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4篇
地球科学   17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4篇
  201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密度电阻率法二维成像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密度电阻率法在工程勘察和环境监测中是一种很重要的勘探手段,高密度电阻率法二维成像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在理论和实际应用上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随着地球物理反演和成像技术研究的兴起和发展,层析成像技术在高密度电阻率法中的应用,提高了高密度电阻率法的勘探质量和精度。本文献电阻率法层析成像技术的前提条件及高密度电阻率法二维成像理论与方法进行了粗浅探讨,最后给出了一些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
南极普里兹湾可培养浮游细菌群落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南极普里兹湾内达恩利角附近海域的3个测站共12份海水样品,采用寡营养培养基分离培养极地浮游细菌,通过PCR方法获取其中95株细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分离获得的95株细菌分属α-变形杆菌纲(Alphaproteobactia)、γ-变形杆菌纲(Gamma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3个类群下的35个不同分类单元,其中α-变形杆菌纲为优势细菌,在不同水层中所占的比例为52.6%—62.5%。通过Shannon多样性指数分析发现,南极普里兹湾陆架区测站P2-14多样性指数较陆坡区两测站P2-11和P2-8的高,细菌多样性与浮游植物量和生产力水平呈现正相关。表层细菌Shannon多样性指数最低,50 m水层最高,100和200 m水层多样性指数变化不明显,真光层水体中细菌垂直分布与营养盐和溶解氧浓度存在关联。此外,采用寡营养陈海水培养基,还获得了一些与已报道的16S rRNA基因序列相似性较低的菌株,它们代表了微生物新物种,可能也是南极真光层特有的细菌。研究工作表明,南极普里兹湾真光层水体中蕴藏着丰富的浮游细菌资源,它们有待保护、开发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成都市地震安评报告中的场地钻孔剪切波速资料,定性探讨了成都地区Ⅱ类场地常见的10类土的剪切波速与埋深的关系;将拟合优度作为模型的综合评价指标,推荐给出针对不同类型土层的拟合函数模型。基于某工程的钻孔数据,利用推荐的数学回归模型和遗传神经网络模型,与其它研究模型计算得到的剪切波速预测值及实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极大地改变了城市下垫面的性质,这有可能增加灰霾天气发生的概率和强度.利用Landsat-7 ETM+和HJ-1A卫星多光谱遥感数据,通过人工解译获得2002年和2012年武汉市土地利用情况,并对武汉市土地利用规划图进行数字化和尺度转换.在此基础上,针对武汉市典型灰霾天气过程,对不同土地类型(历史、现状和规划)利用WRF-NAQPMS空气质量数值模式进行了不同情景的模拟.同时,对比分析和揭示了不同情境下,大气风场和主要大气污染物浓度场的变化,解析了下垫面对灰霾天气的影响.可为从灰霾天气防治的角度完善城市土地规划和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传统磁流变减隔振器通常由线圈持续供电,不仅增大耗能,也会减少器件的使用寿命。基于磁流变凝胶(MRG)的剪切工作原理,运用剪切型结构设计一种新型磁流变凝胶减震装置,采用永磁体和线圈共同控制磁场大小和方向,通过改变磁流变凝胶的磁化程度实现阻尼力大小的控制。将该装置安装在一2层钢框架结构模型的底层,采用恒定电流控制法开展磁流变减震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分析不同电流下减震结构系统对不同地震波的振动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该磁流变凝胶减震装置能够显著降低结构的动力响应,对于不同的地震波其减震效果有所差异,随着峰值加速度的增加其减震效果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6.
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位于雅普海沟北部6 745 m深处的底栖沉积环境中采集到两只石鳖样本,这是石鳖物种分布于此的新记录。形态学和DNA分子标记均支持两只石鳖为鳞侧石鳖属(Leptochiton)同一物种。该种在形态上与L.vanbelleiL.deforgesi接近;在系统发生方面,与L.vanbelleiL.deforgesiL.boucheti的亲缘关系密切。这是截至目前世界石鳖分布报道的第三深度记录。  相似文献   
7.
作者在本文中详细介绍了VB与Visual Fortran(VB\VF)混合语言编程技术,尤其是对怎样用VB语言调用Fortran动态连接库(DLL)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将VB\VF进行混合语言编程一方面可以达到这两种语言的优势互补的目的,另一方面可以再利用前人留下的大量成熟的Fortan程序,避免了重复编程和资源浪费,节约了大量编程时间。混合语言编程在物探化探数值计算中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编程方法。  相似文献   
8.
以四川及其邻区现有地磁台站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平滑伪魏格纳-维勒分布的时频分析方法(SPWVD),对其进行时频计算,并对康定地震、九寨沟地震附近地磁台站及中强震活跃时段与平静时段的川滇地区部分地磁台站Z分量滤波后周期为4. 4h的振幅变化特征进行回溯性震例分析。研究发现:2014年康定地震之前,震中附近7个地磁台站4. 4h振幅存在同步高值异常现象,其中5个台的幅值为震前所研究时段的最高值;九寨沟地震前,震中附近6个台站存在同步相对高值的异常现象,其中3个台的幅值为震前所研究时段的最高值; 2014年川滇地震活跃时期,该区域地磁台站普遍存在4. 4h振幅同步异常,台站数量多、振幅大,与此时间段内中强地震发生强度呈正相关,在时间上呈现短临特征; 2018年川滇地区中强地震活动平静时期,4. 4h振幅变化较平稳,异常振幅相对较小,而后活跃期间同步异常的最大振幅增大且异常台站数量增加。综上所述,通过SPWVD时频方法对地磁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以此得到的规律和认识,对未来川滇地区中强地震预测和研判区域地震活动性的强弱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通过地震活动性调查、地表地震地质调查、浅层地震勘探、高密度电法勘探及探槽剖面分析等多种手段对扎子坳断层进行综合研究,结果发现,扎子坳断层发育于古生代二叠系砂岩和中生代三叠系灰岩、砂岩地层中,属逆断层,断层总体呈NNE向展布,长约15 km,破碎带影响宽度一般小于20 m,断层规模较小。结合浅层地球物理勘探和探槽剖面分析结果初步推测,扎子坳断层不具备晚更世晚期活动性,为2017-01-28筠连4.9级地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10.
瓷海星科是一类深海底栖海星,广泛分布于全球大洋深海中。其模式种蓝泥瓷海星(Porcellanaster ceruleus Wyville Thomson 1878)具有全球分布性与多态性。本文报道了该物种在中国海的首次记录。2015年6月6日,在向阳红10号执行的南海底栖生物调查航次中,于C19站位(10.15°N,110.03°E;水深1400m)由三角形拖网采集到海星一只,经鉴定为蓝泥瓷海星。本文提供了该样品的形态描述与细节照片,讨论了其与该种模式样品的共同形态特征及个体差异,并总结了蓝泥瓷海星的全球分布记录。该种在中国海的首次发现,进一步拓展了其地理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