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工业技术   10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1.
零矢量动态分配的PMSM直接转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动机(PMSM)驱动系统的效率,根据零矢量在PMSM控制中的特殊作用,采用了一种新的零矢量动态分配技术的空间矢量调节策略,以降低功率管的开关损耗;依据转速误差决定动态和稳态时功率管的开关频率,以降低开关次数引起的损耗;在基速运行范围内采用了最大转矩/电流控制方式,并据此改变定子磁链的给定值.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直接转矩调速系统相比较,该方法在保证系统低速性能的前提下,达到了提高系统运行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3.
为了柔化电动汽车运行时速度变动带来的冲击,采用了单变量隐式广义预测控制的方法对电机电流进行控制,提出了一种基于车辆变速舒适度控制的加速度模型。在对电动汽车用永磁同步电动机驱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控制对象受控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为了避免系统参数变化引起的模型失配,采用递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辨识,并对电动汽车的启动和变速过程进行了仿真,得到了速度、加速度曲线。仿真结果表明,在变速始端和末端,加速度和加加速度均趋于零,说明了该方法能够实现对电动汽车变速过程的有效控制且鲁棒性强,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5.
永磁同步电动机起动过程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提高永磁同步电动机驱动系统的起动性能,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转子初始位置检测方法.基于电机高频电压模型和凸极效应,运用高频注入法,使转子初始位置信号调制到高频载波上,输出信号经过具有正弦鉴相环节的锁相环路检测转子初始位置;对高频注入法和锁相技术相结合推定转子初始位置的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基于广义预测算法的直接转矩控制方法对起动过程转矩进行控制.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的方法是正确可行的,转子位置得到了准确检测,起动过程的速度变化具有较好的平缓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6.
基于MTPF永磁同步电动机直接磁链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永磁同步电动机的调速性能,提出了基于最大转矩/磁链的定子磁链直接控制的方法.研究了基于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的永磁同步电动机过调制技术.在控制过程中磁链比较环节的定子磁链给定不再是一个恒定的值,而是根据负载转矩和给定转速来动态调整,从而通过直接控制定子磁链来实现转矩的控制.实验证明基于最转大转矩/磁链定子磁链直接动态控制方式要明显优于传统恒定磁链的直接转矩控制方式,定子磁链的动态控制减少了转矩建立的时间,无需电流控制器,具有减小磁链和转矩脉动的特点;直接磁链控制算法与过调制技术相结合后,在弱磁控制区也实现了快速的动态转矩响应特性.  相似文献   
7.
在对永磁同步电动机传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系统CARIMA(受控自回归积分滑动平均)模型,基于广义预测控制原理,设计了预测PI速度控制器,并采用递推最小二乘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了辨识。  相似文献   
8.
采用基于电机凸极的高频电流注入法跟踪转子位置,利用高频电流信号的注入,提取含有位置信息的电压信号;所提取的信号经过高通滤波器后,使用外差法对其进行处理,再通过卡尔曼滤波与PID算法结合的位置观测器,得到转子位置信息;最后对永磁同步电机转子位置检测进行仿真。  相似文献   
9.
模糊自适应控制在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提出了一种新的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方法。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中,没有任何一个逆变器开关矢量能够产生恰好的定子电压,使该电压可以产生所期望的转矩和磁通变化,因而产生了较大的转矩和磁通脉动,并且逆变器的开关周期不恒定。这种脉动通过控制正反电压矢量作用时间可以降低,提出了一种自适应模糊控制器确定占空比的方法。该控制器输出部分的比例因子可以根据转矩的变化趋势经自适应机构的模糊规则库在线调整,不仅可以使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系统保持恒定的开关频率,而且可以有效地减小磁链和转矩脉动,特别是低速时的转矩脉动。仿真验证了自适应模糊永磁同步电机直接转矩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物免疫系统被认为是一种在大量干扰和不确定性环境中都具有很强鲁棒性和自适应性的系统,能对侵入机体的非己成份进行精确识别、适度响应和有效排除,因此近年来,自然免疫系统中的信息处理机制得到了工程技术人员广泛研究,使得人工免疫系统(AIS,Artificial Imnlune System)理论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在智能控制、不确定系统建模、模式识别、优化等领域有了初步的研究成果;PID控制是工业过程控制中应用最广泛的控制策略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