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球科学   1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遗传算法的巷道位移反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赵同彬  谭云亮  刘传孝 《岩土力学》2004,25(Z1):107-109
将遗传算法应用到位移反分析研究中,采用遗传算法与FLAC数值软件相结合的手段,研制了弹塑性巷道位移反分析程序。对该程序测试的结果表明,用遗传算法这一模拟生物进化的方法,进行巷道位移反分析,可以同时反演E,μ,C,ф,σx,σy,τxy7个参数,反演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2.
以古河道为调蓄空间修建地下水库是有古河道分布的沿海地区防治海(咸)水入侵的重要措施之一.为了查明研究区古河道砂层分布特征,确定地下水库库址及库区信息,防止咸水入侵加剧,本文在分析研究区地层成因等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一维电测深法与高密度电阻率成像法相结合的地球物理方法对区内古河道进行勘探研究.结合钻探资料,从地层的电阻率这一综合物理参数角度分析研究勘探区域内的古河道特征.结果表明:电阻率参数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内的地层分布特征.古河道砂层整体上为高电阻率值反映,电阻率值在18~40Ω·m范围内,岩性以细砂、粉细砂为主;黏土层为低阻反映,电阻率值在5~18Ω·m范围内,构成古河道的顶底板及护坡结构.高阻体的空间结构特征较好地反映了古河道砂层的分布、埋深等信息,为古河道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也为地下水库选址、确定边界条件、判别基底状况等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刘传孝  蒋金泉  刘福胜  王素华 《岩土力学》2008,29(10):2619-2622
基于同一现场不同尺度的岩石材料,从大量三轴MTS试验岩石断口边痕、试样切割面或磨光面的节理痕迹和现场断裂迹线3个尺度层次,进行了岩石材料微、细、宏观断裂机理尺度效应的分形研究。提出圆与正方形相耦合的分形维数算法,探讨了其优越性并应用于岩石断裂的分形特征研究,得到岩石材料的微、细、宏观断裂机理存在无标度区域。在无标度区0.002 mm~4 000 mm内,岩石断裂构造的分布规律具有自相似性,是岩石材料的微、细、宏观断裂机理内在联系的外在反映,为跨越尺度界限研究岩石节理裂隙的破坏机理提供了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4.
提出砂岩全应力.应变曲线的二分法原则,应用混沌动力学Lyapunov评价准则定性研究得到了曲线新的分段特征:试验曲线的所有峰前段均处于混沌状态,证明岩石节理裂隙这一复杂系统的非线性状态演化是客观存在、线性是近似的;节理裂隙系统有85%演化到峰后段时呈有序定常态,表明节理裂隙贯通后的岩石已呈现宏观破坏,线性特征明显:围压作用将延长节理裂隙的贯通过程,使之在峰后呈抵抗性破坏特征;峰后应变长度占总应变长度的2/3及以上时,该阶段节理裂隙系统的状态将主导其演化全过程的状态特征.  相似文献   
5.
地质雷达应用于探测拱桥,空洞的效果验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运用地质雷达探测了一个拱桥和一个空洞,通过探测结果和被探体的实际揭露情况比较得出,雷达剖面图像的解释结果与被探体的实际剖面形态类似,水平误差取决于探测物理点点间距,深度误差仅±0.05m.  相似文献   
6.
无人工作面开采坚硬顶板冲击运动的3DEC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传孝 《岩土力学》2004,25(Z2):285-288
分4个阶段模拟了无人工作面开采坚硬顶板采场顶板的运动规律.第1阶段,坚硬顶板的悬而不落是下一区段无煤柱开采的隐患.开采范围达到8 000 m2时的第2阶段,采场坚硬顶板的冲击性垮落,使工作面前方煤体及巷道既已形成的高应力区骤然释放.开采范围继续扩大的第3阶段和第4阶段,坚硬顶板从整体大范围冲击性运动向周期性分段运动转化.北京矿务局木城涧煤矿无人工作面坚硬顶板在采场面积约为8 000 m2的初次冲击性垮落,验证了3DEC理论研究结论,其强制放顶等防冲措施实施的最佳时机为第2阶段的开采活动结束之前.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几种探地雷达技术的机理、性能和探测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得出了它们的共性和各自特点,对探地雷达技术的发展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砂岩强度MTS试验及阶段特征的混沌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传孝 《岩土力学》2004,25(12):1910-1914
采用MTS815.03电液伺服岩石试验系统对三种强度的砂岩进行全应力-应变试验研究,得出试验曲线呈明显的分段特征,曲线的离散性发生于应变软化阶段。通过对试验数据序列的混沌动力学分析得出:随着单向抗压强度的增加,砂岩全应力-应变过程的系统状态由强混沌态逐渐演化到低混沌态,进而质变为较有序的定常态;砂岩峰后应力-应变阶段曲线的线性性质增强,裂隙系统状态由强混沌态向强有序的定常态演化;砂岩峰前阶段的裂隙系统基本呈现弱混沌状态。该试验方法可靠,对砂岩强度阶段特征的混沌分析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断层特征参数地质雷达探测与识别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地下空间中,用地质雷达方法沿水平方向探测可以确定断层的位置及走向,沿垂直方向探测可以测定断层的倾向、倾角和落差,但不能用于查明断层面内充填物的详细情况。因此,采用地质雷达方法对断层部分特征参数的准确判定,对地下工程的开挖与维护具有一定的工程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刘传孝  王龙  刘星辉  庄帅  于绍波 《岩土力学》2016,37(6):1588-1596
应用Lyapunov指数法,对试验得到的深埋煤层应力松弛系统演化对应于各级应变水平的时间序列进行分析,科学重构相空间,得到了每一递进应变水平的相轨迹均不重复地围绕各自对应的历史应力中值而顺次演化。采用分形几何学方法进行时间序列分析,定量揭示出煤样应力松弛系统演化的各层次间自相似性,并部分反映了经典力学与非线性科学间的关系。得到了对应各级应变水平系统演化时间序列的非线性动力学评价指标,并判定深埋煤层应力松弛系统为复杂系统且具有典型混沌特征。深埋煤层应力松弛系统演化的混沌程度及复杂程度呈下降规律,煤体内部力学性质弱化因素与强化因素之间竞争最为激烈的阶段,其混沌程度最高,而宏观破坏后系统伴随最低的混沌程度及复杂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