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科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在扬子陆块核部黄陵地区发现具球状构造的花岗闪长岩。岩石产于新元古代斑状花岗闪长岩与石英闪长岩之间,出露面积极小。球状花岗闪长岩岩体由主岩、球状体及球间基质三部分组成,球状体呈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状,由球核和同心球壳组成,球体大小多为5~12cm。依据球壳及球核的差异,可大致分为具有多壳层同心结构、具单壳层结构、无明显壳层结构3种类型的球状体。单壳层球壳由角闪石、黑云母等暗色矿物含量高的暗色层组成,具放射状构造;多壳层球壳由含角闪石、黑云母等暗色矿物的暗色层和基本不含或含少量暗色矿物、以斜长石为主的浅色层组成韵律层,具梳状、放射状构造;球核成分可以是同源岩浆组分,也可以是异源捕虏体。单壳层球体,球核、球壳、基质的斜长石牌号依次为36、32、26,酸性程度不断增加,内部呈放射状生长,反映其可能由内向外经岩浆结晶作用形成。初步认为多壳层球体球壳富韵律的变化为富含气水热液的岩浆在动荡的环境下结晶形成,球壳中矿物结晶顺序可能由外向内,核部结晶时间相对更长。  相似文献   
2.
宜昌磷矿田成矿地质特征及深部找矿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宜昌磷矿田属晚震旦世陡山沱期特大型磷块岩矿床,其含磷岩系陡山沱组为硅质、泥(页)质岩-磷块岩及硅质云岩-磷块岩共生岩石组合,具工业价值的矿层为下磷层(Ph13)及中磷层(Ph22,Ph21),矿床共生含钾页岩,伴生I、F元素。矿床形成受大陆边缘隆起带及"水下高地"浅水沉积体系控制,矿层中出现胶状、壳粒状、团粒状等原生结构的磷块岩,并伴有内碎屑磷块岩。磷质来源于上升洋流,经过生物化学及机械化学方式沉淀,工业矿层形成于浅海台地边缘泻湖-潮坪及台地滩间-泻湖-潮间相带,含磷岩系具有多旋回、多期次沉积成磷特征,Ph13及Ph22矿层聚磷沉积中心,由南向北迂移富集;认为宜昌磷矿田与兴神矿田相连,因此保康-宜昌磷矿带得以重新划分。从成矿模式分析,在黄陵地块隆起带北缘,浅海台地沉积区是形成大型矿床的有利部位,含磷岩系沉积旋回发育完整,标志层明显,次级旋回分布稳定,工业矿层产于次级旋回上部,矿层具有三端元结构类型(A-B-C),区域磷矿带及富矿带均呈NW向分布样式。诸多因素共同组合的磷矿沉积富集规律的探索,对指导鄂西晚震旦世陡山沱期深部找矿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