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9篇
工业技术   1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型半铁心电流互感器温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固定温度和较大温度范围内 (- 3.5℃~16℃ )半铁心电流互感器的误差特性及误差校正与温度变化的关系 ,并提出了半铁心电流互感器可能的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2.
探讨一种直观、易于理解且反映雷击放电机理的实验方法,以评价不同类型避雷针的雷击接闪效能差异,对雷电防护领域形成共识显得尤为重要.为此,论文首先分析了雷电环境下地面目标物上避雷针的雷击接闪过程,指出不同类型避雷针接闪效能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对迎面放电过程的影响上;接着,提出了如下实验评价方法:采用针-板间隙的放电实验布置,对4m及以上间隙施加1.2/50μs标准雷电波模拟迎面流注放电过程,对6m及以上间隙施加250/2500μs标准操作波模拟迎面先导放电过程;然后,通过比较非传统避雷针与传统避雷针的放电起始时刻与平均发展速度2个指标,以评价不同类型针的接闪效能差异;最后,利用所提方法对典型提前放电(early streamer emission,ESE)非传统避雷针与传统避雷针开展了接闪效能差异的评价实验.实验结果表明:ESE针与传统避雷针的评价指标基本一致,不具备研发商所宣称的引雷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如何选择海拔高度超过1000m地区500kV变电站电气设备的雷电冲击绝缘水平进行了分析和论证。文中对海拔20O0m地区500kV变电站的雷电过电压及耐雷可靠性进行了计算,并提出了电气设备的雷电冲击绝缘水平和避雷器配置方案。  相似文献   
4.
陈维江  杜澍春 《中国电力》1995,28(8):8-11,16
利用ATP(微机版EMTP)程序对35-220kV敞开式变电所,在不同出线方式下雷电侵入波过电压和了计算研究。通过对比分析金属氧化物避雷器MOA与普通阀式避雷器(FZ)的保护效果,给出了(MOA)保护电气设备的最大距离。  相似文献   
5.
研究重铬酸根离子与偶氮胂Ⅲ进行褪色反应的适宜条件及消除基体铁及共存离子干扰的方法,并应用于钢铁中铬的测定。  相似文献   
6.
为保障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冬季输水安全,利用建立的总干渠全线一维水温模型,针对 350、280、210 和 150?m3/s?这 4 种不同输水流量方案,模拟分析各方案在强冷冬、冷冬、平冬和暖冬等典型冬季气象条件下总干渠 冬季输水保温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总干渠冬季无冰盖大流量输水水温调控措施。结果表明:针对不同典型冬季 气象条件,在有限条件下采取无冰盖大流量输水调度运行方式,可不同程度缩短输水流动时长、减少沿程水体热 量损失,从而达到保温效果;在各典型冬季年份气象条件下,随着总干渠输水流量增大,沿程水温比降相应减缓, 明渠末端水温相应提升;在冬季气象条件适宜情况下,总干渠冬季采取无冰盖大流量输水水温调控措施,既有利 于减小水温降幅,同时也可有效解决冬季输水能力受限问题;建议根据总干渠中短期气温预报和水温预测情况, 在冷冬、平冬和暖冬等典型冬季气象条件下尽可能采取较大输水流量输水模式,在强冷冬气象条件下可分时段、 分渠段采用无冰盖大流量输水模式。  相似文献   
7.
综述了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建立混凝土坝位移混合监控模型的基本原理 ,并对模型中的温度因子和时效因子进行扩充。结合东北地区某宽缝重力坝原型观测资料, 详细介绍了建立混合监控模型的基本过程。计算结果表明,混合监控模型的拟合精度较高, 可以满足工程要求。  相似文献   
8.
频率选择超材料是隐身雷达罩的理想罩体材料,内部存在大量周期性金属超结构单元,常规雷电屏蔽方法无法对其形成有效保护。该文利用环氧树脂基材制备一种频率选择超材料,研究雷电冲击电压下这种超材料表面的放电通道形貌特征,提出夹角因子参数并测量了50%沿面放电电压。在此基础上,利用夹角因子对超材料表面绝缘特性进行评估,得出沿面放电电压随偏离角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超材料表面放电通道呈折线型,由两类放电路径组成:第一类路径与超结构周期方向平行,第二类路径与超结构周期方向夹角45°。进一步分析发现,超材料沿面放电的主通道发生在沿绝缘间隙总长度最短的路径上。随着双电极连线偏离超结构周期方向角度的增大,沿面放电电压先增后减,当偏离角为0°或45°时,放电电压较低;当偏离角为22.5°时,放电电压较高。研究结果可为超材料隐身雷达罩的雷电防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研究用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钨铁中锰和铜的实验条件,以及在此条件下部分干扰的消除。  相似文献   
10.
开展负极性雷电地闪过程中地面物体正极性上行先导特性的模拟试验研究是完善雷电屏蔽分析模型的基础,选择正确的模拟试验方法十分必要。分析了采用棒–棒、棒–板及板–棒等典型放电间隙结构的模拟试验方法的电场特征,研究了各种方法获得的正极性先导特性,并通过与自然雷电下的电场特征及上行先导特性进行对比,评价了各模拟试验方法的等价性。结果表明:采用棒–棒间隙和棒–板间隙无法模拟自然雷电下地面物体附近的电场空间分布特性;采用板–棒间隙可以模拟自然雷电下地面物体附近的电场空间分布特性,但传统的冲击电压发生器无法产生与自然雷电下行先导趋近地面过程中电场时变规律相同的冲击电压。因此,提出了研发一种基于电力电子技术、能够模拟自然雷电下电场时变规律的高压任意波形发生器,并结合板–棒间隙结构,形成正确有效的正极性上行先导特性模拟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