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7篇
工业技术   4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用可编程DSP芯片实现数字滤波可以通过修改滤波器的参数十分方便的改变滤波器的特性。本文以TMS320F2812数字信号处理器为核心,用DSP/BIOS来实现滤波器的算法任务,介绍了基于DSWBIOS的滤波器开发过程,在DSK2812平台上实现了数字滤波器的功能,同时本文方法可推广用于需要进行数字信号处理的多任务软件开发。  相似文献   
2.
储能系统可解决分布式电源加入配电网所产生的不良影响,而储能系统的合理配置是其有效应用的前提。以电网脆弱性衡量指标、有功网损、储能额定容量三个方面,考虑规划与运行之间的耦合性建立储能系统在有源配电网中的多目标选址定容模型。提出改进的多目标粒子群算法用于求解。该算法在种群更新过程中引入准对立学习策略以增强解的覆盖范围和收敛速度,并根据迭代次数采用自适应分裂策略分离过早聚集的粒子,从而增强粒子多样性,保证了算法跳出局部最优的能力。通过在IEEE33节点配电系统上进行分析,验证了所提模型及算法在优化分布式储能选址定容及运行策略中的合理性,并能有效改善电网的运行经济性与脆弱性,具有更强的全局寻优能力。  相似文献   
3.
为促进新能源的发展,解决大规模分布式电源(Distributed Generation, DG)直接接入配电网和负荷急剧增长对电网规划及运行带来的问题与潜在威胁。分布式储能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其具有快速功率吞吐能力、控制精度高、安装灵活、多主体利益等特点,可从根本上保障配电网供电的安全与稳定性。介绍了分布式储能的发展状况,根据其接入位置在分布式电源侧、中低压配电网侧和用户与微网侧详细归纳了近年来国内外各种分布式储能应用模式的研究成果,重点就其位置和容量的选择问题总结了分布式储能优化配置的各类数学模型及优化算法。并结合分布式储能在配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基于LabVIEW的超文本报表生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表生成功能是虚拟仪器测试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LabVIEW下常用的三种报表生成方法进行了比较,并通过改进超文本报表HTML(超文本标记语言)代码的生成和转换方法,提出了一种在LabVIEW中生成超文本(HTML格式)报表以及由测试程序直接向报表添加数据处理结果的新方法。这种新方法具有增强程序的可移植性、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等优点,在飞机电源产品检测系统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航空三相静止变流器输出波形失真问题,详细分析了死区效应造成电压畸变的原因和由此带来的谐波成分.采用正弦脉宽调制(SPWM)控制技术,使变流器输出的波形更接近于正弦波,提出了设置死区与电压补偿相结合的控制方法,并通过SABER进行了仿真分析.同时,利用TMS320F2812数字芯片实现了相应的补偿策略.仿真和试验结果证明了该控制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闫群民 《机械管理开发》2013,(2):154-155,157
电机学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重要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对电气类学生如何通过本门课程实验教学来提升他们的工程素质是非常重要的。文章对目前电机学课程实验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分别从实验内容的合理设置、对比性实验的开设、引入计算机仿真技术及加强工程实训等方面提出了实验教学改革措施。这些措施和方法的实施有助于提高电气类学生的工程实践素质,对今后电机学实验手段和教学内容的改进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对直驱式风力发电系统进行了相关研究,详细分析了风力发电系统中变换器模型,该系统由永磁直流电动机-发电机组、高功率因数整流器、全功率逆变器、滤波电路等组成,用直流电动机的端电压随时间变换引起的电机转速变化来模拟工程现场的风速变化,利用saber软件建立了整个仿真系统,并分析了整个系统中变换器的控制方式,仿真结果表明系统能够在不同风速下稳定运行,系统输出的电压近似正弦,谐波含量小,电能质量较高,同时也证明了系统模型的正确性和控制方式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电力系统短期负荷预测的特点及影响负荷预测准确性的相关因素。阐述了传统负荷预测方法存在的不足及将大数据系统引入负荷分析过程中的优势,将传统负荷方法与大数据分析相结合,可在进行负荷分析的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将各项影响因素与大数据进行比对,减小误差提高负荷预测精度,为电力系统进行短期负荷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风电场运行过程中常有并网点(point-of-common coupling,PCC)电压与功率因数无法同时兼顾的控制问题。本文对装有风速前馈控制的恒电压控制进行改进,在其基础上增加了无功限幅环节,并基于有功预测层和无功控制层分层处理方式,提出了改进恒电压控制和恒功率因数控制相结合的联合控制策略,该控制策略根据风机实际运行时有功功率、无功功率的大小,计算出联合控制主导因子,并依据联合控制主导因子的变化情况,进行控制策略调整。利用电力系统分析综合软件(power system analysis software package,PSASP)建立了WSCC9节点系统模型,对系统控制策略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联合控制策略既能保证PCC节点电压的稳定,又能同时保证机组较高的功率因数。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区域级负荷预测的精准度,通过对电力负荷数据特性的研究,建立了基于Attention机制的GRU(gate recurrent unit)与Catboost(gradient boosting and categorical features)混合预测模型.利用低层次信息(智能电表数据)建模去解决高层次(区域级负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