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科学   9篇
  201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区域化探找矿新案例-甘肃代家庄铅锌矿的发现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代家庄铅锌矿是在甘肃省用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发现的第一个大型铅锌矿床。作者回顾了发现该矿床的简史,研究了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探讨矿区进一步找矿的远景,讨论应用地球化学勘查方法寻找铅锌等有色金属矿产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2.
近、现代的科学研究对金的地球化学特征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众多学者也给出了它在地壳中的丰度(克拉克值,多在3.5×10-9~5×10-9间),并统计研究了金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不同岩性、甚至地球上不同介质中的丰度。随着“区域化探”的提出和实施,甘肃的金矿地球化学勘查与全国同步,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用勘查地球化学方法找到了本省的第一个规模达中型以上的独立岩金矿床,发现并探明了大型矿床规模的大水金矿、李坝金矿。证明了区域化探异常查证是普查找金的主要手段。区域化探扫面的实施使勘查地球化学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区域化探方法技术和主要成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 70年代末 ,微量元素分析技术的提高和区域化探工作方法的提出 ,为全国区域化探扫面奠定了基础。甘肃省自 1979年开始 ,到 2 0 0 1年止 ,根据不同的地球化学景观 ,采用不同的工作方法 ,完成了全省 4 0 4万km2 范围内的全部可工作区的 1∶2 0万区域化探工作 ,发现了大水等Au矿床 (田 )。甘肃省的Au高背景区域主要分布在西秦岭及祁连山西段 ,元素组合主要是Au、As、Sb、Hg、Ag、Pb、Cd、Bi、W、Mo、Cu、Zn等。通过对甘肃省区域化探 2 0余年走过的历程和取得的成果的综述与分析 ,在战略指导思想、方法技术对策、成绩成果评估和新世纪发展方向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讨论。  相似文献   
4.
由于Au、Pt、Pd等元素分析测试技术的突破,使中国的贵金属地球化学勘查得到迅速发展。甘肃省自80年代以来,金矿地球化学勘查取得了丰硕的成果。90年代初,在研究改进Pt、Pd、Au化学-光谱法快速联测分析方法的基础上,在祁连山地区开展了针对金和铂族元素的区域地球化学勘查。工作结果,Pt、Pd、Au的报出率都达到了100%,从而可靠地圈定了Pt、Pd、Au的地球化学异常。这一案例证明,地球化学勘查在寻找金和铂族元素矿产方面都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金的地球化学勘查和甘肃的金矿化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现代的科学研究对金的地球化学特征有了比较清楚的认识,众多学者也给出了它在地壳中的丰度(克拉克值,多在3.5×10-9~5×10-9间),并统计研究了金在不同大地构造单元、不同岩性、甚至地球上不同介质中的丰度。随着“区域化探”的提出和实施,甘肃的金矿地球化学勘查与全国同步,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用勘查地球化学方法找到了本省的第一个规模达中型以上的独立岩金矿床,发现并探明了大型矿床规模的大水金矿、李坝金矿。证明了区域化探异常查证是普查找金的主要手段。区域化探扫面的实施使勘查地球化学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再论甘肃省的板块构造   总被引:28,自引:8,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肃省的构造部位独特,构造形迹十分复杂。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和结合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对甘肃省中生代以前的古板块构造重新研究,认为甘肃省地处西伯利亚、哈萨克斯坦、塔里木、华北、柴达木—祁连和扬子6个板块的交汇处。红石山蛇绿岩带以北属西伯利亚板块,柳园—大奇山—帐房山蛇绿岩带以南属塔里木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之间是哈萨克斯坦板块,阿尔金走滑断裂、龙首山断裂及北祁连走廊南山—毛毛山蛇绿岩带中东段以南属于柴达木—祁连板块,龙首山断裂及北祁连走廊南山—毛毛山蛇绿岩带中东段以北属华北板块,西秦岭北缘天水关子镇蛇绿岩带是柴达木—祁连板块和扬子板块的分界。又据板内的深断裂和建造特点进一步划分为12个二级单元和22个三级单元。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景观地球化学特征及区域化探工作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总结甘肃省地质矿产局20年来区域地球化学工作方法的基础上,系统地分析了甘肃省的地质、地形、地貌及气候特征,将甘肃省划分为6个不同的景观地球化学分区。通过统计过去区域化探的工作方法,分析现有数据,总结近年来的找矿效果,认为在甘肃省的区域化探工作中,除甘肃东南部工作方法正确,找矿效果突出外,其它各景观区1:2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的工作方法及技术不同程度地存在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地球化学勘查(简称化探)作为一种找矿手段和勘查地球化学作为一种应用性边缘学科在我国已有四十多年历史。但金的地球化学勘查起步较晚,主要原因是金在样品中的含量一般很低,用常规的分析手段难以检出。80年代以前,只有个别利用伴生指示元素(As、Pb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物化探工作起步早,资料丰富,成果显著。文章力求全面系统总结物化探方法在甘肃区域地质调查、矿产勘查中的技术进步和成果,反映物化探工作程度。文章提出,随着科技发展,物探仪器实现了数字化,数据采集及数据处理自动化,工作效率和勘探效果得到显著提升,逐步朝着仪器轻便化、自动化、高精度、高效率方向发展。工程物探转向城市无损桩基检测、地下管线探测、地下采空区和地裂缝探测、边坡稳定性评价、地下水污染检测等领域;低密度地球化学测量在甘肃北山地区进行试验研究;深穿透地球化学技术、构造叠加晕方法在西秦岭铅锌、金矿区进行试验,取得新进展;1:5万矿产远景调查中物化探方法得到大量应用,其服务领域不断扩大,成为找矿突破重要方法工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