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科学   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贝尔凹陷构造演化及其对沉积和油气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贝尔凹陷是海拉尔盆地南部的一个次级凹陷,凹陷内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是海拉尔盆地重要的油气探区之一。贝尔凹陷经历了三期构造演化,形成了三期不同类型的原型盆地,自下而上分别为下部伸展断陷盆地、中部裂后热沉降盆地和上部构造反转盆地。复杂的构造演化形成了复杂的断裂系统,贝尔凹陷纵向上主要发育了两套断裂系统,分别是发育于下部断陷盆地的下部断裂系统和发育于中部热沉降盆地的上部走滑断裂系统,上部构造反转盆地内断裂不发育。复杂的构造样式对凹陷内沉积体系的配置也起着很重要的控制作用。本文从贝尔凹陷构造演化和构造特征研究出发,分析了沉积作用对构造活动的响应,初步探讨了贝尔凹陷构造对油气藏形成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海拉尔盆地侏罗系塔木兰沟组火山岩显示有巨大油气勘探潜力. 海拉尔盆地内侏罗系“塔木兰沟组”火山喷发期次和岩相分布尚不清楚,制约了盆内火山岩型油气藏勘探部署.针对海拉尔盆地火山岩相复杂且相变快,火山机构类型多样等特点,通过野外露头调查、年代学资料和单井和连井地震对比,利用地震剖面、时间切片、三维可视化和均方根振幅属性提取等技术,对盆内各个凹陷开展火山-沉积岩识别、旋回划分和岩相古地理恢复.野外露头、测井、地震反射、火山岩U?Pb年代学等证据都表明海拉尔盆地侏罗系发育2期火山-沉积旋回. 火山喷发沉静期于火山机构外围发育沉积岩夹层,在地震剖面上形成的连续反射且可区域追踪对比,可以作为旋回划分依据. 利用均方根振幅属性对岩性敏感特性来勾勒火山机构和外围的沉积岩.盆内第1期火山-沉积旋回岩以中基性火山岩、酸性火山岩和沉积岩为特征,对应于盆地外围的塔木兰沟组. 第2期火山-沉积旋回岩以酸性火山岩和沉积岩为主,对应于盆地外围的玛尼吐组. 盆内西部凹陷带主要发育火山机构和裙边砂砾岩体,中部和东部凹陷带主要发育湖相砂岩和泥岩. 各个凹陷内火山机构主要集中在盆地或斜坡带,侏罗系火山-沉积发育具有明显的火山-断陷湖盆特征,与区域上额尔古纳和德尔布干断裂空间展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应用数理统计及Q型聚类分析方法,对大三江盆地群主要盆地20口钻井早白垩世城子河组和穆棱组砂岩中的重矿物进行了重矿物ZTR指数、稳定指数以及组合特征分析.城子河组和穆棱组重矿物ZTR指数等值线图都具有由边部向中心逐渐增大的趋势,而这两个组的重矿物稳定系数整体也较低,反映出成盆初期重矿物稳定性弱的特点,并根据重矿物种类将研...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白垩系湖相沉积物中蕴含的古气候信息,探明古气候变化和沉积作用耦合关系,笔者对海拉尔盆地东明凹陷明D2井铜钵庙组、南屯组和大磨拐河组岩芯开展了系统观察和沉积相分析。岩芯薄片观察和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鉴定识别出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粉砂岩、砂岩、砾岩、泥砾岩、煤、凝灰岩和菱铁矿层等十多种岩性,以此建立明D2井岩芯地质综合剖面,分析本区环境演化特征。沉积相研究表明,铜钵庙组以多期辫状河沉积为主,多期河道砂砾岩叠置,或河道砂砾岩上覆细粒泛滥平原沉积;南屯组和大磨拐河组以泥岩、粉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和粉砂岩等细粒沉积岩为主,主要发育深湖-半深湖亚相与扇三角洲前缘亚相—前扇三角洲亚相,细粒沉积岩中普遍含有菱铁矿,含量3%~10%,同时识别出40层共5.9 m厚的菱铁矿层,表明这一时期东明凹陷以潮湿的气候为主。气候湿暖且植被发育,物理风化作用减弱而导致碎屑沉积物输入减少,促进自生矿物的沉淀,从而形成富有机质富菱铁矿的细粒沉积岩。  相似文献   
5.
冯志强  张顺  解习农  安广柱  赵波  侯艳平 《地质学报》2006,80(8):1226-12321240
松辽盆地属于大型陆相中生界含油气盆地,通过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分析,首次在中央坳陷区大庆长垣嫩江组一段湖相泥岩中发现了发育完整的大型湖底水道系统,该系统由3个主干水道和4个末梢分支水道构成,沿大庆长垣自北向南延伸,水道系统延伸最大直线距离71km,水道最大宽度600m。研究认为该水道系统可能为河流直接入湖而形成,电测解释和岩心观察表明水道砂体具有很好的含油气性。因此,这一水道系统的发现为在松辽盆地中央坳陷区广泛发育的湖相泥岩中寻找油气储层提供了一个新勘探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石油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6.
松辽盆地北部姚家组底部的不整合面(T1-1界面)为区域性不整合面,这一不整合面标志的隆升事件不仅控制了地层分布和层序划分,而且把盆地的坳陷阶段分为湖侵特征各不相同的两个亚阶段.姚一段的剥蚀区主要见于松辽盆地的东部和北部,反映造成这一隆升的挤压应力场来自其东南,与东亚大陆边缘移置地体的拼贴有关.松辽盆地是一个与燕山造山作用耦合发育的内陆盆地,坳陷(裂后热沉降)阶段的盆地发育受制于两个造山作用:西侧大兴安岭的热隆升和其东的东亚大陆边缘的地体拼贴引起的斜向汇聚-剪切造山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东北地区侏罗系火山—沉积序列与储盖组合等地质特征,进一步评价深层油气勘探潜力,本文基于勘探现状,利用露头调查、钻测井对比、岩芯观察、结合地震解释等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侏罗纪盆地构造背景,认为早—中侏罗世和晚侏罗世具有不同的构造环境和盆地性质。早—中侏罗世为受控于蒙古-额霍茨克造山作用的挤压型断陷-坳陷盆地,受到了后期构造的强烈改造。晚侏罗世为陆内伸展环境下与火山活动相关的火山断陷盆地。东北地区晚侏罗世火山活动频繁,形成广泛分布的火山—沉积序列。海拉尔盆地晚侏罗世塔木兰沟组发育典型火山—沉积序列,以火山岩与沉积岩的互层为特征,表现为砂泥岩—中酸性火山岩—砂泥岩—中基性火山岩序列。岩石组合在不同凹陷单元差异性较大,中部凹陷带以火山岩和砂泥岩为主,外围凹陷以火山岩和砂砾岩为主。火山—沉积序列的岩性复杂,储层岩石类型多样,主要有"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砂砾岩"3类岩性储层,储层物性普遍较低,总体属于中低孔极低渗储层-致密储层。依据火山—沉积序列的不同岩石组合及油气显示情况,可识别出砂泥岩或砂灰泥岩储盖组合、火山岩内幕储盖组合、火山岩-沉积岩复合岩类储盖组合、基岩风化壳储盖组合等四大类九小类油气储盖组合。最有利储盖组合是与烃源岩毗邻的砂泥岩储盖组合,其次是火山爆发相-喷发相的火山碎屑角砾岩、凝灰岩与火山岩的储盖组合。火山—沉积序列发育中等较好的暗色泥岩烃源岩,有一定的生烃潜力,油气成藏条件较好。围绕中部凹陷带的红旗凹陷、乌尔逊北凹陷烃源岩分布区的最有利储盖组合,是侏罗系深层火山—沉积序列的主要勘探领域。通过该研究,可以为其他地区火山—沉积序列的油气勘探提供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琼胶酶是作用于琼胶的水解酶,在食品、化妆品和制药工业中有广泛的应用。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诱导模式和甘油补料优化的高细胞密度和高产β-琼胶酶策略,同时可以较好的控制乙酸盐产量。首先,在诱导前期采用不同的比生长速率(μ)的甘油指数补料策略。结果表明,低的比生长速率(μ=0.2)是细胞生长和β-琼胶酶产生的最佳条件。其次,研究了诱导阶段诱导温度和诱导物浓度对细胞生长和β-琼胶酶产生的影响。当异丙基-β-d-硫代半乳糖苷(IPTG)诱导时,在20℃下0.8mmol/L的IPTG诱导策略对β-琼胶酶的产生效果最佳。采用1.0g/(L·h)的乳糖连续补料策略诱导培养,β-琼胶酶活性达到112.5U/mL,是目前报道的产量最高的β-琼胶酶。此外,β-琼胶酶能直接酶解龙须菜粉,产生新琼寡糖,水解产物为新琼胶四糖(NA4)和新琼胶六糖(NA6)。本文的研究为β-琼胶酶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提供了较好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海拉尔盆地侏罗系油气来源,通过岩心和薄片鉴定、地球化学和锆石U-Pb测年分析,对红旗凹陷侏罗系进行了岩性和时代校正,明确地层年代和归属;通过饱和烃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分析,开展油源对比,明确油气来源。结果表明:红旗凹陷钻遇的一套原为下白垩统铜钵庙组的饱含油砂砾岩层,其岩性应为粗面质火山角砾岩,年龄为(146.90±0.93) Ma,应归属于晚侏罗世。侏罗系油气来源有两种:(1)油气层下部的侏罗系源岩,与油气层构成下生上储成藏模式;(2)油气层侧向的白垩系源岩,构成上生下储、侧向运移模式。其上生下储模式说明上覆白垩系源岩具有向下伏侏罗系储层供烃成藏的可能性和普遍性。在以往侏罗系油气勘探以寻找自生自储和下伏源岩为主要方向的基础上,兼顾上覆白垩系源岩与下伏侏罗系储层的成藏匹配关系,可为侏罗系油气勘探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层序地层源于被动大陆边缘盆地 ,如何将层序地层分析应用于陆相裂陷盆地是当前一个热点课题 ,近年来国内外对陆相裂陷盆地层序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可容空间和沉积物供给沿着活动断层走向和倾向上的变化是控制陆相裂陷盆地层序发育样式的两个主要因素。在走向上 ,断块中部断层活动性最强 ,构造沉降最大 ,可容空间增加速率也最大 ,沉积物大多短源供给 ,以发育 型层序为主 ,向着断端 ,断层的活动性逐渐减弱 ,上盘下降和下盘上升速率相对减小 ,形成相对低地 ,是沉积物优先通过的场所 ,以 型层序发育为主。沿着倾向上 ,靠近断层的陡坡带断层活动性强 ,位移大 ,发育 型层序 ,向着远离正断层的缓坡带 ,构造活动性逐渐减弱 ,基底沉降减小 , 型层序样式发育。 型层序的下切谷和盆底扇以及斜坡扇是良好的储集体 ,具有良好的石油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