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业技术   18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介绍了基于油中溶解气体分析(DGA)的电力变压器故障综合诊断。采用的诊断判据主要包括改良三比值法、大卫三角形法、神经网络和范例推理。在多专家(多诊断判据)的参与下,可能出现诊断结果相互冲突的问题,而如何融合不同诊断判据下的诊断结果仍是一个难点。为解决这一问题,在把各诊断结果分解为放电和过热故障的基础上,引入了多专家加权投票策略(加权多数算法)。权重系数根据各诊断判据的诊断正确率初步确定。实践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及农村配电网自动化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讨论了城市和农村配电网改造的现状并研究分析了我国配电网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广西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具体实情,同时对比了国外配电网自动化的发展,提出了我国配电网自动化发展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
典型的微分欠压保护有电压变化率(du/dt)和低电压水平(udl)2个特征量。分析表明:du/d t对故障的响应受直流控制系统的影响很小,而udl对故障的响应是直流控制系统对故障进行调整的结果;du/dt对于发生在两极线路上的故障的响应明显大于对于其他区外故障的响应,udl对发生在本极和对极线路上的故障的响应有明显差异。分析了微分欠压保护的逻辑和功能,以及它和其他保护之间的配合关系。最后给出了微分欠压保护的整定方法,并借助EMTDC软件对整定方法进行了算例验证。  相似文献   
4.
5.
高压直流输电线路故障行波传播特性研究多采用无损传输线模型作为研究对象而未考虑行波色散的影响;直流线路行波保护研究通常未考虑线路末端设备的影响。分析了故障行波沿直流线路传播产生色散的原因、特点以及影响因素;分析了直流线路末端设备对故障行波中不同频率分量的影响。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行波色散及末端设备对行波保护的影响。研究表明:故障行波的色散主要体现在其地模分量上。故障行波波头幅值的变化影响行波保护的电压变化量判据,受前述两因素的共同作用;故障行波波头陡度的变化影响电压变化率判据,受行波色散影响有限,主要由故障行波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的思路与体会.作为地方性院校的一个强电专业,应该如何根据广西的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以及自身的办学基础来进行正确的专业定位,从而制定相应的,体现重视基础、重视工程实践,以强电为主,弱电与强电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在实现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强调"工学一体化"的培养模式,这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甚至在双语教学、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等各个方面.力图打造一个具有特色并受社会欢迎的优质专业.  相似文献   
7.
考虑直流控制的换流器交流侧故障及其保护动作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流输电系统换流器交流侧故障时,换流器保护对交流侧故障的保护边界不明确,换流器保护与故障间的对应关系也不明确。为进一步明确换流器保护响应与交流侧故障间的关系,在考虑直流系统控制作用以及换流器工作状态切换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回路叠加的换流器故障分析电路,对交流侧故障时换流器各保护的动态响应特性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基于实际参数的EMTDC模型对交流侧故障下换流器保护的动作行为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换流器差动保护可反映换流器交流侧的接地故障;阀短路保护可以反映其所在桥互感器阀侧的相间故障;阀组差动保护仅能反映D桥交流侧单相对地故障;桥差保护则反映的是其所在桥以外的另一桥互感器阀侧的相间短路故障。  相似文献   
8.
本文运用心理学理论,揭示文科学生在高等数学学习上缺乏知难而进的决心和能够学好的自信心,对问题产生的根源作了分析,并为学生自我消除心理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介绍广西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的思路与体会。作为地方性院校的一个强电专业,应该如何根据广西的经济发展与市场需求,以及自身的办学基础来进行正确的专业定位,从而制定相应的,体现重视基础、重视工程实践,以强电为主,弱电与强电相结合的培养方案。在实现培养目标的过程中,强调“工学一体化”的培养模式,这充分体现在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教学环节,甚至在双语教学、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等各个方面。力图打造一个具有特色并受社会欢迎的优质专业。  相似文献   
10.
细菌型豆豉香气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用干馏法提取细菌型豆豉香气成分,气相色谱法分离,质谱法鉴定结构并与计算机系统储存的己知物质的质谱进行比较,其鉴定出27个挥发性化合物,主要挥发性成分有:十四烷、4-甲基-2,6-二叔丁基-4-羟基-2,5-环-己烯-1-酮、2,6-二叔丁基对苯醌、月桂醇、十五烷、4-甲基-2,6-二叔丁基苯酚、十六烷、1-(2-辛基环丙基)辛酮、丙烯酸月桂醇酯、十七烷、肉豆蔻酸、十八烷、2,6-二叔丁基-4-硝基苯酚、鳖酸、棕榈酸、油酸、硬脂酸等,其中关键香味化合物是:月桂醛、12-羟基-7α-桉叶-4-烯-6-酮、月桂醇、4-甲基-2,6-二叔丁基-4-羟基-2,5-环己二烯-1-酮,2,6-二叔丁基对-1-苯醌、4-甲基-2,6-二叔丁基苯酚、2-丁基-5-异丁基噻吩、1-(2-辛基环丙基)-1-辛酮、丙烯酸月桂醇酯、十五醛、六氢金合欢基丙酮,2,6-二叔丁基-4-硝基苯酚,5-十二烷基-2(3H)-呋喃酮13个化学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