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科学   2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05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新近在南秦岭旬阳盆地志留系中发现重要铅锌矿化,含矿岩系主要是下、中志留统弱变质含炭细碎屑岩和新发现识别出的热水沉积炭硅质岩、钠长石岩等;矿体呈层状与志留系整合产出,含矿层中有热水沉积硅质岩和铁碳酸盐岩.矿床REE地球化学反映铅锌矿石、硅质岩和钠长石岩的形成物质可能来自盆下源深处,成岩成矿作用具有热水沉积性质;岩矿石稳定同位素组成指示成矿流体为深部来源,成矿流体中富含CO2(18.656~35.063mol%),成矿温度135~297℃;矿石S和Pb同位素组成反映S来源于深部,Pb来自盆地基底和沉积地层.受地幔热点控制的扬子北缘古生代伸展海盆中,热水沉积是旬阳盆地志留系铅锌成矿的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2.
晚二叠世,处于板内活动中后期的北山南带中段地区,发生规模宏大的左旋位移走滑断裂作用。花牛山-五峰山和黄尖丘-新场两地区形成正性的走滑隆升区,其相应中间地带则显示了负性拉分拗陷作用,发育了大奇山拉分盆地。走滑隆升地区走滑型剪切带发育,为剪切带型的金矿成矿带。拉分盆地以巨厚火山-磨拉石建造为特征,沉积环境为陆相-海相-海陆混合相。  相似文献   
3.
本区早泥盆世旱山微大陆与塔里木板块的北山地体间发生对接,原洋区变为残留滨浅海区。中泥盆世该区形成中央断块山,相应南带的断陷山间洼地内形成陆相磨拉石堆积,北带与南蒙古洋毗邻,形成陆缘滨浅海火山-磨拉石沉积。经计算,中带造山隆起侵蚀速率为0.154mm/a。晚泥盆世火山岩显示弱碱性和深熔岩浆喷溢特点,表明陆壳演化尚未达到完全稳定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冯永忠 《西北地质》1992,13(4):18-20
1 引言糜棱岩(Mylonite)这一术语是1885年由(英)拉普沃斯(Lopworth)所提出的,用以描述苏格兰沿莫因断层所发育的一种细粒断层岩石。他认为这些岩石常沿大的错动面展布,是由于受到强烈的动力变质作用,错动面上的岩石受到压碎、拖曳,强烈研磨而形成的,不伴随有同时发生的重结晶作用,并有很发育的叶理或条带。 2 糜棱岩的内涵和演变自提出糜棱岩这一术语100多年来,其内涵的发展演变,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2.1 本世纪70年代以前 1960年,克利斯提(Christie)详细讨论了糜棱岩一词的定义,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甘蒙北山及东疆天山早古生代地壳类型,划分为元古代的古陆壳、早古生代洋壳、拉张型过渡壳、汇聚型过渡壳。早古生代沿着库米什—卡瓦布拉克—星星峡—小黄山一线自震旦世晚期由东向西逐渐开裂,于晚寒武世至早奥陶世全面打开,形成库米什—小黄山洋盆。其北侧由塔里木古板块北缘分离出中天山微大陆。且末断裂带斜贯全区,起了控制东西两侧构造发展的转换断层作用。甘蒙北山较东疆天山的地壳类型更为复杂,先后发育有奥陶纪拉张型过渡壳—裂谷带和志留纪汇聚型过渡壳—沟弧盆体系。晚古生代全区构造演化进入开合交替时期,其开时形成拉张过渡壳,早古生代洋区在库鲁克塔格北缘哈孜布拉克塔格地区延续到泥盆—石炭纪。  相似文献   
6.
冯永忠 《甘肃地质》1991,(1):78-79,120,121
一、甘肃省文县关家沟——沟岭子地区大地构造位置属古扬子板块分裂出的微陆块,发育一套南方型震旦纪地层。笔者1985——1987年在该区从事《甘肃文县石坊——沟岭子一带震旦纪锰磷成矿条件及找矿方向》专题研究时,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锰矿石中石英颗粒表面特征进行了观察。 二、本区锰矿主要有沟岭子和赵家咀锰矿,岩性组合可与南方震旦系标准剖面南沱组对比,其中可见漂砾、落石、熨斗石、压扭裂石、擦痕、压坑石等,镜下可见冰川作用滑动挤压形成的“ V”形刻蚀凹坑。区域上,向东断续与陕西略阳断头崖群的南沱冰碛岩亦可对  相似文献   
7.
甘肃北山勒巴泉群时代的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8.
祁连山在中国西部处于及其重要的地理位置,是北方及西北地区生态安全的主要屏障之一。水源涵养区浅山区植被的恢复与保护在整个祁连山生态系统保护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受到气候变化及人为损坏、超载放牧等负面因素的影响,祁连山水源涵养区浅山区植被受到一定的破坏,为当地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压力。本文从山丹县祁连山水源涵养区浅山区植被恢复与保护入手,在明确其重要性的同时分析了近年来对区域植被恢复与保护的策略及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1995—2020年甘肃省黄河流域基于土地利用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选取甘肃省黄河流域1995、2000、2005、2010、2015、2020年6期土地利用数据,分别利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利用程度指数和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了研究区土地利用时空变化特征;通过对单个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的经济价值进行修正,计算分析了研究区6个不同时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进而探讨了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1995—2020年,研究区耕地和未利用地面积总体减小,林地、草地、水域和建设用地面积总体增加,变化最大的是建设用地;(2)1995—2020年,研究区草地的土地利用程度最高,其他地类转为草地的面积最大;(3)1995—2020年,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体呈增加趋势,共增加5.104亿元;(4)从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来看,草地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大,达255.016亿元;从2020年生态系统服务类型来看,保持土壤生态服务价值最大,达87.94亿元;从生态敏感性指数来看,研究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指数均<1,研究结果可信;从生态系统服务加之分级来看,中级比重较大,面积占比为82.07%;(5)研究区土地利用程度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912。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