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3篇
地球科学   2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2001年四川雅江6.0级地震序列的破裂特征及发震构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思胜 《中国地震》2004,20(1):1-11
2001年雅江地震序列(主要地震是2月14日的Ms5.1和2月23日的Ms6.0地震)是四川地区近13年来的重要地震。选择2001年1月1日~6月30日期间,四川地震台网至少5个清晰的初动到时所记录的雅江地震序列中88次地震,并对其作了重新定位,对其中较大的13次地震用四川地区地震台网P波初动资料作了震源机制解。88次地震震源深度分布在2~16km,优势深度为9~llkm。前震、5.1级地震及其余震、6.0级地震及余震都紧邻孜河断裂分布,且按时段划分的震中优势分布方位与孜河断裂走向都是北西向。根据雅江地区近期大地形变场物质运移方向,选定了震源机制解的破裂面。13次较大地震震源机制解的主压应力P轴具有较大的垂向分量,水平投影方向为南东;地震类型都是左旋、走滑一正断型或正断一走滑型;大部分地震破裂面走向为北西一南东,倾向南西。根据前震、5.1级地震及其余震、6.0级地震及其余震震中优势分布方位,以及大多数较大地震破裂面走向和倾向,认为穿过震区的走向北西、倾向南西的孜河断裂是这次雅江地震序列的发震断裂。  相似文献   
2.
龙思胜 《中国地震》2005,21(1):70-83
以《全国小震目录》(1965年1月1日~2002年lO月31日)和《四川地震台网快报目录》(2002年11月1日~2003年9月30日)为基础资料,研究了川滇地区地震活动性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并提出“单断裂强震区”和“多断裂强震区”概念。发现川滇地区主要单断裂强震区在发生一些强震之后,已经陆续进入地震平静时段,近期发生强震的能力明显减弱。与此同时,“滇西南”、“龙陵-腾冲”、“丽江-武定”地区分别在较短时段内发生多次强震,表明这几个多断裂强震区陆续进入活跃时段,成为1984年以来川滇地区的地震主体活动区域。多断裂强震区具有区内中小断裂汇集、地质构造复杂、地震活跃时段多次出现、在同一活跃时段内又具有活跃小段与小段间距的小段组合形式等特征。对已有的和可能新生的多断裂强震区进行早期判定,以及对活跃时段、小段组合进行动态跟踪,对于川滇地区地震预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认为科里奥昨力有两种形式。当物体在平行于地球表面的水平曲面上,从高纬度向低纬度(从低纬度向高纬度)运动时,会受到向西(向东)的偏转力。这是第一科里奥利力。当物体在地球内部或外部重力场中,沿垂向上升(下降)时,会受到向西(向东)的偏转力。这是第二科里奥利力。大气气流上升或下降,地幔热柱上升,是否会受到第二科里奥利力作用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4.
IntroductionSichuan region is one of the extruded and connected parts between the Qinghai-Xizang (Tibet) Plateau and Yangtze block. And the joint region of Xianshuihe, Longmenshan and An(ninghe faults reflects th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formed by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s extruding to Yangtze block and the Sichuan basin evolutionary process as fore-land basin. The researches on seismic activity in Sichuan region were mainly around Xianshuihe, Longmenshan and An(ninghe faults separ…  相似文献   
5.
Introduction Hilbert-Huang transform (HHT) is a great break in processing nonlinear and non-stationary data and can be successfully used in many science domains. There are mainly two parts in this method. The first part is to decompose the original data into several intrinsic mode functions (IMF) with th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 IMF components are derived from the original data directly according to the local characteristics in the data under some rules, so that IMF are poste…  相似文献   
6.
龙思胜  张铁宝  龙峰 《地震学报》2005,27(5):561-568
深入分析了现有的三次样条拟合方法,指出ldquo;拟合过冲rdquo;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新的三次样条拟合方法和正弦函数拟合方法. 这两种新拟合方法都具有消除ldquo;过冲rdquo;现象,拟合函数连续、一阶导数连续、计算简便、计算量小、易于操作等优点. 同时,指明了ldquo;端点飞翼rdquo;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一种处理资料曲线的端点问题的技巧. 该技巧能够在不改变资料曲线的条件下消除ldquo;端点飞翼rdquo;现象. 拟合新方法和新技巧能结合运用,得到完全没有ldquo;拟合过冲rdquo;和ldquo;端点飞翼rdquo;的拟合曲线,为时序曲线固有模态函数分解提供了可靠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7.
1996年四川田湾地震序列揭示的水库诱震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96年3月28日田湾地震序列是四川二滩水库地震遥测台网自1992年1月正式运行以来,发生在库区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地震序列,主震震级ML=4.0,持续时间近2月,后续余震3 3个,其中震级在3.0以上的余震3个,因该序列地震位于二滩台网监控范围以外,为改善观测台站的分布条件,本文综合使用了二滩水库地震遥测台网,西昌地震遥测台网和四川区域台网约25个台站的观测资料,利用工业爆破和天然地震资料,计算耻  相似文献   
8.
在2000.01.02—2002.08.3l的时段内,安宁河一则木河断裂带及附近地区发生了7次4级左右小展,其展源机制解揭示的构造应力场和破裂面位错方向显示,是冕宁、越西经布拖、普格到巧家的一次浅层地层失稳滑动造成的。安宁河一则木河断裂和凉山断裂是这次地展活动的发展断裂。用P波初动符号和吴尔夫网下半平面投影方法给出这7次事件的震源机制解。  相似文献   
9.
1999年四川绵竹清平5.0级地震序列构造活动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9年9月14日四川绵竹清平5.0级地震序列是近年发生在青藏高原碰撞带东南边界的龙门山断裂带的规模最大的一次地震活动。本文通过对序列地震震源位置的精确确定,对主要的8次地震震源机制的求解和时间进程中震级频次变化的分析,来揭示该震源区地下构造的活动特征。结果表明:(1)前震-主震-余震的时间进程完整,只是衰减较快。(2)主震位于龙门山中央主断裂弯折的端头,与同震中十分接近。大部分余震分布在中央主断裂一侧的次级隐伏构造地带,与主断裂的北东走向一致。震源深度3-15km,(3)震源断层面北东取向,在指向南东的近水平方向的主压应力作用下,断层面的锚动以逆冲兼走滑的方式为主,间有少量小型的正断层活动,统一呈现出地下物质向南东的滑移。  相似文献   
10.
用Pg波初动求解中小地震的震源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思胜 《地震研究》2003,26(Z1):89-94
依据震源理论,根据我国数字化地震台网目前的实际情况,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一种用Pg波初动求中小地震震源参数的实用方法.可以用三个台的Pg波初动(初动峰值和峰值时间),较简便地计算出地震的震源参数, 从而为以震源和介质动态变化为依据的地震预报,提供一个用于日常监测预报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