩的岩浆混合开始于约136Ma,于121Ma时初始侵位于下地壳.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分析了肖厝侵入岩的成岩机制,提出岩体侵位早于长乐-南澳构造带的变质变形作用,两者不存在成因上的联系;118~~100Ma时该构造带曾发生过深层次地壳逆冲推覆,使形成于中—下地壳的韧性剪切带和肖厝侵入岩共同快速上升至地表.  相似文献   
5.
南平—宁化构造带沿线出露着以万全岩群和楼前组、西溪组等为代表的一系列新元古代火山-沉积岩系。系统的岩石学、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福建明溪和江西瑞金地区的楼前组浅变质英安岩和晶屑凝灰岩分别形成于(729±4)Ma和(735±6.7)Ma(LA-ICP-MS锆石U-Pb法),SiO2含量变化在65.22%~74.54%,相对富Al2O3(11.05%~16.80%)富碱(Na2O+K2O=4.88%~10.19%)而贫CaO、MgO和FeOT,ANK值和A/CNK值分别为1.23~1.78和0.98~1.57,Nb/Ta=12.44~17.28,Nd/Th=2.07~3.51,Ti/Zr=6.08~10.37,Ti/Y=68.51~154.71,属过铝质S型火山岩;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Ba、Rb等)而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P等),Zr/Nb=16.65~24.07,Th/Ta=12.94~16.93,δEu呈现明显负异常(0.33~0.62),显示岛弧岩浆岩的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前人研究结果提出,南平—宁化一线在713 Ma前为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洋壳俯冲引发的岩浆活动形成了沿南平—宁化—瑞金一线展布的陆缘弧中酸性火山岩带,暗示此时南、北武夷之间尚未拼合形成统一的武夷地块,因而华夏地块不存在统一的前南华纪结晶基底。  相似文献   
6.
秦岭石人山南缘出露一套元古代的片麻岩,在洛南—栾川断裂带的影响下经受了一系列变质变形作用。通过矿物共生组合、石英的动态重结晶型式、石英的分维数分析、石英的运动学涡度测量以及长石的有限应变测量等多种方法对石人山南缘岩石的变质变形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由南向北随着远离断裂带,石人山南缘岩石的变质变形呈现规律性变化:表现为岩石中矿物粒径逐渐增大,形成温度逐渐增高,应变速率逐渐降低等特点。反映出随着远离洛南—栾川断裂带,变质相由绿片岩相逐渐过渡到低角闪岩相的特点,岩石退变质程度由强变弱;以剪切变形为主的岩石变形也逐渐减弱。这些现象说明了石人山岩块南缘的变质变形是受洛南—栾川断裂带的构造活动影响而形成的,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宽坪岩块由南向华北板块下斜向汇聚俯冲、兼有左行走滑的构造活动对其北侧石人山岩块的影响巨大。因此,石人山岩块南缘的变质变形对研究板块俯冲过程中板缘变质变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洛南-栾川断裂带是秦岭造山带中一条著名的断裂带,是华北板块与秦岭造山带的地质分界线,其走向近东西,断裂带发育有宽坪岩群和陶湾岩群等岩石,洛南-栾川断裂带的构造作用过程及其演化对这些岩石的变形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分析断裂带岩石的变形特征及其形成条件对于探讨洛南-栾川断裂带的构造环境以及分析古板块汇聚边界变形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洛南-栾川断裂带栾川段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外变形研究及多种测试分析,认为洛南-栾川断裂带基本走向为290°,倾角为58°~89°,糜棱面理、矿物生长线理和褶皱普遍发育,具有由南向北的俯冲兼有左行平移的运动学特征。断裂带内岩石变形强烈,变形矿物主要为石英、方解石、黑云母和白云母。变形机制:石英以膨凸式和亚颗粒旋转动态重结晶为主,方解石以机械双晶和亚颗粒旋转变形为主,云母变形以应变滑劈理为主。在宽坪岩群北侧和陶湾岩群南侧主要为塑性变形,在陶湾岩群北侧主要为脆性变形。分别对应于洛南-栾川断裂带第2期由南向北的俯冲走滑构造活动和第4期由北向南的脆性逆冲推覆构造活动。通过方解石机械双晶、多硅白云母压力计、黑白云母Ti温度计、斜长角闪温度计等方法分别对洛南-栾川断裂带(栾川段)的形成环境进行了分析,得到矿物变形温度为440℃~509℃, 压力为0.4~1.4 GPa, 差异应力为0.27~0.426 GPa, 即韧性剪切带的形成环境属中温、中压条件。因此,本文认为洛南-栾川断裂带(栾川段)变形环境为中温、中压,相当于地壳浅层的构造变形环境。  相似文献   
8.
对福建省东部晚中生代"南园组"两条代表性剖面的火山岩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结果表明,这两条剖面所代表的火山活动的形成时代分别为162~150 Ma和143~130 Ma.  相似文献   
9.
华东白垩纪暴龙类恐龙蛋化石的新发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东地区虽然迄今没有发现可靠的暴龙类恐龙骨骼化石,但近年在浙江天台白垩纪赤城山组地层中发现了白垩纪巨型暴龙类恐龙产的西峡巨型长形蛋(Macroelongatoolithus xixiaensis)化石。因暴龙类恐龙目前在系统分类上被归入兽足亚目(Theropoda)暴龙超科(Tyrannosauroidea)暴龙科(Tyrannosauridae),建议巨型长形蛋化石也可采用相应分类方法,归入长形蛋化石亚目(Elongatoolithineae)巨型长形蛋化石超科(Macroelongatoolithoidea)巨型长形蛋化石科(Macroelongatoolithidae),以便对应研究。这些蛋究竟是哪一种暴龙类恐龙所产?从目前掌握资料分析,在东亚的暴龙类恐龙属种中,冠龙和帝龙个体较小,成年体长分别仅约3m和1.6m,年代更早,分别为约160Ma和130Ma,基本上可以排除在外。鹰龙和分支龙成年体长5m~6m,还不能算巨型暴龙类恐龙。只有体长达10m,甚至更大的特暴龙,似乎最有可能产下这样的巨型长形蛋。但特暴龙迄今已知的化石层位时代为晚白垩世末期的Maastrichtian期(71Ma~65Ma),而浙江的巨型长形蛋的年代则是晚白垩世早期的Turonian期(约92Ma)。这样就存在两种可能,或许是特暴龙的生存年代要上溯到约92Ma,或许这种巨型长形蛋是另一种目前尚不为人知的,生存年代在约92Ma的巨型暴龙类恐龙所产。此外,根据这些蛋化石的外形特征及其在巢穴里的分布方式可以推测,这种暴龙类恐龙,具有功能双输卵管系统,每次产卵2枚,蛋在巢穴里呈2个一组放射状排列。其蛋壳并非刚性的硬壳,而是具有一定韧性的厚牛皮纸状外壳,在重力作用下变形呈扁的长椭球形。  相似文献   
10.
姜杨  赵希林  邢光福  李龙明  段政 《地质通报》2015,34(8):1550-1561
为探讨扬子陆块东南缘新元古代岩浆活动的性质,选择浙江金华罗店深成杂岩中的中基性岩石,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发现该深成杂岩中存在富铌辉长岩和高镁闪长岩等典型的岛弧地区岩浆岩。富铌辉长岩相对富P_2O_5、Ti O_2和Nb,原始地幔标准化La/Nb1.3,类似于太古宙和古生代富铌玄武岩。采用LA-ICP-MS技术测得高镁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848±10Ma,相对富Mg O、低Ti O_2,Mg~#62.5,富Cr而贫Sr、Y和重稀土元素,接近于日本Setouchi火山岩带的中新世高镁安山岩和阿留申西部的Piip型高镁安山岩。而且,二者均富集Rb、Ba、K、Pb等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b、Ta、Ti等高场强元素,εNd(t)+2.92,相应的ISr介于0.70308~0.70474之间,推测二者成因均与俯冲板片部分熔融的熔体交代地幔楔橄榄岩再熔融有关。综合区域地质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认为,扬子陆块东南缘至848Ma左右仍存在明显的岛弧岩浆活动,这对认识华南前寒武纪的大地构造格局及其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