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科学   1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用经典公式法计算大气分子散射及用水体计算气溶胶散射来对TM数据进行大气散射校正和TM数据地物的物理意义的恢复处理。结合东坪地区蚀变矿物反射光谱曲线提出了TM数据蚀变信息提取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所提取蚀变信息与已知金矿床(点)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比常规的比值方法提高了准确度。  相似文献   
2.
3.
数字农业——数字地球的应用之一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本文描述了数字农业的概念和内容, 目前的状态和趋势。信息技术、空间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使传统农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数字农业是以大田耕作为基础, 以先进的高技术为支撑的集约化和信息化的农业技术系统。它是指从耕作、播种、灌溉、施肥、中耕、田间管理、植物保护、产量预测到收获、保存、管理等过程实现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 应用遥感、遥测、遥控、全球定位系统和计算机等先进技术, 以及智能化的农业设备, 实现农业生产和管理的数字化。使每一平方米的土地得到最优化的使用。形成一个包括对农作物、土地、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监测、预测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以及环境要素的现状和动态分析、诊断预测、耕作措施、管理方案的决策支持在内的信息农业技术系统。本文首先描述遥感和遥测技术在农业监测和预报中的作用, 介绍了GPS、GIS和自动化农机的一体化技术以及数字农业技术系统的构成。  相似文献   
4.
"数字地球"的体系结构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琦  杨超伟  易善桢 《遥感学报》1999,3(4):254-258
根据我们一年来对“数字地球”的研究,从地理信息与信息技术发展和信息化社会的角度出发,系统地介绍了“数字地球”涉及的研究内容、关键技术、应用前景等问题,比较客观地阐明了“数字地球”的相关内容。  相似文献   
5.
生态系统健康:理论/概念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态系统健康研究是目前生态与环境领域兴起的研究热点之一。在阅读和分析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健康和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指出引入生态系统健康概念的目的是要得到一个重要生态指标清单,以此开展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然后,总结出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3种主要方法:指示物种法、指标体系法和指示区域法,并以代表实例阐述了此3种方...  相似文献   
6.
在利用三江源地区及邻近区域探空资料对NCEP/NCAR I再分析资料进行适用性分析的基础上,采用1971—2010年再分析资料的逐日风场和比湿数据,分析三江源地区水汽输送的变化。结果表明:1971—2010年,经向流入三江源地区的水汽显著减少,使区域总水汽收支也呈显著减少趋势。水汽通量在1970年代和1980年代的变化相对较小,在1990年代和2000年代的变化幅度则较大。三江源地区总水汽收支在春季、夏季和秋季均呈明显减少趋势,冬季则无明显变化。三江源地区水汽输入明显减少,特别是6月和9月显著减少,对该地区降水形成不利。  相似文献   
7.
水汽输送及降水模式对流域水文模型及水资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汉江流域水资源对南水北调以及下游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研究汉江流域水汽输送和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是水文模拟和水资源环境管理的基础。本文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汉江流域19个气象站点的降水资料,以及GIS数据库和分析工具,分析了汉江流域的水汽通量、可降水量、实测降水量和降水转换率的计算方法;以汉江流域1998年7月的气候再分析资料和降水资料为例,计算并分析了汉江流域1998年7月可降水量与实测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降水转化率的分布特征;探讨了水汽输送、可降水量、实测降水量,以及降水转化率的相关性和空间分布特征。通过分析汉江流域1981-2010年的可降水量和实际降水量的分布表明,汉江流域可降水量与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降水转换率近年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8.
9.
卫星图像上环形构造的提取主要包括三个步骤:首先是轮廓的提取;其次是轮廓的进一步处理,其中包括轮廓的分解,把曲线分解为次圆元素。对每个次圆元素进行Hough变换等处理;最后计算所提取构造的各种参数。  相似文献   
10.
空间信息的共享与互操作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空间信息互操作是不同部门和系统间信息的交换,是空间信息系统集成和信息共享的基础。不同部门采用不同的系统软件,应用不同的数据结构和数据模型,这源于不同学科由不同的认和规则,以及不同的软件生产厂家的内部9数据结构和类型的不同。提出空间信息互操作模型,从不同层次实现空间信息的互操作,包括资源发现层、资源转换层、应用服务层、语义层和机构层。空间信息可以在不同层次上进行互操作,以实现不同程度的共享和集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