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地球科学   1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常规的矢量地图精度校验采用抽样与实地测量,外业工作量大,自动化程度低。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提出基于SSW激光点云数据的矢量地图平面精度自动校验方法。首先,使用车载激光扫描器获得道路两侧高精度点云数据,并对点云数据进行滤波、坐标转换和精度检验;其次,基于多特征识别算法,使用SWDY软件提取点云特征点线;最后,利用最近邻法搜索待检矢量图中的同类地物特征点线,并计算匹配点线对的中误差。以兴化城区为试验区,采用该方法检测该地区1:1000比例尺的矢量地图平面精度,试验结果显示,成功匹配了点云数据205个地物特征中的201个,矢量地图的总体中误差为0.26 m,且能够发现待检测矢量地图中的采集丢漏与明显错误。本文方法可以减少现有检测方法的野外实测工作量,增加检测样本数量,降低检测过程中的人为干扰因素,有效提升检测的可靠性与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研究区内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大、数据种类与格式复杂的特点,利用国际上最先进的ArcGIS Engine技术和Visual Basic.NET开发平台,建立了东北地区地下水资源及其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将空间数据库与属性数据库联合集成,实现了空间数据分析、图文双向查询、图表自动生成、多媒体链接以及数据库管理等多种功能,能够为区域地学、水资源、环境生态等领域的研究、管理和决策提供空间信息和统计信息等综合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3.
张伟红 《海洋预报》2006,23(Z1):98-103
应用卫星云图、常规观测资料及T213数值分析产品,分析了2004年12月3~5日发生在浙江东部地区的暴雨和舟山市沿海的大风过程。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天气过程是由台风倒槽和冷空气及深厚的高空槽共同作用引起的;台风环流引起的东南低空急流为暴雨区输送了大量的水汽和不稳定能量;冷空气的侵入加上深厚的高空槽引起的低空辐合、中高层辐散,促使了东海低压的剧烈发展,产生了猛烈的大风。  相似文献   
4.
在地下水水质现状、地下水污染趋势、含水层固有脆弱性、污染源荷载风险、地下水污染危害性五个要素的基础上建立了地下水污染预警评价指标体系,利用GIS组件开发技术,与地下水污染预警模型相结合,采用VB.NET+Arc GIS和Engine+Access集成的组件式GIS二次开发模式,开发可脱离GIS平台独立运行的地下水污染预警系统。系统可分别进行研究区域的水质评价、水质预测、含水层固有脆弱性评价、污染源荷载风险计算、污染风险评价、污染预警分析。对典型水源地地区地下水环境污染的警度进行识别,对即将可能出现的警情进行预报,并依据警度划分了防护治理区、重点防护区和一般防护区,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为政府部门制定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服务。  相似文献   
5.
为了保障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在远程遥控操作下的能够正常运行,基于EPP并行通讯原理,介绍了一种简洁、可靠的CINRAD远程电源控制器的原理、结构,并给出了主要器件的选型方法和程序流程.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北京四维远见SSW车载激光测量系统的基本概况,并基于该系统选择了北京市昌平某地区的一段道路进行数据采集,结合外业采集的控制点对点云精度进行验证。然后,在点云的基础上进行道路断面的采集,结合传统测量方法与车载系统方法对本次数据采集进行了分析,最终,得到了一种快速实现断面测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受0601号台风“珍珠”和弱冷空气共同影响,2006年5月1 8日舟山普降暴雨,18日下午至19日早晨,舟山沿海海面风力达到11级,11级大风持续时间长达20个小时。本文利用常规资料对台风“珍珠”路径和舟山风雨特征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台风“珍珠”移动路径属抛物线状登陆转向路径,它主要是由副热带高压和西风槽影响形成的。对于早期登陆北卜的台风,预报上要着重考虑中纬度西风槽、冷空气与台风环流相互结合时降水、风力的不对称分布。台风与西风槽相互作用有利于台风暴雨的加强。台风环流与弱冷空气的相互作用促使台风倒槽发展,使结合区域强风出现时间提前,持续时间加长。  相似文献   
8.
浙江省北部沿海一次雷雨大风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对2007年7月21日浙江省北部沿海一次雷雨大风天气过程的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这次强对流天气发生在副高边缘的不稳定区域,高空有弱冷空气侵入形势下,地面静止锋是造成强对流天气的直接影响系统.淅北地区低层暖平流和地面持续4天的高温,积累了巨大的不稳定能量,在高空有冷平流侵入后,高低层温度差动平流大大促进了这一地区大气不稳定层结的发展.这次强对流天气的源地位于露点锋区之中,实际预报工作中要注意露点锋区中对流云团的发生发展.雷达回波上出现阵风锋和快速移动的强对流短带,是有雷雨大风天气产生的标志.  相似文献   
9.
新型713C型天气雷达随机携带的工作软件,经过实际使用,发现存在一些问题,特别是其回波显示的失真程度较大、分辨率较低,影响了台风中心定位等工作.并且该软件不能在普通微机上显示回波图象,给资料传输带来困难.为此,我们在编制新的713C型天气雷达数据处理及图象显示软件包时,开发了一种合理的回波图象显示方法,以解决随机软件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通过实验室土柱模拟实验,研究垃圾渗滤液污染晕中不同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和生物地球化学降解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微生物在前28 d的增长速度较快,平均每天增长1.7×105个;TOC在土壤中以“梭形”向前迁移,而且微生物的增长对其衰减具有明显的影响;NH4 -N在土壤中以“活塞式”向前推进,其衰减和微生物的增长在短期内未见明显的关系;TOC在土壤中的迁移速度比NH4 -N的迁移速度快,TOC的迁移速度约为3.0 cm/d,而NH4 -N的迁移速度约为2.4 cm/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