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地球科学   1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梭鱼鳃丝电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鳃是鱼类的重要呼吸器官.鱼鳃超微结构的研究,国外已有一些报道.国内目前对鱼类鳃的超微结构研究尚未见报道.对于梭鱼Liza Haematocheila鳃超微结构研究,乃是国内外首次.梭鱼是我国北方经济鱼类,海产也可池塘养殖.对其敏感器官的鳃进行超微结构研究,不仅有理论意义,也有应用价值,为鱼类呼吸生理、病理和养殖生物学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原油中常见化合物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全新的复杂混合物分离分析技术,该技术在分离石油烃类化合物方面显示出比传统一维色谱-四极杆质谱分析更强的优越性。通过不同类型原油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分析,建立生物解降原油饱和烃组分和轻质原油烃类组分(饱和烃与芳烃)的分析方法,得到了甾烷、萜烷和芳烃化合物的二维平面点阵图和三维立体图。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原油的萜类化合物和轻质原油的饱和烃与芳烃同时分离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结果,许多在普通一维色谱分析中不能分离或分离效果不佳的共馏化合物得到了很好的分离。  相似文献   
3.
本综述论文首先引入文献中体视学狭义和广义的定义及领域范围,然后举例介绍了(狭义)体视学的用途.狭义地讲,体视学是根据其截面或投影图像获取三维结构定量信息的一门科学;广义地,则可认为体视学覆盖了与多维结构或图像的理解、重建及定量分析有关的原理、方法、软硬件研究、制造及应用等所有内容.不同定义中有一点是共同的,即体视学是一门关于多维几何结构及图像的边缘和交叉科学分支.体视学方法在地球科学中有以下可能的应用:1)辅助监测火山岩浆囊的活动:2)辅助寻找地质上非常稳定的地区以用于特定目的(如埋藏核废料); 3)辅助探测地下矿产资源和能源,由地下地震波速度和衰减参数的三维分布、电磁波衰减参数的三维分布图以圈定成矿带:4)结合三维地电法深测地下古墓葬和地下水的空间分布以及大型桥梁基础软弱带等.由电磁波和电阻率等CT技术得到桥梁地基、地铁隧道(tunnel)附近的精细的三维剖面图像体视学则可望用于根据这些剖面图像进-步定量描述其对应的三维构造,在保证这些建筑物质量时起到重要的作用:5)由地幔温度的三维分布探测地幔热柱和地热区的热容量分布,以决定地热田开发的规模,并能经济合理地决定地熟钻井的位置和深度.由此可见,体视学应用于地球科学是很用前途的.本文最后向读者推荐了-组与体视学有关的书、刊或论文.希望本文对不同学科领域中感兴趣于相关边缘或交叉学科研究与应用的科技工作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4.
材料三维显微组织形态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材料三维显微组织形态的实验观测和科学定量表征是材料学科的核心问题,是材料科学研究中一个无法回避的且又相当具有挑战性的难题。本文就材料三维显微组织几何形态观测和表征中的一些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及其应用进展、存在问题与可能解决途径进行了讨论,就我国在该领域中的下一步发展战略提出了若干意见。  相似文献   
5.
5月20日,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和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联合举办的“创先争优,青年先行”主题青年论坛活动在北京召开。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党委书记李海兵、全体干部职工,我省国土资源勘测规划院党委书记、院长刘群利及院团委有关青年同志参加了论坛。  相似文献   
6.
城镇土地数据是重要的经济统计数据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乃至众多行业对城镇土地统计数据的需求愈加迫切。  相似文献   
7.
大型反倾库岸岩体变形过程及破坏机制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边坡地质结构、地层岩性和诱发因素的不同,反倾岩体的主控变形破坏模式都会发生改变。金沙江龙蟠边坡岩体主要为反倾向千板岩和砂岩互层状结构,坡脚河床深厚覆盖层构成了边坡的软弱支座。本文运用离散单元法模拟了大型反倾库岸岩体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中的变形演化过程,并基于反倾岩体变形的时效性观点,引入强度折减法分析边坡在不同阶段的剪切屈服区扩展情况及相应的稳定性状态。结论表明龙蟠边坡变形岩体是重力弯曲蠕变为主导的成因机制,并归纳提出了软基效应和互层效应共同作用下的大规模反倾岩体的累进性剪切破坏模式,俗称龙蟠模式。  相似文献   
8.
A series of biomarkers were identified in the aliphatic and aromatic fractions of the extracts from Late Permian Dalong (大隆) and Wujiaping (吴家坪) formations in Shangsi (上寺) Section, Northeast Sichuan (四川), South China, on the basis of the analysis of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GC-MC). The dominance of lower-molecular-weight n-alkanes throughout the profile suggests the dominant contribution of algae and bacteria to the organics preserved in the marine section. Wujiaping Forma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elevated contribution from algae as well as other photoantotrophs such as photosynthetic bacteria as shown by the molecular ratios of hopanes to steranes or tricyclic terpanes as well as the ratio of pristane (Pr) and phytane (Ph) to C17 and C18 n-alkanes. This is in accord with the data from the microscopic measurement on the calcareous algae. In contrast, Dalong Formation is featured by enhanced contribution from bacteria and probably terrestrial organics indicated by the enhanced C24 tetracyclic terpanes relative to tricyclic terpanes. The two formations also show a distinct discrimination in sedimentary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including redox condition and salinity. The anoxic condition was only found in the middle of the Dalong Formation as shown by the ratios of Pr/Ph and dibenzothiophene to phenanthrene, consistent with the reported data of Mo and U. An enhancedsalinity indicated by the homohopane index is observed at the shallow Wujiaping Form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mposition of primary productivity and the redox condition, Dalong Formation is proposed, herein, to be potential hydrocarbon source rocks in the study site. It is notable that the topmost end-Permian is characterized by a large perturbance in both the redox condition and salinity, with oxic conditions being frequently interrupted by short-term anoxia, likely showing a causal relationship with the episodic biotic crisis across the Permian-Triassic boundary.  相似文献   
9.
钙质砂为海相沉积的多孔介质,是防护工程分配层的理想填充材料。利用改进的铝制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split Hopkinson pressure bar,简称SHPB),分别对颗粒级配以及相对密实度相同的南海钙质砂和福建石英砂进行了83组一维冲击试验,得到了应力波透射率、冲击响应和吸能效率曲线,分析了应变率、相对密实度和含水率对两种砂冲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的荷载和边界条件下,钙质砂的刚度仅为石英砂的1/10。由于内孔隙的存在,钙质砂对冲击波的衰减作用大于石英砂,在承载性能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减小相对密实度、增加含水率可有效提高分配层消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河北三河台数字电扰动异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2013年12月17日开始,三河台数字电扰动观测的NS和EW两测道交替出现了背景值增大的高值异常,现场调查和分析表明,这种高值脉冲异常主要是受仪表厂的供电干扰所致,仪器本身的工作正常;对观测系统数据采集软件的数据存储格式进行研究后发现,如果出现缺数,可能造成两个测道的数据出现互换的现象,应尽快改进数据采集软件,把两个测道采集的数据改为两个数据文件;同时,模拟观测的对比结果表明,同时间段模拟观测未出现异常;通过更换东西向线路和电极,观测数据恢复正常。综合分析认为,三河台数字电扰动出现的高值异常是干扰造成的,并非震兆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