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地球科学   6篇
  2003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本文在总结赣南7月强对流天气气候规律的基础上,从产生强对流的三个基本条件出发,对产生于赣南7月的强对流天气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研究,建立了赣南7月强对流短时预报摸式,并用模式进行了试报,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在对当日环流特征进行形势分型的基础上建立强对流天气过程预报方程,然后利用14时中尺度地面要素场确定强对流天气落区,再根据单站要素特征建立各站的落点预报方程,最后利用713雷达跟踪,修正落点,从而制作全区12小时强对流天气预报.历史检验及试报,实报均获得较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1992年3月25日至28日,赣南出现了全区连续性暴雨过程.四天全区平均降雨190mm,瑞金、会昌、大余、信丰、安远、寻乌、龙南、定南、全南等九县雨量均超200mm,全南达246mm为最大.赣州雷达站对这次暴雨过程进行了跟踪观测和预报服务且取得了较好效果.本文根据雷达探测所获得的回波资料,对这次降水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分析产生“94·6”赣南连续性暴雨天气的环流背景、急流活动的基础上,对(?)场,中尺度云图做了进一步分析并发现:水平低层(?)增值明显,且又是(?)的高值中心所在的区域在短期内发生暴雨的可能性较大;这次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是多个中尺度云团生成、合并,几乎沿同一路径自西南向东北方向移动,路经赣南与暴雨区吻合。  相似文献   
5.
受高空中低层切变线影响,2002年10月28~30日,赣南出现了1次连续性暴雨过程.对这次过程进行分析发现整层水汽充沛,湿层深厚,地面~200hPa T-Td<4℃;500hPa以下各层T-Td<1℃,接近饱和.西南风低空急流是为连续性暴雨向北、向上输送水汽的主要通道,有利于低层辐合和上升运动的产生.风的垂直切变较弱,仅为2×10-3@s-1.中低层切变线是造成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的主要影响系统,它存在于过程的始终.切变线的形成、停滞、加强、北抬、南压促成了赣南3场暴雨的连续发生,形成了我市历史罕见的秋汛.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赣南"10.28"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的新一代天气雷达径向速度、降水回波、雨强等资料的分析,发现"10.28"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期间,赣南上空1000m以下为偏北气流,1000~1500m左右为偏南急流,1600m以上为西南气流,这种气流结构是这次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发生的环境场;在这次连续性暴雨天气过程中,降水回波特点是大部分降水时间的回波强度在20~30dBz,回波结构呈弥散状态,降水回波范围广,回波雨强偏弱;这次连续性暴雨过程以层状云降水为主,但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