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科学   17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莺歌海盆地的构造反转作用及其油气勘探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莺歌海盆地是北西走向红河断裂带末端在第三纪走滑运动形成的扭张性断陷盆地,控制盆地形成演化的构造动力在早-晚渐新世和中-晚中新世发生了改变,导致盆地内部发生了两期性质不同的构造反转作用。晚渐新世-中中新世期间的构造反转表现为轴向近南北的褶皱变形和沉降中心向东南方向的迁移,晚中新世至今的构造反转使盆地西北边缘的北东走向断裂发生反转逆冲。晚渐新世-中中新世构造反转作用导致盆地西北部和中南部的油气聚集特征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任意广角波动方程(Arbitrarily Wide-angle Wave Equation,AWWE)是一种高精度的时空域单程波动方程,与其他时空域单程波方程相比,具有更大的成像倾角,因此是偏移成像的有力工具之一.本文改进了现有的AWWE有限差分计算方案,避免了原计算方案中对矩阵反复求逆的过程,同时减少了矩阵相乘的次数,显著地提高了AWWE数值计算的效率.数值实验证实,采用改进之后的计算方案,其计算结果与原方案完全一致.此外,本文采用了一种方法,在有倏逝波干扰的情况下,能在频率-波数(f-k)域区分出倏逝波与非倏逝波,为设计f-k滤波器提供合理的视速度门槛信息.偏移实验证实,在深度延拓时仅仅进行数次f-k滤波就能很好地抑制倏逝波干扰,提高偏移成像质量.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油田开发过程中地面地震资料无法解决的高分辨率精细储层和隔夹层描述等问题,同时满足实际油田开发过程
中既有直井又有斜井的井间地震资料成像需要,探讨了井间地震交错网格有限差分逆时偏移算法以及吸收边界等问题,针对共面
斜井井间地震的理论模型和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逆时偏移成像。结果表明,偏移算法实现正确,实际资料逆时偏移成像剖面的信
噪比和分辨率远高于地面地震成像剖面,且层间细节变化更丰富,与实际地层变化特征吻合较好,结果可信,为解决油田开发过程
中地面地震资料无法解决的高分辨率精细储层和隔夹层描述等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海上多子阵立体组合气枪震源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气枪震源子波模拟软件,针对海上常用的6子阵,进行了不同气枪阵列组合情形下的震源子波模拟试算,提出了适应深水区地震勘探要求的立体阵列组合和交错排列组合的气枪阵列.子波模拟试算结果表明,多子阵立体阵列的设计能优化震源子波,同时,将传统的子阵列排列改成交错排列,将气枪阵列的大容量气枪放置在子阵中间位置可以明显提高子波性能,为深水区复杂地质结构条件下的震源设计参数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针对多层系油气藏开发过程中时移地震时差、相位、频率和能量累积效应所导致的处理难题,文中提出了基于多标准层的时移地震分层匹配处理技术。该技术通过选择多层系油气藏顶部、内部和底部稳定的非储层或未动用储层作为参考标准层,进行分层系匹配处理,能够有效消除多层系油气藏时移地震累积效应的影响。通过南海X油田的实际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6.
莺歌海盆地泥-流体底辟构造成因机制与天然气运聚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莺歌海盆地的泥 -流体底辟构造发育演化是区域构造应力场变化和超压体系形成演化的结果。与盆地构造类型密切相关的不均衡压实和热作用引起盆地超压体系的发育 ,而区域构造应力场变化则导致盆地中中新世以泥底辟作用为主 ,晚中新世—第四纪以流体底辟作用为主 ,其中 ,早期泥底辟阶段形成的构造形态对晚期流体底辟作用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在莺歌海组浅层底辟圈闭中 ,圈闭形成期与中新统气源岩生烃过程的匹配是造成含不同天然气组分的流体发生幕式充注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莺歌海盆地地层各向异性多波地震判别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分利用中国在海上采集到的多波地震资料:PZ分量(P波)时间偏移剖面、X分量(P-SV波)时间偏移剖面和Y分量(P-SH波)时间偏移剖面,对莺歌海盆地3个构造(A构造、B构造、C构造)和D砂体的地下岩石介质的各向异性特征进行了研究,Y分量(P-SH波)、X分量(P-SV波)的旅行时间闭合差、准各向异性系数和泊松比结果表明A构造、B构造、C构造等存在不同程度的各向异性,且A构造的各向异性最强.实践证明,在海洋石油勘探中,多波地震资料用于地下岩石介质各向异性的判别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琼东南盆地古近纪沉积充填演化及其区域构造意义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琼东南盆地是发育于南海西北部的新生代张性断陷盆地。始新统和早渐新统崖城组属过充填型或平衡充填类型,在盆地各个断陷内均具有砂岩-泥岩-砂岩三重沉积充填结构;晚渐新统陵水组在北部坳陷带属过充填及平衡充填类型,发育砂岩-泥岩-砂岩三重沉积充填结构,而在中央坳陷带则属由砂岩-泥岩二重沉积充填结构组成的欠充填型。古近纪盆地的沉积充填结构演化反映了始新世-早渐新世断陷阶段与晚渐新世断拗阶段的盆地演化历史,其中,晚渐新世盆地断拗阶段的发育是南海海底单期扩张过程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部及南海西部陆缘CO2气藏形成机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我国东部及南海西部陆缘众多CO2气葳为依据,分析了气藏中气体组分、同位素组成及分布特征,指出该地区从北至南分布着一巨型北东向岩浆幔源无机成因CO2气藏带,莺歌海盆地中具有壳幔混源特征,其形成机理与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碰撞俯冲带所形成的构造岩浆作用有关;靠近俯冲带,热源体以火山岩体、基性玄武岩为主,远离俯冲带则以泥底辟热流体为主;超壳断裂是幔源气和热源的输运通道。  相似文献   
10.
深水陆坡区水深急剧变化,峡谷纵横,水道复杂,形成了崎岖的海底地形地貌,严重影响到其下伏地层的地震成像,并造成地震剖面上构造形态的畸变.本文利用复杂介质条件下共聚焦分析和CRP分析方法,讨论深水区崎岖海底条件对下伏目的层地震波成像质量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水平海底条件与崎岖海底条件下成像的差别,为深水崎岖海底地区的地震采集设计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