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1篇
地球科学   1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processes of land surface-atmosphere interaction over desertification area, it is indispensable to utilize of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Two scenes of Landsat TM were used to produce a set of maps of surface reflectance, MSAVI, vegetation coverage, surface temperature, net radiation, soil heat flux, sensible heat flux and latent heat flux. Statist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se maps revealed some quantitative significant land surface characteristics. Future developments of the method are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2.
黑河实验区地表净辐射区域分布及季节变化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卫星遥感信息和地面观测资料,分析研究黑河实验区地表净辐射的区域分布及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卫星遥感结合地面观测,首先可以得到较为精确的地表反射率和地表温度分布,进而得到较为合理的地表净辐射的区域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3.
2003年淮河流域大洪水的雨情、水情特征分析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地面加密资料,分析了2003年淮河流域6~7月降水的时空分布和气候统计特征以及降水雨情、水情特征,并与历史同期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2003年淮河流域梅雨期经历了7次强降水过程,降水总量和洪水流量都超过1991年同期,但低于1954年梅雨期;2003年淮河流域降水的突出特点是:雨带稳定、暴雨集中和突发性强;水情特点是:洪峰逐次递减;造成淮河流域全线超警戒水位的重要原因是:2003年春季降水偏多、7月份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以及淮河中游下段河床剖面倒比降。  相似文献   
4.
5.
随着社交网络的普遍发展,大量的讯息透过智能手机发布在个人的微博或其他社交网站。台湾地区的社交网站以脸书(Facebook)的使用量最大,平均每天有近千万笔的讯息量,大多数的讯息多以食衣住行或个人讯息为主,但从本研究所撷取自2010年至2015年的数据中显示,公众在社交网站所分享的信息中具有降雨、淹水或相关灾情的讯息,而这些讯息具有极高比例的正确性。由于社交网站无法提供私人讯息,故本研究将从社交信息中,以地点为单位撷取大量的数据信息再辅以语意关键词萃取出有关可作为淹水预判的讯息数据。为检核资料的可性度,本研究透过历史台风数据FLO-2D仿真重建淹水之空间信息进行检核。从研究比对分析中发现,经萃取后的公众信息其与灾害的关联性及正确性相当显着,故透过社交网站中大量的非结构讯息,透过语意及空间的转换,可萃取转化为防灾信息,对广域的都市治理而言,此一讯息将可作为预判区域淹水或防救灾情报之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6.
海岸带是陆地向海洋延伸的过渡地带,是人口最为密集、人类活动最频繁的区域,全球超过50%的人口和60%的GDP总量集聚在离海岸线不足100 km的区域。海岸线对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港湾淤积、湿地生态资源、近海海域环境等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本研究利用遥感影像获取了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1975—2018年间的大陆海岸线数据,并基于GIS平台,对海岸线开发利用程度以及空间位置变迁进行了定量分析,探讨了海岸线变迁的驱动力。结果表明:(1)大湾区大陆岸线时空变化明显,总体可分为两个阶段。1975—1995年,岸线长度上升明显,岸线类型格局变化显著;1995年后,岸线长度增长较缓,但建设用地态势增长强劲。(2)大湾区大陆岸线整体形态上不断曲折化,分形维数逐渐增长;空间位置变化上,大陆岸线不断向海推进,年平均速率达9.91 m/a,向海延伸最远的地方出现在洪奇门至蕉门和虎跳门至鸡啼门岸段附近,最大值可达197.88 m/a。(3)大湾区大陆岸线的开发利用程度及人类活动干预程度处于逐渐增强的趋势,人为影响主要体现为港口码头建筑岸线及围填养殖岸线。(4)大湾区的地形地貌、水文特征等自然环境是岸线演变的基础,社会经济发展和政策是岸线演变的重要驱动因素。在20世纪末,发展速度对海岸线的影响最大;在21世纪初,发展强度则为演变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HEIFE戈壁地区近地层大气的湍流结构和输送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黑河地区地气相互作用实验研究(HEIFE)1988年POP和1990年PIOP实验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戈壁地区近地层大气的湍流结构,主要是风速分量和温度方差的相似关系,以及各有关量的功率谱和湍流通量的协谱。1988年POP期间发现的戈壁近地层大气中白天经常出现的水汽由上而下输送等特殊现象,在1990年PIOP中得到进一步的验证。文中分析了有关物理机制,认为这一现象和众所周知的“绿洲效应”是戈壁-绿洲这一地区性中尺度环流影响的两个侧面。  相似文献   
8.
激发极化法找水的一些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我国近年来激发极化法找水在基础理论研究、数据处理和解释软件以及仪器等方面的一些最新发展状况。尽管激电法是一种间接的找水方法,但多年的工作结果表明,与其它学科(如水文地质学)相配合,可显著提高寻找地下水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9.
雅砻江谷底卸荷松弛现象与深厚覆盖层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雅砻江河床覆盖层厚度多在30m以上,最厚可达51.6m。覆盖层横向上厚度变化较大,纵向上可明显分为3层,上、下部以正常河流相为主,厚度较薄;中部以洪积、崩积、坡积、湖泊沉积堆积与冲积混合堆积为主的加积序列,厚度相对较大。在谷底基岩面以下,岩体通常存在20m厚左右的卸荷松弛带,弱风化,具有透水性好,岩体完整性较差,工程力学性状差等特征,其潜在的工程效应是坝基渗漏。覆盖层深厚是第二层加积序列所致,谷底形成时间长,以致谷底有足够的时间卸荷松弛和风化。  相似文献   
10.
The Tibetan Plateau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global water cycle and i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climate change. While energy and matter fluxes have been more intensely studied over land surfaces, a large proportion of lakes have either been neglected or parameterised with simple bulk approaches. Therefore, turbulent fluxes were measured over wet grassland and a shallow lake with a single eddy-covariance complex at the shoreline in the Nam Co basin in summer 2009. Footprint analysis was used to split observations according to the underlying surface, and two sophisticated surface models were utilised to derive gap-free time series. Results were then compared with observations and simulations from a nearby eddy-covariance station over dry grassland, yielding pronounced differences. Observations and footprint integrated simulations compared well, even for situations with flux contributions including grassland and lake. The accessibility problem for EC measurements on lakes can be overcome by combining standard meteorological measurements at the shoreline with model simulations, only requiring representative estimates of lake surface tempera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