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科学   11篇
  2020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研究并建立采自胶州湾的11株大小存在差异的新月细柱藻单克隆培养体系。对其核编码的SSU rDNA基因和叶绿体编码的rbcL基因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序列分析表明,11株C.closterium的SSU rDNA基因和rbcL基因存在很大的序列变异。依据rhcL基因核苷酸序列推导的氨基酸残基变异则明显小于核苷酸变异。分别通过两基因核苷酸序列构建的邻接(Neighbor joining,NJ)系统发育树将11株C.closterium分成相同的6个分支(clade)。通过SSU rDNA基因构建的NJ树将所有的细柱藻聚为一支。SSU rDNA基因NJ树将细柱藻分为2个明显的支系(lineage):支系Ⅰ由12株C.closterium组成,包括本实验分离到的全部11株C.closterium,该支系中部分节点没有得到较高的支持率(〈50%);支系Ⅱ包括2株C.closterium和1株C.fusiformis。在rbcL基因NJ树中细柱藻也形成2个支系,11株C.closterium组成1个支系,系统树中每个节点均得到很高的支持率(〉70%)。统计分析表明,支系Ⅰ中株系间的平均遗传距离高于其它微藻种的种内变异程度,差异极显著(P〈0.01)。上述分析结果证实C.closterium实际上是1个种复合体(species complex),可以被细分为若干个种。  相似文献   
2.
东海原甲藻cDNA文库构建及尝试性ES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donghaiense)是中国沿海频繁发生的大规模赤潮的原因种之一,大规模分离鉴定东海原甲藻功能基因是理解东海原甲藻赤潮形成过程和机理的重要基础。取对数生长期藻体,经微量总RNA抽提、cDNA合成、cDNA扩增和克隆等步骤,构建了东海原甲藻cDNA文库并进行了尝试性表达序列标签分析。从含有约5000个转化子的文库中随机取150个测序,获得126条EST序列。经网上BlastN及BlastX分析,共发现11个是已知功能的基因的标签。这些基因与东海原甲藻生长发育、物质转换和能量代谢相关。  相似文献   
3.
金厂峪金矿区断裂构造发育,矿脉赋存于断裂带中、主要由含金石英脉和含金绢云母片岩-石英脉组成.同一钻孔中各类岩石交错出现,可钻性差异很大,特别是有厚薄不等的石英脉出现,增加了设计人造金刚石钻头结构和钻进工艺的难度. 国内黄金矿山的勘探,历来采用坑探: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成本高,不易实现机械化生产.为了实现“以钻代坑”的技术改革,该矿决定开展金刚石钻探.1980年1月该矿从加拿大引进JKS-25型坑道金刚石钻机、钻具和人造金刚石孕镶钻头,并投入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膨润土是一种主要由蒙脱石(也称微晶高岭石、胶岭石)组成的粘土岩,标本常为白色、淡灰色、淡黄色、淡青色,硬度小,触之有滑腻感。由于组成岩石的主要矿物——蒙脱石具有特殊的物理性质,其粒度一般小于0.001毫米,这类矿物一遇水或加热就会发生膨胀破裂。因此,就给本岩石的制片带来了许多困难。如果用一般制片方法去磨,显然不能取得满意的效果(而且,一般情况下也是很难成功的)。为此,就需对这类薄片的磨制采取不同的方法。笔者通过多年工作实践,并吸取外单位经验,现对磨制膨润土薄片提出一个较好的加工流程,供有关同志参考。  相似文献   
5.
世界遗产是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化和自然资源,其区域空间分布格局与交通可及性对遗产资源的综合规划和系统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已申遗成功的53处(截止2018年12月)各类世界遗产为研究对象,采用探索性空间分析和空间句法等方法分析中国世界遗产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交通可及性。结果表明:(1)在空间格局上,世界遗产分布特征总体上呈带状、组团状,各类型世界遗产集聚区域差异明显。承载优越古代文明要素的文化遗产(包括双重遗产)集中于中东部地区;而以独特自然环境和地形地貌为优势的自然遗产集中分布在西南地区;(2)华中、华东、华北地区连接遗产资源的各类路网(高铁、普铁、国道和高速公路)的集成度和控制值2个指标明显优于西北和西南地区。北京、上海、武汉和西安等区域中心城市的路网控制值和连接值最优。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空运水运能力最为突出。路网结构密切影响着世界遗产的交通可及性;(3)文化遗产和双重遗产的交通通达指数较高,主要位于交通通达性指数等级的第一、二等级;而自然遗产的交通通达指数较低,主要属于第三等级;(4)山区地形和经济发展水平一定程度制约了我国遗产资源的交通可及性,并造成区域发展之间的不平衡;未来世界遗产申报管理中应该充分关注各遗产类型区域发展的不平衡性,并将其纳入当前国家尺度上的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规划与综合保护之中。  相似文献   
6.
张秀芳 《城市地质》2002,14(3):40-42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必需的重要自然资源之一 ,而地下水资源在我国水资源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由于地下水分布广、水质好、不易被污染、调蓄能力强、供水保证程度高 ,已经被广泛地开发利用。在全国总用水量中地下水约占六分之一。在农村 ,全国灌溉面积 7亿多亩 ,其中井灌面积约 1.6 8亿亩 ,占总灌溉面积的 2 4 %。在城市 ,全国有 310个城市开采利用地下水作为城市供水水源 ,约占全国城市数的 71%。我国北方干旱 -半干旱地区的许多城市和乡村 ,地下水成为唯一水源。我国地下水开发利用主要是以孔隙水、岩溶水、裂隙水三类为主。其中以孔隙水分…  相似文献   
7.
中国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院1997.1~1998.8在科学技术工作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从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西北找水特别计划;地质灾害勘查;基础应用研究;地质环境监测;新技术新方法;勘查与施工7个方面综合论述了科技进展概况。  相似文献   
8.
张秀芳 《城市地质》1998,10(3):34-34,F003
本文在列举档案分散管理弊端的基础上,从五个方面阐述了建立综合档案室、对档案实行集中管理的优越性和必要性。认为只有对档案实行管理才能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为经济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城市环境地质工作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化是世界各国发展的共同趋势,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论文简述了国内外城市环境地质工作的历史发展,着重论述了城市地质工作的内容,指出我国城市环境地质中存在的问题。如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等地质灾害及水资源短缺、城市废弃物处置以及特殊岩土环境问题。为了提高城市规划和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仅从以下5个方面提出了我国城市地质工作的方向:(1)城市地质环境条件、地质资源综合调查评价;(2)城市主要环境地质问题调查;(3)城市群、城市密集区环境地质适宜性综合评价;(4)城市环境地质综合研究;(5)城市环境地质信息系统建设。  相似文献   
10.
自胶州湾分离培养2株微藻(MGB0401和MGB0402)。经形态学鉴定为新月细柱藻(Cylindrotheca closterium)。MGB0401和MGB0402的18S核糖体RNA基因(rDNA)扩增片段长度为1775 bp,存在10个碱基差异。MGB0401和MGB0402的rbcL基因扩增片段长度为1190 bp,有45个碱基差异,对应的氨基酸序列存在4个氨基酸残基差异。系统学分析表明,2株微藻与已知新月细柱藻相应序列亲缘关系最近。微藻常用系统学分析用基因的序列不仅是分类鉴定的补充指标,也是不同研究结果相互比较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