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科学   4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青藏高原东北部黄河源区大暖期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孢粉、有机碳和粘土矿物的分析,探讨了黄河源区全新世的气候变迁,重点论述了大暖期的气候特点。在全新世,黄河源区的气候总体凉干,属于高原的高寒气候。在大暖期,该区的气候较现今高2~3℃,显得湿润些,但波动较频繁,尤其是大暖期的后期波动剧烈,并在5.0kaBP前后发生一次剧烈的降温。记录表明,黄河源区的大暖期始于9.0kaBP,止于2.30kaBP,较我国其他地区开始得早,而结束得晚,其鼎盛时期为6.0kaBP前后。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隆升对云南高原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讨论了云南高原环境从上新世至早更新世对青藏高原隆升的响应。在上新世 ,云南高原普遍发育一套粘土岩、亚粘土岩、粉砂岩及褐煤的湖相、湖沼相沉积 ,大致以红河断裂为界 ,西厚东薄 ,说明在上新世云南高原内部总体构造环境较稳定 ,但西部盆地下沉的速度大于东部盆地。在早更新世 ,云南高原的沉积相和厚度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红河断裂以西为洪冲积相的砾石层 ,厚度薄 ;滇西北主要为河流相的砾石层和砂层 ,略较滇西的厚 ;滇中地区为河湖相和河流相的砂质粘土层、粘土层、砂层和砾石层 ,厚度较大。说明进入早更新世 ,云南高原隆升强度明显加强 ,而且从西部向东部逐渐推进。在早更新世晚期 ,在青藏高原的昆黄运动的影响下 ,全区发生了一次显著的构造运动———元谋运动 ,造成下更新统的褶皱、断裂变形和金沙江的全线贯通。  相似文献   
3.
在黄河源区两岸的第二级阶地砂砾层和基座中发现了两种不同形态的冰楔假型群。一种是发育在阶地砂砾石层的冰楔假型,其特点宽而浅,底部边界呈圆滑锅状,深约0.5~0.9m,宽0.8~1.4m;另一种是发育在第二级阶地基座的基岩中,以窄深倒三角状为特点,其底部尖锐,深约0.7~2.0m,宽为0.3~1.0m。前者形成于全新世中期(5.69±0.43kaB.P.,5.43±0.41kaB.P.),后者形成于末次冰期的冰消期(13.49±1.43kaB.P.)。另外,还在洪积的砂砾石层中发现了规模较大的冻融褶皱(宽3~4m),其时代晚于39.83±3.84kaB.P.,也是末次冰期的产物。根据冰楔假型的对比研究,在全新世的中期(约5.5kaB.P.前后)和冰消期,黄河源区的降温幅度达6~7℃。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全新世中期的冰楔假型形成,表明了大暖期气温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粘土矿物在黄河源区古气候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的组成具有一定的古气候指示意义。利用沉积物中粘土矿物的组成探讨了黄河源区全新世的古气候变迁。通过X衍射方法分析了一个全新世地层剖面的粘土矿物类型和含量的变化,这些粘土矿物主要由伊利石、伊蒙混层矿物和少量的高岭石、绿泥石组成。对粘土矿物含量变化的分析和对比研究表明,黄河源区在全新世的气候寒冷干燥,即使在大暖期也显得温凉。全新世的气候演变可划分为3个阶段,即早全新世的干冷期、中全新世的温凉期(大暖期)和晚全新世的干冷期。在大暖期,在7 0kaB P 和5 0kaB P 前后发生了两次较强的降温事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