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科学   13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虚拟化云平台的气象终端集约化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彩英  郭晓佳  谢丹  李霖 《气象科技》2014,42(5):785-789
气象终端的集约化管理是气象业务系统和气象服务需求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必然趋势和结果。从气象终端管理的现状和需求、虚拟化云平台的技术体现和应用部署中,体现基于虚拟化云平台的气象终端集约化管理的应用特点和实施效果:提供虚拟防护、桌面管理及行为控制等的策略管理和策略服务,提升气象现代化支撑和保障气象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能力,为气象平台建设、信息共享、应用服务的终端管理提出了全新概念,是集"应用"、"集成"、"运维"、"安全"到"成本控制"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滑坡事故是地质灾害的常见类型,其产生后果是破坏性、灾难性的,对下游居民及建筑物具有巨大威胁。防止发生的有效措施之一是对边坡进行加固,但加固不等同于稳固,在各种外界条件下也可能发生破坏。针对加筋边坡的稳定性问题,收集大量国内外文献,总结了加筋边坡的稳定性、加筋材料、筋-土界面特性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加筋边坡的破坏机理;指出了目前加筋边坡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对该领域今后的研究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福建省气象局开展北斗卫星应急通信传输试点工作的部署和要求,在南平市气象局选择3个有代表性的台站建设北斗卫星通信传输终端,分别在南平市气象局和福建省气象信息中心建设北斗卫星通信传输接收系统(中心站),并部署北斗通信中心站软件和终端软件,进行通信传输试点.利用北斗卫星通信系统传输国家级自动站观测数据、系统校时、文字通信功能均达到项目预期目标.传输率、误码率、时延和稳定性均能满足业务化运行的要求.实现公网运营商电路中断的应急状态下传输自动站观测数据和进行文字通信等,从而为防灾减灾服务.  相似文献   
4.
上白垩统波林夏拉组的命名地点位于西藏西南部扎达波林,是一套以泥灰岩及灰岩为主的地层,底部以含海绿石灰岩与下伏下白垩统嘎姐组含海绿石石英砂岩整合接触,未见顶。波林夏拉组的时代据其所含丰富浮游有孔虫可被确定为晚白垩世Albian晚期至Maastrichtian晚期,其所含化石组合可以与晚白垩世特提斯喜马拉雅从台地到盆地的同...  相似文献   
5.
针对某变形边坡,基于力学基础理论,提出了变形边坡抗滑桩预应力锚索挡土墙,即:在坡脚处设置半重力式挡土墙,墙体下方设置双排抗滑桩,墙体露出地表部分以一定倾角布设预应力锚索,通过预应力锚索与半重力式挡土墙相连提供锚拉力,以增加挡土墙抗滑力。设计时着重考虑了土体剩余下滑力、土压力、抗滑桩入土深度、锚拉力、地震主动土压力,并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得到了加固后边坡抗滑系数满足国家规范要求,该设计可为其他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查明阳山金矿带重点成矿区安坝矿段深部地质构造格架,更好地指导普查工作布设并寻找成矿远景区,利用V8电法工作站,在重点成矿区安坝矿段开展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将测量成果与已有钻孔剖面进行对比分析,初步厘定了安坝矿段的深部电性结构特征为NEE走向、略向东倾伏的背斜构造,查明浅部构造破碎带为成矿的有利位置,提出地球物理找矿方向为呈高低视电阻率异常过渡带特征的破碎带,同时也证明了通过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量探测控矿构造特征的可实施性,该方法是较好的找矿辅助途径。研究成果对复杂地形下多金属矿床勘查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地质历史时期曾发过许多对生命的演化进程造成过重大影响与制约的全球性地质事件,白垩纪—古近纪就是一个重大地质事件频发的时期。随着冈瓦纳大陆在中生代时期的解体,全球海陆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地球的表层和岩石圈层均发生了重大的改变,由此引发了构造运动空前活跃,发生过诸如大洋缺氧事件(OAE)、大洋富氧事件(CORBs)、白垩纪/古近纪(K/Pg)生物大灭绝事件、古新世—始新世极热(PETM)事件、印度-亚洲板块碰撞、新特提斯洋的演化及最终消亡等一系列的全球性重大地质事件。对这些重大地质事件的研究,有助于加深我们对古海洋、古地理、古环境的认识。尝试追踪和捕捉这些重大地质事件,恢复和重建古地理,其基础是建立精确的年代地层格架。西藏南部保存了中国最为完整的海相白垩纪—古近纪沉积,完整地记录了上述的全球性重大地质事件,通过对札达、岗巴、定日、亚东、江孜、萨嘎和吉隆等地区高分辨率浮游和底栖有孔虫、介形虫、钙质超微化石和放射虫生物地层学研究,可直接约束全球性重大地质事件发生的时间,并为重建新特提斯洋古海洋环境和古地理提供证据。此外,在重大地质环境突变期间生物的演化过程,也可为探明极端环境变化发生时期气候-环境-生物之间的协同演化关系提供证据。本文系统总结了课题组为主的近年来对藏南白垩纪—古近纪海相地层中微体古生物学的研究成果及重要进展,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从点源二维地电问题出发,采用有限单元法进行了地电场进行数值模拟,采用自适应三角剖分来实现起伏地表的模拟,针对双边三极装置,实现了多种模型的正演研究;通过多种模型的正反演,总结异常产生的规律,为激电法的分析提供了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地处祖国边陲的广西,山地面积广大,农业人口居多。多年来,“祖宗山,祖宗地”的观念根深蒂固,广大农民也一直延续这种古老的办法管理着作为生产资料的土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耕地被征收、征用,为了获得更多的征地补偿款,村与村之间常常引发矛盾纠纷,甚至发生械斗,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土地权属没有以法律的形式明确下来。  相似文献   
10.
三峡水库澎溪河典型优势藻原位生长速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提出了两种原位培养装置(培养笼、培养桶)并采用这两种装置在澎溪河高阳平湖断面进行原位培养实验,旨在研究澎溪河典型优势藻的原位生长速率.研究期间主要生境特征为营养物丰足、光热条件优越、生境条件相对稳定,适宜于藻类生长,为水华形成的敏感期;在此期间代表CR型生长策略的湖北小环藻和兼具C、R、S生长策略的卵形隐藻的原位生长速率总体呈逐渐下降趋势,代表CS型生长策略的水华鱼腥藻和空球藻的原位生长速率则先增加后又有所下降,代表S型生长策略的铜绿微囊藻的原位生长速率虽然前期都为负,但总体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并测得培养笼和培养桶中各藻种的最大比生长速率分别为湖北小环藻0.31、0.21 d-1;铜绿微囊藻0.09、0.03 d-1;空球藻0.16、0.42 d-1;水华鱼腥藻0.30、0.26 d-1;卵形隐藻0.49、0.95 d-1.本研究中,不同生长策略藻种生长速率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不同生长策略藻种的生长趋势.另外,就装置性能实验及原位培养实验结果综合分析,认为两种原位培养装置均能够满足对天然水域藻类原位生长速率的测试要求,但装置的构造对藻类实际生长过程仍存在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